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華|水墨之界—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藝術家簡介】

劉成華,別暑龍山主人,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書法家協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考官,全國教師書法展評委。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營口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大石橋市文聯副主席、秘書長,大石橋市書畫院副院長,山西太行山國畫研究院高級顧問,共青團中央中高級人才培訓中心教授。劉成華篆、隸、楷、行、草五體兼?zhèn)洌?0余次入展全國展,并多次獲獎。作品被美國、日本、泰國等國家和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全國高鐵展播。書法論文、美術評論在《美術報》、《書法導報》、《亞洲美術》、《羲之書畫報》、《遼河》、《鴨綠江》等報刊發(fā)表,其中論文獲全國銅獎。書法教育獲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宋慶齡基金會伯樂獎。
【作品鑒賞】
論美術界的“實驗藝術”對書法藝術的沖擊
作者:劉成華
一、?引論
2007年5月,《墨痕》美術導刊第37、38期連續(xù)刊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錢海源《解讀巫鴻》的文章。該文以國際政治形式、文化全球化為大背景,用鐵的事實,嚴密的邏輯,雄辯的語言披露了巫鴻神秘的面紗,揭穿了巫鴻在中國美術界致力于推行美國對華文化戰(zhàn)略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實驗藝術”的政治圖謀,警示了中國美術界乃至中國文化藝術界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要想打勝這場反思想顛覆、反文化侵略、保衛(wèi)中華文化的偉大戰(zhàn)爭,就要像在20世紀30和40年代,動員全民族參加抗日戰(zhàn)爭那樣,去激發(fā)和調動全國人民參加這場保衛(wèi)中華文化的偉大戰(zhàn)爭。

二、“實驗藝術”的實質
要解讀“實驗藝術”,首先要了解巫鴻其人。巫鴻,美籍華人。1963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年至1978年在故宮博物館古畫組和金石組工作。
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年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巫鴻主業(yè)是研究中國古代美術史論,后期轉向研究當代藝術。1998年,他成為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成員,同時他獲得芝加哥大學的巨額研究經費。2001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搞了一個被中國政府禁止展出的“前衛(wèi)美術作品展”,并獲得美國巨額經濟效益,國內追隨者和吹捧者賜封為“國際知名的研究中國當代藝術和實驗藝術的學者”。
其次,通過巫鴻于2002年11月在廣州策劃的《三年展》的作品中,可窺見一斑。

作品名稱:《再造董存瑞》(圖略)
作 ???者:外籍華人 楊詰蒼
作品出處:《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年-2000年》,廣東美術館編印同名畫冊。
《再造董存瑞》的寓意,就是“將作為國家宣傳工具所造就的英雄理想造型”,“再造得使他消失和化為烏有”。
作品名稱:《十二平方米》(圖略)
作 ???者:張恒
作品出處:《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年—2000年》,廣東美術館編印同名畫冊。
作品寓意:全身涂滿了蜂蜜的當代藝術家張恒裸體坐在廁所中,讓蒼蠅叮著“文化”和“藝術”。
2006年5月21日,在南京博物院舉辦的《“實驗空間”的當代藝術作品展》中,展出了四川成都美術音樂學院20多位學生的作品,其中展示了該學院一位22歲的大二女生自拍隱私部位的一組攝影照片。
作品名稱:大紅門(圖略)
作 ???者:張宏圖
作品出處:《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
作品寓意:利用故宮一扇大紅門樣式,采用男性隱私部位的形象作為門釘進行排列。其目的是“改變門在中國傳統中有關權利的象征性含義,以一種政治譏諷的視角方式消解門的封閉性概念”。門的含義很多,國門、家門、都是門,沒有門的概念是否意味著不要國的界限和家的概念?消除了“權力”,那還能成為一個國家嗎?此件作品所指的是要社會主義中國消除國門的“權力”,成為某大國的附庸。

