18.如何保證100%完成你制訂的計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在執(zhí)行計劃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學習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學霸。
01
我們在執(zhí)行計劃時,做的最不切實際的假設就是:以為自己能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指定的
任務。
我們“規(guī)定”自己在 2 小時內(nèi)看完某本書。我們“希望”自己在周末這兩天,寫完一篇
10000 字的論文。
發(fā)現(xiàn)沒有?我們總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發(fā)展,按照理想的速度做完。但是,很少
去考慮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如果比自己預想得慢,就會心生沮喪,甚至氣急敗壞。
挺有意思…冷靜下來想一想,事情怎么可能按照我們所期待的速度和效果完成呢?除非這個
事情,和工業(yè)流水線一樣,每一個步驟都是精確的、可復制的。同時還要確保,我們自身
的精力狀態(tài)、注意力資源等等,都是穩(wěn)定不變的。
怎么可能呢?我們,和事情,都是不確定的、充滿變數(shù)的存在。
事情該花多少時間,就應該花多少時間。而不應該是,我想讓它花多少時間,它就只能花
多少時間。
這么一個簡單的常識,卻是我們在制訂以及執(zhí)行計劃時,從來不會想起的。
比如我寫文章,我總希望自己能在 1 小時內(nèi)完成初稿。我每碼一會兒字,就檢查一下文檔
下方的字數(shù)和電腦上的時間,看看速度有沒有達到期望。
如果發(fā)現(xiàn)寫得慢,或者寫到某一段覺得有受阻的感覺,我通常的做法是,急急忙忙往下推
進,先不去管邏輯是否嚴密、用詞是否精準,而只是想,先完成初稿再說,反正之后還需
要改,還需要仔細檢查幾遍。
但這常常導致一件事,因為第一遍寫得不夠耐心細致,我在改初稿的時候,需要修改不少
字句,調(diào)整若干段落的順序。也就是說,工作量增加了。
看書的時候也是一樣,我預先給自己設置了一個規(guī)則,比如半小時后必須讀到 100 頁。于
是我總是匆匆瀏覽,并且不時地看時間和頁數(shù),閱讀的效率并不高,因為不專注。
我意識到這樣真的不行。該花的時間,一點都不能少。該慢下來仔細琢磨的句子,還是得
去琢磨;該認真逐字逐句弄懂的書,還是得耐心去讀。
我們最根本的目的,其實真不是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指定的任務量,而只是:把這一段話
寫好;把這兩頁書讀懂。
計劃,是工具,是手段,是為我們服務的,保證我們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段,該做什么,
按照怎樣的順序去做。而我們,常常把計劃以及執(zhí)行計劃,錯當成了目的本身。
任何人制訂的任何計劃,都一定不可能嚴絲合縫地執(zhí)行。每件任務,都有它不確定的因
素,都只能在過程中,由我們與它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推進的速度。
不必為此煩躁。哪怕是發(fā)車和到站時間都很明確的火車,以既定的速度在既定的軌道上行
駛,也還是會有晚點或者提前到達的情形。我們又何必對自己有不合理的要求呢?

02
但是,即使想明白了這些,我們或多或少也還是會因為沒有及時完成任務而感到沮喪。
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怎樣才能保證我們在執(zhí)行計劃的時候,不會因為進度而感到焦
慮,做到專注和高效呢?
這需要先從如何制訂計劃說起。我們習慣的做法是,把計劃制訂得特別具體和細致,就像
是課程表,時間和內(nèi)容都是固定的,井井有條。
現(xiàn)在你是不是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哪里了?
從一開始,我們的方向就錯了。這樣制訂計劃,需要考慮特別多的因素,比如任務內(nèi)容、
時間、排序等等。在規(guī)劃的階段,會令人非常糾結(jié);在執(zhí)行的階段,必然會遇到前文所講
的問題,也就是,無法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做事情的時候難以全神貫注。
我們需要做的,是從源頭解決問題。我有一個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
第一步,把你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寫出具體的條目,列在一個清單里。只要寫下來就好,
不用排優(yōu)先級,也不用給它們固定具體的時間。
寫下來是為了清空你的大腦,大腦是用來處理任務的,而不是用來記憶任務以及擔憂任務
的。
第二步,可以大致排一下順序,哪幾件事比較緊急,需要先做;哪幾件事即使今天不做,
也沒關系,可以放在最后。
第三步,從你所列的任務清單中,選一個眼下最為重要且緊急的任務,開始執(zhí)行,并且記
錄開始的時間。比如:
10:00—— :
寫一篇文章
然后開始專心碼字,不必去想之后要做什么,因為你已經(jīng)都寫在清單里了,不會忘記;也
不必去想在哪個時間點結(jié)束,只要專心去寫就好了。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目標,比如寫 1000 字就停下來,那就按你所想的去做。不用去管時
間和速度,盡管去寫,等到寫滿 1000 字,記錄一下結(jié)束時間,假設你花了 40 分鐘,那就
是:
10:00——10:40:
寫一篇文章到 1000 字
當你完成一項任務,如果還有精力,可以從清單上剩余的條目中,挑選較為重要且緊急
的,立刻開始下一項任務,示例:
10:40—— :
看書 50 頁
全神貫注看完后,記錄結(jié)束時間,示例:
10:40——11:40:
看書 50 頁
如果你已經(jīng)持續(xù)學習或者工作了一段時間,可以適當休息,之后再按照相同的思路,去繼
續(xù)完成其他任務。
大家可以看到,我秉持的理念是:
不用預先制訂特別周密的計劃,要求自己必須在某個時間段里完成某個任務,而是大致知
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理清大致的順序,然后直接開始做,一件接一件,專注完成。
這樣我們不需要去擔憂進度,不會被計劃束縛住,能夠安心完成當前的任務。當我們不再
用快或者慢、好或者壞的標準來框住自己,反而做得更快更好了,心情也更放松了。
那么,為什么一定要記錄每件任務的開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呢?一則,這有助于我們逐漸了
解自己,清楚完成某一項任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二則,把自己完成的每一項任務都如
實記錄下來,是一種正向的反饋;三則,這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時間利用情況,
變得更加愿意珍惜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于克服拖延癥、提高執(zhí)行力,也有很大的
幫助。
你可以在一天結(jié)束,或者一周結(jié)束的時候,對記錄進行復盤,了解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哪
里,弄明白哪些事情沒必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增加投入的時間。不用分析得特別細致,清
楚整體情況以及改變的大方向,就可以了。

總結(jié)
1、我們在執(zhí)行計劃的時候,總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發(fā)展,按照理想的速度做完。
但我們,和事情,都是不確定的、充滿變數(shù)的存在。事情該花多少時間,就應該花多少時
間。而不應該是,我想讓它花多少時間,它就只能花多少時間。
2、計劃,是工具,是手段,是為我們服務的,保證我們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段,該做什
么,按照怎樣的順序去做。而我們,常常把計劃以及執(zhí)行計劃,錯當成了目的本身。
任何人制訂的任何計劃,都一定不可能嚴絲合縫地執(zhí)行。每件任務,都有它不確定的因
素,都只能在過程中,由我們與它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推進的速度。
3、如果你想做到專注高效地完成任務,不用預先制訂特別周密的計劃,要求自己必須在某
個時間段里完成某個任務。而是大致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理清大致的順序,然后
直接開始做,一件接一件,專注完成,記錄它們實際的開始和結(jié)束時間。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