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者手記:因果律、選擇、行動與因果邏輯

因果:不同的主觀(含主、被動)選擇、行動與客觀條件、外部影響(含大環(huán)境變化、荒誕無常、不可抗力與人性的善惡等),指向不同結果。因果與聽天由命、命中注定不同,不是一種決定論或宿命論,還是實事求是地就邏輯談邏輯,不以個人好惡和意志為轉移,僅與本質、規(guī)律和事實相關。上面幾欄探討個人與組織潛在的幾種選擇,也是在因果的框架內討論。因果這個視角,無所謂對個體有利或無利,實事求是了,得實事求是的果;無視因果自作主張了,得自作主張的果。真正看透此點,大概率得出不昧因果,即不冒犯、違反因果,不掩耳盜鈴般無視因果,而是不卑不亢,像對待其它規(guī)律一樣正視它。在重大事件決策時應格外留意,實事求是地按規(guī)律與條件辦事,以能量體系適當推演。同時留意下述一點,因果探尋、推導中涉及理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準確把握因果脈絡,得抓本質抓客觀規(guī)律而非盲目倚仗現(xiàn)象間關聯(lián)。
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專題“課程中強調看到一個理論,認識問題和看因果關系,不要滿足于其局部推導和內部邏輯講得通,而是要放之四海皆準,看清理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我在這個課里經常跟同學講的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必須有批判性的思維,不要看它好像理論上說得通,邏輯上好像也可以,就接受它是真的。它是不是真的解釋這個現(xiàn)象?如果說我的書里你們問最重要的是哪一本書,是一本談方法論的書,叫《本體與常無》。任何一個現(xiàn)象,如果可以用一個內部邏輯的理論來解釋,就代表可以用無數多個內部邏輯都自洽的理論來解釋。因為呢,任何現(xiàn)象,它當然都是一個因果關系,一些因造成一些果。但是,可能的社會經濟的因素,那是無窮多了,你可以用這幾個因素的組合來產生這個結果,那另外的人可以用另外一些因素的組合同樣來產生這個結果。所以,我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要你看到一個理論,好像內部邏輯是很嚴謹的,而且根據這個內部邏輯的推論好像也可以解釋你想要解釋的那個現(xiàn)象,你就接受它了。這一點是作為知識分子一定要謹記在心的。不然的話你就會變成古人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或我們現(xiàn)代人講的,越讀越傻?!?/p>
附:
上面提到的【中國經濟專題】課程信息:
授課人:林毅夫教授?? 授課地點:北京大學
授課時間:2016年春
課程教材: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已購2018年5月第九版,對照《新結構經濟學》與《本體與常無》閱讀)。
主要內容:本課程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提出《新結構經濟學》作為經濟發(fā)展與轉型的一般理論,并以此理論來分析中國長期的興衰,以及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其原因和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