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亞歷山大遠征記 (卷一)作者: 阿里安

2023-01-16 00:13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前言   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阿瑞斯托布拉斯(阿瑞斯托布拉斯之子)都曾撰寫過亞歷山大?[?譯者注:亞歷山大(公元前356-323年)336年繼位,334年出征波斯帝國,沿地中海東岸南下,直抵埃及(當時這一帶皆屬波斯),331年回兵小亞細亞,東征波斯本土,直至印度西北部(相當于今日巴基斯坦全境)。回兵途中,于323年病死巴比倫?]?(腓力?[?譯者注:腓力二世(公元前382-336年)359年即馬其頓王位。隨即平定內亂,擴充軍備、開拓疆土,勢力遍及全希臘。后為全希臘統(tǒng)帥,準備遠征波斯。出征前夕,于336年遇刺身死。遺志由其子亞歷山大完成。?]?之子)的歷史。他們二人所敘述一致的事跡,我都作為相當準確的材料記載在我這本書里;不一致的地方,我就選用我認為比較接近事實,比較有記述價值的東西。關于亞歷山大的事跡,別的人也有許多撰述。事實上,還沒有一個人物象他那樣有這么多歷史家進行記述,所記內容又這么不一致。我認為托勒密和阿瑞斯托布拉斯二人的記述較為可靠。因為阿瑞斯托布拉斯曾隨國王亞歷山大轉戰(zhàn)各地,托勒密則不但有同樣經歷,而且他本人也是個國王?[?譯者注:托勒密系亞歷山大名將之一,曾隨亞歷山大度過整個遠征過程。亞歷山大死后,埃及地區(qū)即由托勒密統(tǒng)治,后即稱埃及王。?]?。對他來說,撒謊比別人更不光采。此外,他們二人撰寫亞歷山大歷史的時候,既然他已經死了,就再不可能有什么力量強制他們說假話,而他們自己也不會因為說假話得到什么好處。至于別人撰述中那些我認為值得記下而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我也采用了,作為流傳下來的關于亞歷山大的史料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奇怪:覺得既然已經有這么多人撰寫亞歷山大的歷史,怎么我還會想到要寫這一部呢?那就請他暫時按捺一下,先把他們的著作加以研究,對我這本書也有了認識之后再說。
一   據記載,腓力死時,在雅典正值皮索德馬斯執(zhí)政。腓力的兒子、當時約二十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亞歷山大即位后,隨即來到伯羅奔尼撒地區(qū),把當地希臘首要人物召集起來,要他們在出征波斯時服從他的領導——這一點他們早就答應過腓力了。大家都同意。只有拉斯地蒙人說,他們國家的習慣不允許他們服從別人,他們的習慣是領導別人。雅典也有些搞叛亂的跡象。但亞歷山大帶兵一到,他們就都垮臺了,還答應給他比原先給予腓力的更加崇高的地位。然后亞歷山大就回到馬其頓,開始了遠征亞洲的準備工作?! ?春天,他朝色雷斯方向進軍,要去特利巴利人和伊利瑞亞人那里,因為聽說他們有些搞叛亂的跡象。更重要的是,他們常在他的邊界上行軍。他認為,當他離開本國進行遠征時,把他們留在背后很不妥當,只有先把他們徹底降服才行。他從安菲坡利斯出發(fā)侵入色雷斯(即獨立的色雷斯人的國土)。進軍中,菲利比和歐布拉斯山在他的左邊。據歷史家記載,他隨后就渡過尼薩斯河,十天之后到達希馬斯山。部隊到達進山的隘路時,發(fā)現很多武裝的商人和獨立的色雷斯人占領了希馬斯山上的制高點,并且全都作好準備,要阻擋遠征軍前進,而這個制高點又是遠征必經之處。他們集中了車輛,推倒在陣前,打算在受到攻擊時就用這些車輛作屏障據以防守;他們的計謀的另一部分是,當馬其頓方陣部隊爬到山坡上最陡處時,就把車輛滾下去。他們認為方陣越密集,翻滾下山的車輛的猛力沖撞就越容易把它沖散?! ?