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妙(?―172年)
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qū))人。東漢時期皇后,大將軍竇武長女。
延熹八年(165年),選入掖庭,受封貴人。同年,成為漢桓帝劉志第三任皇后,很少受到寵愛。漢桓帝去世后,竇妙擁立漢靈帝劉宏,成為皇太后。建寧元年(168年),父親竇武謀誅宦官失敗,竇妙受到連累,遷居于南宮云臺。熹平元年(172年7月18日)去世,謚號為思,陪葬于宣陵,史稱“桓思皇后”。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漢桓帝廢黜皇后鄧猛女。同年,竇妙被選入掖庭,受封為貴人。當(dāng)時漢桓帝想立自己寵幸的采女(宮女)田圣為皇后,司隸校尉應(yīng)奉、太尉陳蕃力諫田氏卑微而竇氏出身高貴,應(yīng)以趙飛燕為前鑒,立竇妙為皇后。漢桓帝不得已,于同年十月二十日立竇妙為皇后。
盡管竇妙已貴為皇后,但很少受到漢桓帝的寵幸,漢桓帝最寵幸的仍然是田圣等人。
永康元年(167年)冬天,漢桓帝臥病,便擢升田圣等九名采女為貴人。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病逝。十二月二十九日,竇妙被尊為皇太后。因漢桓帝無子,竇妙的父親城門校尉竇武召侍御史、河間人劉儵,向他詢問河間國中王子、列侯中的優(yōu)秀者,劉儵推舉解瀆亭侯劉宏。竇武入宮報告女兒太后竇妙,于是竇妙派代理光祿大夫劉儵持符節(jié),率領(lǐng)左右羽林軍到河間迎接劉宏繼位。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初三日,竇妙任命父親竇武為大將軍。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洛陽夏門亭,竇妙派竇武持符節(jié),用王青蓋車迎劉宏入殿中。正月二十一日,劉宏即皇帝位,是為漢靈帝。
竇妙忌妒殘忍,積怒田圣等人。漢桓帝靈柩尚在前殿,就把田圣殺了。又想把漢桓帝的所有貴人都?xì)⒌簦?jīng)過中常侍管霸、蘇康苦苦勸諫,才沒有下手。
漢靈帝即位后,竇妙臨朝,將朝政委任于曾幫助過她當(dāng)皇后的陳蕃,陳蕃就與竇妙的父親竇武共同輔政,起用士人,氣象一新。但竇妙則寵愛漢桓帝的乳母趙嬈等女尚書,晝夜不離,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等同趙嬈勾結(jié),討好竇妙。竇妙信任他們,多次給他們封爵授官,引發(fā)竇武、陳蕃等人不滿。竇武曾以日食為由,請求竇妙誅除所有宦官,竇妙說:“漢元以來故事,世有宦官,但當(dāng)誅其有罪者,豈可盡廢邪!”竇武便先下手先誅殺中常侍管霸、蘇康,接著請求竇妙誅殺曹節(jié)等人,竇妙猶豫未決。陳蕃上書請求處置侯覽、曹節(jié)、公乘昕、王甫、鄭颯與趙嬈等人,竇妙不聽。
建寧元年(168年)九月,竇武誅殺宦官的圖謀泄露。中常侍曹節(jié)等詐稱漢靈帝詔書誅殺竇武,將竇妙遷居南宮云臺,將竇妙的家屬都被流放比景縣。失勢后,竇妙雖名義上仍為皇太后,實則被軟禁。二年(169年)初,漢靈帝就將親生母親董氏迎入宮中,稱孝仁皇后,居住于永樂宮。
當(dāng)年四月,御座上出現(xiàn)青龍。大司農(nóng)張奐先前被曹節(jié)所騙,參與誅殺竇武,深以為恥,趁機(jī)上疏“皇太后雖居南宮,而恩禮不接,朝臣莫言,遠(yuǎn)近失望”,但靈帝惑于常侍,不能用。郎中謝弼也上書指蛇為女子之祥,重申竇太后立靈帝,不應(yīng)被家族所累,如今卻被幽禁在空宮,靈帝既然以桓帝為父,就應(yīng)該以太后為母。謝弼因此言而被靈帝左右宦官排擠,棄官回到東郡家鄉(xiāng)后,又被東郡太守曹紹(曹節(jié)從子)捕殺。
竇武雖然被誅殺,但漢靈帝還是念及太后竇妙援立自己為帝的功勞。建寧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日,率領(lǐng)群臣到南宮朝拜太后竇妙,親自奉獻(xiàn)祝壽。黃門令董萌多次為太后竇妙申訴怨忿,漢靈帝一一采納,供養(yǎng)資奉比以前有所增加。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疾恨董萌依附幫助太后竇妙,便誣陷他毀謗漢靈帝母親董氏(董太后),將董萌下獄而死。
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竇妙的母親在比景去世的消息傳來,竇妙因母親的逝去而憂郁成疾,于初十日(7月18日)病逝。