通過以上一組“政治波普”和惡俗“行為藝術”作品表明,這些畫作者思想的陰暗與心靈的惡毒,他們的自由與民主已越出了社會良知和公德的底線,他們的藝術已成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的宣傳工具。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巫鴻為代表的“實驗藝術”的本質是反政府、反社會、反人類、反文化、反藝術、頌揚假惡丑的行為藝術。這種藝術敢于與中國的官方藝術發(fā)起挑戰(zhàn),敢于與政府所堅持的“傳統藝術”,即“二為”藝術分道揚鑣,赤裸裸地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開展的一場文化思想和精神的侵略戰(zhàn)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三、“實驗藝術”對書法藝術的沖擊
巫鴻在中國推行的“實驗藝術”決不是偶然的、孤立的,他是美國對中國文化、思想和精神侵略的先行者和馬前卒。無獨有偶,2001年7月,《參考消息》和香港《廣角鏡》月刊幾乎同時披露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泡制的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其險惡內容如下:
1、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信條。給他們制造色情奔放的興趣和機會。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
2、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布。只要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們的青年的注意力,從他們的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
4、時常制造一些無風三尺浪的無事之事,讓他們的人民公開討論,這樣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種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別要在他們的少數民族里找好機會,分裂他們的地區(qū),分裂他們的民族,分裂他們的感情,在他們之間制造新仇舊恨,這是完全不能忽略的策略。
5、不斷制造“新聞”,丑化他們的領導。我們的記者應該找機會采訪他們,然后組織他們自己的言詞來攻擊他們自己。
6、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傳揚“民主”。一有機會,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無形,就要抓緊發(fā)動“民主運動”。我們抓住一個人是一個人,占住一個地盤是一個地盤,一定要不折手段。
7、要盡量鼓勵他們(政府)花費,鼓勵他們向我們借貸。這樣我們就有十足的把握來摧毀他們的信用,使他們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只要他們對物價失去了控制,他們在人民的心目中就會完全垮臺了。
8、要以我們經濟和技術的優(yōu)勢,有形無形地打擊他們的工業(yè)。只要他們的工業(yè)在不知不覺中癱瘓下來,我們就可以鼓勵社會動亂。
9、要利用所有的資源,甚至于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壞他們的傳統價值觀。我們要利用一切來毀滅他們的道德人心。摧毀他們自尊自信的鑰匙:就是盡量打擊他們刻苦耐勞的精神。
10、暗地運送各種武器,裝備他們一切的敵人,和可能成為他們的敵人的人們。

2000年5月10日,《參考消息》轉載同年4月9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fā)表的題為《間諜與文人副標題為中情局是怎樣迷上文化的》一文,文章作者劉易斯拉帕姆,揭露美國政府中央情報局變成“文化部”,不折手段地與世界上各個國家進行文化戰(zhàn),用金錢從世界各國收買和招募一些思想和文化界的名人,成為美國宣傳機器的傳聲筒。
?? 通過以上文字,有助于我們弄清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是怎樣在“文化全球化”的美妙動聽的詞語掩蓋下,向中國推銷“后殖民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過程中,對我們國家開展一場隱蔽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的侵略戰(zhàn)爭。
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一種生命的藝術,是一種對東方式的藝術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和審視。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藝術中的藝術”!他的審美基礎是文學、哲學、思想學、歷史學以及東方的審美學。因此說,書法作為藝術中的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巫鴻推行的“實驗藝術”以及美國向中國推銷的“后現代主義”、“后殖民主義”的沖擊,其表現為:
1、中國書法家及書法愛好者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侵蝕 ,使生命的修為變得有些陌生,中國文化中諸多生命情趣、文化精神在“實驗藝術”、“現代性”中大面積喪失。部分人向往的是西方的價值觀,甚至用低劣粗俗的書法作品去討好洋人,丟掉了人格、國格。
2、國際書法的審美共識尚未建立,加之一些人全盤否定 “五四”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學藝術,致使東亞國家之間甚至出現了對于書法文化話語權的爭奪,日本對于本國現代“書道”的西方宣傳攻勢,使中國書法國際性空間在縮小。
3、“實驗藝術”導致了書法的世俗化,不少書家只局限于書法技法,沉醉于“書法與金錢”的關系網中,使書法淪為“書法卡拉OK”,有的一夜之間成為書法家,有的被西方炒紅,成為國際書法家,但作品卻是粗制濫造,低級庸俗。
4、美術中的把吃死嬰、展覽死尸、當眾表演性行為和殺虐動物等一類頌揚假惡丑的極端的“行為藝術”,感染了書法也趨于“行為書法”,用女人的身體和毛發(fā)寫字,制造了女體書法,特意把漢字丑化,把漢字寫得七扭八拐,對書法的本質和人文精神進行顛覆。
5、西方的抽象藝術、日本的現代書道,使某些書家也用西方眼光看中國書法,從而將中國書法“非中國化”,諸如非文字書法、后現代行為主義書法、新英文書法、使中國書法進入一個尷尬的非文化境地。
以上五點,是以巫鴻為代表的推行“實驗藝術”、“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書法造成的嚴重影響,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書法界的有識之士高度關注和警惕。