不過,亞歷山大也在考慮怎樣才能最安全地通過山脊。他認識到,既然并無其他道路可走,這個險是非冒不可了。于是就下令全軍:不論什么時候那些車輛從山坡上向他們沖下來,凡是當時在平地上的部隊都可以改變隊形,向左右分開,給車輛讓開一條路;凡是在狹谷中被沖的,都要把隊伍集結緊密;那些實際上已經受沖倒地的,就要把盾牌緊緊地互相連接起來,這樣,那些由于加速下沖而估計要從他們身上砸過去的車輛就不致造成傷害。事情果如亞歷山大所料的那樣發(fā)生了;部隊也都接他的命令執(zhí)行了。結果,一部分人把方陣分開了,沒受到沖撞;而那些從另一部分人的盾牌上滾過去的車輛也都為害不大,并無一人死于車下。馬其頓人發(fā)現這些極其可怕的滾車無能為害時,都興高采烈、勇氣倍增,大聲呼喊著向色雷斯人沖上去。亞歷山大把弓箭手從右翼調到另一方陣前邊——這邊用箭更為得力。只要色雷斯人出擊,就從這邊射他們。他親自率領突擊隊、步衛(wèi)隊和由阿格瑞安人組成的部隊?[?譯者注:以下簡稱“阿格瑞安部隊”,是由山地人組成的輕裝部隊,善于進行突擊戰(zhàn)、前哨戰(zhàn)。亞歷山大打仗時,常常把他們帶在身邊。是一支十分得力的部隊。?]?到左翼;有弓箭手射住陣腳,色雷斯人不能前進一步;因而方陣得以逼近敵陣,沒經過嚴重困難就把那些輕裝的、武器不良的高原人從他們的陣地上趕跑了。事實上,沒等亞歷山大從左翼率部隊打來,他們就慌忙扔掉武器,狼狽地逃下山去。有一千五百人被消滅;生擒極少,因為他們地形熟、跑得快。不過,跟他們來的婦女和小孩,連同行李等物,都被俘獲。
二   亞歷山大指定利散尼亞斯和菲羅塔斯負責把戰(zhàn)利品送回后方沿海備城鎮(zhèn)。然后他自己率領部隊越過山脊,穿過希馬斯山地向特利巴利人進軍,中途到達萊金納斯河。以路程計,到希馬斯山之后,再行軍三天就可到伊斯特河?[?譯者注:即今多瑙河。?]?。特利巴利國王塞馬斯早已獲悉亞歷山大進軍的消息,事先已把婦孺送到伊斯特河,并命令她們渡到河心一個叫庇斯的島上。與特利巴利相鄰的色雷斯人在亞歷山大來到時,也紛紛逃到這個島上。塞馬斯和他的隨從也來了。但后來特利巴利人又成群地逃回一天前亞歷山大經過的那條河那里?! ?聽到他們移動的消息之后,亞歷山大就回兵追擊這些特利巴利人,發(fā)現他們已經在扎營。這批人,既然已經被追上,就只好在河邊的峽谷附近把陣勢擺開。亞歷山大把方陣變成縱深隊形,親自率領跟他們對陣;命令弓箭手和使用投石器的人先去進行前哨接觸,向這些部落兵射箭投石,看是否能把他們從峽谷中引誘到開闊地上來。當他們進入射程向這些特利巴利人箭石齊發(fā)時,這些部落兵知道弓箭手身邊無利器,于是就沖上來跟他們肉搏。但是,亞歷山大既然已經把他們從峽谷里引了出來,就命令菲羅塔斯率領馬其頓騎兵打擊他們沖到最前邊來的右翼;命令希拉克雷狄斯和索波利斯率領由博提亞和安菲坡利斯來的騎兵打擊其左翼;他親自率領步兵方陣以及已調到方陣前邊的其余的騎兵,攻打敵人的中央。兩軍在遠距離對戰(zhàn)時,特利巴利人還能堅守。但當方陣以密集隊形向他們勇猛沖殺,騎兵也不再射箭,而是真的用戰(zhàn)馬沖他們,這里一沖,那里一撞,到處都猛沖亂撞的時候,敵人招架不住,掉頭就跑,穿過峽谷奔往河邊去了。在潰逃中有三千人被打死,活捉的只有少許,這是因為河邊樹林茂密,夜幕又已降臨,馬其頓人不能窮追的緣故。據托勒密記述,馬其頓方面只有十一名騎兵和四十來名步兵陣亡。
三   這次戰(zhàn)役之后又過了三天,亞歷山大就進抵伊斯特河?! ?這是歐洲最大的一條河,流域極為廣闊,并形成抵御各好戰(zhàn)部族的屏障。這些部族中最多的是凱爾特人,最遠的是夸地族和馬科曼尼族。伊斯特河發(fā)源于凱爾特地區(qū),然后流經索羅馬太族的一支亞組芝族地區(qū)自稱長生不死的革太族地區(qū)和索羅馬太族大部地區(qū),最后經西徐亞族?[?譯者注:公元前七至三世紀希臘人對黑海沿岸各族的總稱。?]?地區(qū)分五支入黑海。亞歷山大抵河口時發(fā)現有從拜占庭?[?