宦官依然懷恨于竇氏,用衣車載竇妙的尸體置于城南市舍數(shù)日,曹節(jié)、王甫還想僅僅用貴人禮葬之,靈帝仍念竇妙迎立自己,表示:“太后親立朕躬,統(tǒng)承大業(yè)?!对姟吩疲骸疅o德不報,無言不酬?!M宜以貴人終乎?”曹節(jié)又提出葬竇妙于別處,由馮貴人配享桓帝。靈帝為此詔公卿會議。太尉李咸正生病,對妻兒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還矣!”會議時,廷尉陳球說:“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圣明承繼宗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因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世,家雖獲罪,事非太后,今若別葬,誠失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冢嘗被發(fā)掘,骸骨暴露,與賊并尸,魂靈污染,且無功于國,何宜上配至尊(指馮貴人曾被盜墓奸尸,不宜再配享桓帝)!”又說:“陳(陳蕃)、竇既冤,皇太后無故幽閉,臣常痛心,天下憤嘆!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愿也!”李咸及公卿以下都贊同。曹節(jié)、王甫仍然舉先前獲罪的漢朝皇后為例,爭執(zhí)竇氏有大罪不宜和先帝合葬,李咸又上疏一一駁斥,且指出:“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親嘗稱制,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睗h靈帝看后從其所奏,竇妙終得與漢桓帝合葬于宣陵 ,謚號桓思皇后。
陳球: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圣明,承繼宗廟,功烈至重。
范曄:太后素忌忍。
蔡東藩:竇太后徙居南宮,雖由自取,然于竇武陳蕃之欲誅權(quán)閹,太后固未嘗與謀;曹節(jié)王甫非不知太后之無能為,但既殺竇武,不能不歸獄太后,為斬草除根之計;其所以逼徙南宮,不即害死者,尚恐清議難逃耳。然靈帝為太后所援立,應(yīng)知感念舊恩,入宮一謁,又復(fù)絕跡不朝,至于太后歿后,且因閹豎之議為改葬,瞻顧徬徨,微陳球之抗議于先,李咸之贊同于后,幾何不令太后之遺恨無窮也!
祖父:竇奉,官至定襄太守。
父親:竇武,官至大將軍,封聞喜侯。
兄弟:竇機(jī),官至侍中,封渭陽侯。
丈夫:劉志,漢桓帝。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桓思竇皇后諱妙,章德皇后從祖弟之孫女也。父武。
《后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
《后漢書·卷七·孝桓帝紀(jì)第七》:冬十月,司空周景免,太常劉茂為司空。辛巳,立貴人竇氏為皇后。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延熹八年,鄧皇后廢,后以選入掖庭為貴人,其冬,立為皇后,而御見甚稀,帝所寵唯采女田圣等。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永康元年冬,帝寢疾,遂以圣等九女皆為貴人。及崩,無嗣,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定策,立解犢亭侯宏,是為靈帝。
《后漢書·卷八·孝靈帝紀(jì)第八》:桓帝崩,無子,皇太后與父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祿大夫劉儵持節(jié),將左右羽林至河間奉迎。建寧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門校尉竇武為大將軍。己亥,帝到夏門亭,使竇武持節(jié),以王青蓋車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
《后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其冬,帝崩,無嗣。武召侍御史河間劉儵,參問其國中王子侯之賢者,儵稱解瀆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為靈帝。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太后素忌忍,積怒田圣等,桓帝梓宮尚在前殿,遂殺田圣。又欲盡誅諸貴人,中常侍管霸、蘇康苦諫,乃止。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竇氏雖誅,帝猶以太后有援立之功,建寧四年十月朔,率群臣朝于南宮,親饋上壽。黃門令董萌因此數(shù)為太后訴怨,帝深納之,供養(yǎng)資奉有加于前。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疾萌附助太后,誣以謗訕永樂宮,萌坐下獄死。
《后漢書·卷八·孝靈帝紀(jì)第八》:六月,京師雨水。癸巳,皇太后竇氏崩。
《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jì)第十下》:熹平元年,太后母卒于比景,太后感疾而崩。立七年。合葬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