四、構筑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防線
中國書法藝術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藝術,他的發(fā)展是伴隨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越是傳統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說,中國書法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殊藝術門類,必須保持他的純潔性、民族性、文化性,必須固守他特有的精神家園。為此,在這場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二為”方向是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堅固防線。
早在1979年第四次全國文化大會上,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社會主義文藝,要通過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人們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本質,表現 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并且努力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民,給他們以積極進取、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庇终f:“我們要繼續(xù)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發(fā)展文學藝術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就要為生活而藝術,為發(fā)展而藝術,為人民而藝術。文學藝術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激勵人們向上的斗志,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從而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敝袊鴷鴧f主席張海說:“要構建和諧繁榮、創(chuàng)新有為的當代書壇,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確保書法事業(yè)發(fā)展的正確導向?!币獔猿竹R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這是繁榮發(fā)展書法事業(yè)的先決條件,也是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堅固防線。

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觀是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堅固堡壘。
中華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道德觀、人生觀、人文精神的提升對于藝術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本身就是一種重要價值。崇高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從何而來?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還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通過學習,能達到“仁”就是最崇高的人格。有了崇高的人格,才可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觀。我們的人生觀應該是與國家、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價值觀應該是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具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藝術精品;我們藝術觀應該是不以功利為目的,而是應該繼承、發(fā)揚、光大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通過心靈、通過藝術作品去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使我們的藝術成為世界最優(yōu)秀的藝術,我們的民族成為世界最優(yōu)秀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3、讀書、臨帖、悟道,創(chuàng)作是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銳利武器。
讀書,一要讀中國傳統經典的書;二要讀文化史、文學史、藝術史、書法史;三要讀現代美學、現代審判心理學的書。讀書的目的,一是提升人文精神,培養(yǎng)人格理想,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二是增加傳統文化積累,涵養(yǎng)氣質和字外功夫。
臨帖,是書法家終身的修煉,也是學好書法的不二法門。要從“實驗藝術”、“行為藝術”中取得捷徑,獲得名利,只能對書法傳統的破壞。中國書法的經典,給后人留下了永遠都有重新闡釋的空間,永遠跟隨時代前行,這是毋庸置疑的。
悟道,是消化讀書,臨帖的過程,是整合、提升、轉化已有積累的過程,是培養(yǎng)對文學、哲學、美學和姊妹藝術通感能力的過程,是甄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過程。悟道,要悟出宇宙之道,悟出社會之道,悟出人生之道,悟出藝術之道,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誘惑,守得住精神。
創(chuàng)作,將個人的理想、抱負、精神、才情融入作品中,創(chuàng)作出反映時代精神,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具有震撼力、感召力的精品力作。
讀書、臨帖、悟道、創(chuàng)作是學好書法藝術的終南捷徑,也是反文化侵略、反思想滲透的銳利武器。

綜上所述,雖然巫鴻在中國推行的“實驗藝術”對書法藝術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中國有良知的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對真善美的人類文明和藝術珍品,對假惡丑的精神垃圾,是有很高的鑒別能力,對于美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藝術的優(yōu)秀成果,中國人民和中國的文藝家都會以開闊的胸懷,認真加以了解、學習、研究、借鑒和吸收,作為發(fā)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營養(yǎng)。中國書法藝術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之后,以其偉岸的雄姿一定會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此文 ?2008年獲《書法導報》全國論文大賽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