譯者注:即今伊斯坦布爾(Istanbul),先此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出發(fā)經黑海開來的戰(zhàn)船參加他的遠征。他就用這些戰(zhàn)船載上他的弓箭手和重騎兵朝特利巴利人和色雷斯人避難的那個島駛去,力圖強攻登陸。但是,只要船一靠岸,這些部族就從高處沖到水邊。由于戰(zhàn)船很少,所載部隊也有限,而且島岸大多陡峭難登,島邊水道又極狹窄,水流自然湍急,不易對付?! ?因此,亞歷山大把部隊撤走,并決定渡過伊斯特河攻擊定居在對岸的革太族。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看見革太族有一支很大的部隊集結在對岸(大約有四千騎兵和一萬多步兵),如果亞歷山大過河,他們就要把他打退;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已經有了一個強烈的愿望,非到對岸去不可。于是他親自過問船隊的事,叫人把獸皮做的帳篷頂裝上干草做成皮筏,還盡可能從鄉(xiāng)間搜羅了許多小船(獨木舟,鄉(xiāng)間到處都有,因為兩岸居民都用這種船捕魚,或結伙到上游去征討,甚至更多的是為了偷盜),他就利用這些工具把盡可能多的部隊渡過河去。跟他過河的大約有一千五百騎兵和四千步兵。
四   渡河是在夜間,在對岸有長得很高的麥子的地方進行的;部隊緊靠河岸行進,麥田形成很好的遮蔽。快天亮時,亞歷山大帶領部隊通過麥田,命令步兵斜持長矛把麥子按倒,這樣把部隊帶到未耕種過的空地上。方陣在麥田里通過的時候,騎兵在后面跟隨。一出麥田,亞歷山大就親自把騎兵由后邊帶到右翼;命令尼卡諾把方陣變成長方形?[?羅布出版社編者注:在開闊地各部隊都自成方形,整個方陣卻成長方形前進,橫寬縱淺。參見導言。?]?帶上來。革太人甚至連騎兵的第一次沖鋒都抵擋不住。亞歷山大如此大膽的突然襲擊弄得他們異常震驚。他們萬沒想到,在一夜之間,甚至連橋都不用搭,他就渡過了最大的河流伊斯特河;而且方陣堅強可怕,騎兵沖殺兇猛。敵人先是逃到距伊斯特河約一帕拉桑?[?譯者注:古波斯的長度名(約三英里余)。?]?的城市里躲避。后來看見亞歷山大把他的方陣沿河帶過來了,騎兵在前,步兵在后,以致革太人無法對步兵進行任何伏擊,而城防工事又很弱,于是他們就又把城市放棄了。逃走時,盡所有馬匹所能馱載,把婦孺馱在馬屁股上,離開這條河到遙遠的荒涼的地方去了。亞歷山大占領了城市,奪取了革太人未能帶走的一切。他命令邁立杰和菲利普把這些俘獲送到后方,把全城夷為平地,然后在伊斯特河邊向保護神宙斯?[?譯者注: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之首。主司雷電天上一切大事;又為人類之王,左右人間一切禍福。各地多修廟供奉,遇大事則隨時隨地獻祭。人們?yōu)闈M足各種愿望,還獻給他各種頭銜如大王、保護神、甚至圈地之神等等。?]?、赫丘力士?[?譯者注:赫丘力士,或譯赫拉克勒斯,據傳他原來是人,是最著名的英雄,后被神化,傳系宙斯之子,力大無窮。地中海沿岸諸國都各有自己赫丘力士,修廟供奉者頗多。?]?和允許他渡河的伊斯特河神獻祭。天亮以后,就率領全軍安然無恙地返回營地。   就在這時,伊斯特河沿岸其他自治部族派大員前來謁見亞歷山大;特利巴利國王西馬斯以及定居在愛奧尼亞海灣地區(qū)的凱爾特人也都有特使到來。凱爾特人傲慢自大,但都表示了要和亞歷山大修好的愿望。于是他和他們之間互相都作了適當的保證。他問凱爾特人,人間一切,他們最怕的是什么;心想他自己的偉大名聲必然早已傳到遙遠的凱爾特人那里,甚至更遠的地方了,希望他們承認他們最伯的就是他自己,再沒什么別的了。但是,他們的回答卻出乎他的所料,他們說他們最怕的就是天塌下來砸他們。這是因為他們居住在離亞歷山大十分遙遠的苦地方,而且也看得出他的侵略矛頭明明指向別處。亞歷山大宣布他們是他的朋友,跟他們結了盟,送他們回到家園,還漫不經心的說:“這些凱爾特人,真會吹牛!”
五   然后他就向阿格瑞安人和培歐尼亞人所住地區(qū)前進?! ?忽然接到消息說克雷塔斯(巴狄利斯之子)造反了;還說陶蘭提亞國王格勞西亞斯也參加了叛亂。送信來的人還告訴他說,奧塔瑞亞特人正打算趁他行軍之際進行襲擊。由于這些原因,經考慮認為以盡速轉移為上策。人們知道,阿格瑞安國王蘭加羅斯甚至在腓力還活著的時候就曾向亞歷山大表示過好感,還曾親自派使節(jié)晉謁亞歷山大;這時,他正在亞歷山大近衛(wèi)隊(亞歷山大最精銳的裝備最好的部隊)中作侍從。當他聽說亞歷山大正在打聽這些奧塔瑞亞特人是些什么人、數目有多少時,他告訴亞歷山大不要擔心,說他們是那一帶各部族中最不能打仗的。他愿意親自前往討伐,讓他們自顧不暇。亞歷山大同意后,他就領兵侵入他們的國土,所到之處大肆破壞?! ?這樣,奧塔瑞亞特人果然自顧不暇了。蘭加羅斯得到亞歷山大授予的很高的榮譽和馬其頓朝廷認為最高的獎賞。此外,亞歷山大還允許他回到培拉?[?譯者注:馬其頓首都(腓力二世赫亞歷山大時期)。?]?時,把他自己的妹妹蘇娜嫁給他?! ?不過,蘭加羅斯回到基地之后就得病死去。亞歷山大沿埃瑞貢河向坡利亞進軍。這個城市在這一帶是最牢固的,因此已被克雷塔斯占據。亞歷山大到達后就在奧代卡斯河邊宿營,決定第二天攻城。不過克雷塔斯的部隊已據守城外四周的高地,不但居高臨下,而且林木茂密。如果馬其頓人發(fā)動進攻,他們可以從四面八方進行阻擊。當時陶蘭提亞國王格勞西亞斯還沒到達。亞歷山大發(fā)動了進攻。于是敵方殺死童男童女各三人及黑羊三只祭神,然后沖下山來阻擊馬其頓右翼。但當希臘人逼近時,他們就放棄了原來據守的牢固的陣地逃跑了。剛才殺的人和牲口還躺在原處?! ?那天,亞歷山大把他們趕進城里,自己則靠近城墻扎營,準備整修壁壘進行圍困。但第二天陶蘭提亞國玉率領大軍出現了,因此亞歷山大放棄了用當時有限的兵力奪城的計劃。因為城里早有許多勇武的戰(zhàn)士埋伏,如果他攻城,格勞西亞斯的強大部隊也會向他撲來。所以他就派菲羅塔斯以必要的騎兵為掩護,帶領所有輜重牲口由營地出發(fā)去征集草料。格勞西亞斯得知菲羅塔斯的動向之后,就領兵向他的人馬沖來,并把菲羅塔斯計劃取得草料的那片平原四周的高地占領了。有人向亞歷山大匯報說黑夜到來時,那些騎兵和輜重牲口都將遇到很大危險。于是亞歷山大立即率領他的近衛(wèi)隊、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隊和四百名騎兵全速前往營救;其余部隊留在城邊,因為如果把全部兵力都撤走,恐怕城里的敵人會沖出來和格勞西亞斯的部隊會合。格勞西亞斯看見亞歷山大來了,就放棄了那些高地,于是菲羅塔斯就率領他的運輸隊安全返回營地。即使如此,克雷塔斯和格勞西亞斯所率部隊看起來仍然把亞歷山大置于不利地位。因為他們據守的是居高臨下的高地,又有那么多的騎兵、標槍手、使用投石器的人以及相當多的重騎兵,而且城里的兵力也準備等亞歷山大一撤退,就立即追擊。而亞歷山大必須路過的地方既狹窄又多沼澤,一邊有河水阻擋,另一邊是一座大山,山旁又都是起伏的丘陵。因此,部隊只能成四路縱隊通過。
六   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只好把方陣全部疏開形成一百二十縱列,兩翼各部署二百名騎兵。命令他們保持肅靜。這個命令他們執(zhí)行得很出色。他還命令重騎兵先把長矛直豎,然后,聽到命令立即把矛頭向前作沖鋒姿式,一排排的矛頭先向右、后向左擺。方陣本身,在他親自指揮下,前進時步法矯健、軍容嚴整;然后又向左右兩翼交替回旋。他就是這樣,在很短的時間里表演了各種隊形變換;然后命令左翼突出一部作為尖兵,親自率領他們發(fā)動進攻。敵人看到他的部隊調度靈活、紀律森嚴,早已目瞪口呆,未等這些希臘人靠近,就放棄了頭一排山丘逃走了。亞歷山大命令馬其頓部隊高喊殺聲,用矛頭敲打盾牌,陶蘭提亞人聞聲更加喪膽,匆忙撤回城內。   亞歷山大看見他的必經之路旁邊的一座小山上還有少數敵人把守,就命令一些衛(wèi)士和扈從持盾牌上馬,攻打那座小山。到山根時,以為敵人會固守,就準備叫一半人下馬和騎在馬上的人配合作戰(zhàn)。守敵看見亞歷山大的人馬猛沖,就放棄小山,向斜側方的兩座大山逃去。亞歷山大和他的扈從隨即把小山占領。派人把阿格瑞安部隊和弓箭手共二千人調來。命令衛(wèi)隊渡河撤走,馬其頓部隊尾隨于后。規(guī)定上岸后立即向左翼疏開,以便方陣一上岸就成密集隊形。他本人率領前衛(wèi)在小山上監(jiān)視敵人動向。敵人看見他的部隊過河,就從山坡上沖下來,企圖趁亞歷山大的衛(wèi)隊最后撤走時進行截擊,敵軍逼近時,亞歷山大率部向敵方沖擊,方陣也從河里高喊殺聲撲了過來。在兩面夾攻之下,敵人四散逃竄。這時亞歷山大命令阿格瑞安部隊和弓箭手快步開到河邊。他自己最先渡過河去。但因看見敵人逼近他的后衛(wèi),就下令在河岸架起擂石器,以最大射程將各種投射物射去。更厲害的是,他又命令正在河中奮勇?lián)尪傻墓志驮谒锇l(fā)射排箭。格勞西亞斯的部隊沒敢進入射程。這時馬其頓部隊已安全渡河完畢。在撤退中并未損失一人?! ?三天之后,亞歷山大得悉克雷塔斯和格勞西亞斯的部隊宿營隨便,哨兵設置不按規(guī)定,既未設柵欄又未挖壕溝。他們的防線也拉得太長。原來他們以為亞歷山大是倉皇潰退的,因而才這么疏忽大意。于是亞歷山大在黑夜掩護下,帶著他的衛(wèi)隊、阿格瑞安部隊、弓箭手,以及坡狄卡斯和科那斯的部隊,又渡河到彼岸。還曾命令其他部隊隨后跟來。但看到當時已是進攻的大好時機,未等全部兵力集中,就下令所有弓箭手和阿格瑞安部隊發(fā)動了進攻。他們這次突襲是以縱隊形式進行,這種隊形適于對敵人最弱之點進行最猛的沖擊。他們砍殺了一些還在睡夢中的敵人,又順手捉住了一些逃跑的人。當時當地就捉了殺了不少。大批倉皇逃遁的也遭到同樣命運,砍殺生擒眾多。亞歷山大率部一直追到陶蘭提亞群山之中。那些確實逃脫出來的,只是因為丟棄了武器??死姿瓜忍舆M城里,放火把城燒了,然后就跟陶蘭提亞人一起逃到格勞西亞斯那里。
七   與此同時,有些底比斯籍的逃亡官兵趁黑夜溜回底比斯城里。有些人邀請他們進城,想利用他們搞暴動。這些逃亡者在城里把阿明塔斯和提摩勞斯二人捉住殺了。這兩個人屬于駐守卡德米亞?[?譯者注:“Cadmeia”是底比斯衛(wèi)城的名稱。?]?的馬其頓部隊。當時他們并未懷疑到會有人從城外溜進來搞陰謀活動。這些逃亡者后來又在議會上露面,鼓動底比斯人造亞歷山大的反。還用“解放”、“言論自由”等長期以來就使人向往的口號相引誘,并宣稱要把多年來馬其頓人強加在底比斯人身上的沉重枷鎖最后甩掉。他們還一口咬定亞歷山大已經死在伊利瑞亞,這樣他們就得到更多群眾的附和。關于亞歷山大的死訊,當時已成街談巷議,而且來源很多。他離鄉(xiāng)已久,而且一直杳無音信。因此,在對事實真相毫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猜測,一定是發(fā)生了他們渴望發(fā)生的事情。當然,這種事是常有的?! ?亞歷山大了解到底比斯的事態(tài)之后,非常重視。因為長期以來他就擔心:假如叛逆的火種擴散到拉斯地蒙(那里的人心早已反叛)和伯羅奔尼撒其他地區(qū)(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可靠的埃托利亞人),那么,雅典就會出事,底比斯人也會搗鬼。于是,他立即率領部隊沿歐達亞、埃利苗提斯二河,通過斯臺菲和巴拉韋二高地,第七天就到達塞薩利境內的柏林納。從那里出發(fā)又走了六天就進入包歐提亞?[?譯者注:希臘一地區(qū),底比斯屬于這個地區(qū)?]?境內。因此,當他率領全軍抵達昂科斯塔斯時,底比斯人才知道他已經過了關。于是那些造反的人就說,是安提培特?[?譯者注:亞歷山大出征時,把馬其頓政務交安提培特總攬。?]?從馬其頓帶兵來的。仍然一口咬定亞歷山大已死。任何人向他們匯報亞歷山大本人確實帶部隊來了,他們就不高興,還說那是另一個亞歷山大,是埃羅帕斯的兒子。   亞歷山大離開昂科斯塔斯的第二天就來到底比斯,在埃歐勞斯圍墻附近扎營,給底比斯人一段體面的時間,心想也許他們會改悔,派使節(jié)來見他。但底比斯人毫無屈從之意,不可能跟他們達成什么協(xié)議。相反,他們派了一批騎兵和輕裝部隊沖向亞歷山大的營地,從遠距離向外圍哨兵射箭投石,甚至殺傷了一些馬其頓士兵。于是亞歷山大就派了一些輕裝部隊和弓箭手去抵擋,很容易地就把他們頂了回去,這些底比斯人當時確已沖近營地。第二天亞歷山大率領全部乒力繞道來到通向伊留西瑞和阿提卡二地的城門。甚至到這時他還不攻城,而是在距衛(wèi)城不遠處扎營,以便容易支援據守衛(wèi)城的馬其頓部隊。因為這時底比斯人正在圍困這個衛(wèi)城,在四周修起了雙重柵欄,使外邊的人無法支援被圍在里邊的人,里邊的人也無法沖出來跟底比斯的敵人里應外合攻打底比斯人。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仍然希望作底比斯人的朋友,而不想當他們的敵人。所以他還是等待,在衛(wèi)城附近的營地按兵不動。后來底比斯有一些熱心公益的公民便急于要找亞歷山大,替全體底比斯市民請罪,請求他饒恕他們這次造反。但是那些逃亡者和邀請他們進城的人不愿接受亞歷山大任何寬恕。特別是他們當中有些是包歐提亞同盟?[?譯者注:包歐提亞曾兩次與斯巴達等城邦結盟反對馬其頓及其他一些城邦。?]?的官員。因此,他們千方百計鼓動人們打亞歷山大。雖然如此,亞歷山大仍不進攻。
八   據托勒密(拉加斯之子)記述,雖然亞歷山大的態(tài)度是這樣,但坡狄卡斯(分遣隊長兼營地警衛(wèi)部隊指揮官,他的駐地離敵人柵欄很近)不等亞歷山大的進攻號令,就率領手下部隊首先發(fā)動進攻,把柵欄搗毀,沖了進去,直撲底比斯部隊前衛(wèi)。阿明塔斯(安德羅米尼斯之子)的部下和坡狄卡斯的部隊編在一起,看到他帶兵沖入柵欄,立刻也帶著自己的分隊跟了上去。亞歷山大看到這個局勢,擔心他們陷入因境,受到底比斯人的控制,也就率領其余部隊攻去。命令弓箭手和阿格瑞安部隊在柵欄內作牽制性的攻擊,仍令突擊隊和衛(wèi)隊留在外邊。后來坡狄卡斯在沖入第二道柵欄時負傷倒地。在傷勢危急中被抬回營地,經過很大困難才把傷治好。他的部隊和亞歷山大的弓箭手會合,把底比斯人圍困在由赫丘力士廟往下的一條道溝之中。底比斯人朝赫丘力士廟方向撤退時,馬其頓部隊在后面追擊。突然間,底比斯人掉轉頭來,狂吼猛打,作困獸之斗。馬其頓人只好轉身逃命。弓箭手指揮官攸瑞包塔斯(克里特人)就是在這時犧牲的。他的部下也有七十名上下陣亡。其余的人逃到馬其頓精銳部隊和皇家衛(wèi)隊那里得到掩護。這時,亞歷山大看到他的部隊在逃跑,但底比斯追兵隊列松散,于是他就率領方陣以戰(zhàn)斗隊形向他們沖擊。底比斯人被趕回城里,他們在潰逃中驚惶混亂,涌進城門時,未及時把城門關上。因此,那些緊緊追趕的馬其頓部隊實際上也跟他們一起進了城門。由于馬其頓先頭部隊進城太多,城墻無人防守。城外部隊由競技場進入衛(wèi)城,然后和衛(wèi)城守軍一起進入城區(qū)。由于隨潰軍入城的馬其頓部隊已占領城墻,城根隊伍就翻過城墻沖向市場。底比斯人曾一度在競技場一帶抵抗。但當馬其頓部隊由四面八方逼來,亞歷山大又時而在這里,時而在那里出現,底比斯騎兵就從城里沖殺出來,涌到城外平原。他們的步兵則更是狼奔豕突、潰不成軍。于是,馬其頓部隊,尤其是由福西亞人、普拉太人和包歐提亞地區(qū)其他各族組成的部隊,懷著憤激情緒,到處屠殺停止抵抗的底比斯人。被殺的人里,有的正在家里,有的稍事抵抗,有些則正在廟里祈禱,但都不能幸免;連婦女和孩子也不放過。
九   這次希臘大劫,由于遭劫的城邦之大和屠殺之殘酷性,尤其是由于勝利者和遭殃者感到事件的突如其來,以致引起參與者和希臘其他城邦極大的恐慌。這次大劫跟雅典人在西西里島遭受的慘禍?[?譯者注:指公元前415年,雅典新領導人阿西比亞狄斯派海陸大軍去西西里攻打親斯巴達的蘇拉庫斯城,結果全軍覆沒。這個戰(zhàn)役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一部分。?]?比較,單就被屠殺的人數講,二者近似;不過,那次雅典軍的覆沒是在遠離本土的地方:而且那支部隊多數是由同盟者組成,只有少數是雅典市民。他們自己的城邦并未遭殃。因此,他們在對斯巴達及其盟邦以及對波斯的戰(zhàn)爭中,都能堅持一些時日。我再說一遍,那次西西里慘禍還沒有使遭難者感到象底比斯這次浩劫這么驚心動魄;對希臘各城邦來說,也不象這次這樣使他們感到大難臨頭,驚惶失措?;蛘咴倥c雅典人在伊格斯波塔密的失敗?[?譯者注:指公元前405年,雅典跟斯巴達在赫勒斯滂海峽中伊格斯波塔密河口附近的戰(zhàn)役。雅典海軍全部毀滅,此役亦系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諸大戰(zhàn)役之一。?]?比較:那次戰(zhàn)役是在海上進行的。戰(zhàn)后雅典被迫拆毀它的長城,交出大部戰(zhàn)船,失掉主權。這確實使盛極一時的雅典城邦威風掃地。但雅典市仍保有舊貌,不久之后就又恢復了往日的強大,長城也真的重建起來,再次取得了海上的權威。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從極端危險中拯救了拉斯地蒙人,正是這些拉斯地蒙人,當時實在可怕,差點毀滅了雅典。至于拉斯地蒙人自己在留克特拉和曼提尼亞兩地的失敗?[?譯者注:公元前371年,斯巴達進攻以底比斯為首的包歐提亞聯(lián)盟,激戰(zhàn)于留克特拉等地。斯巴達大敗。拉斯地蒙部隊是斯巴達的盟軍。?]?,對他們來說,震動確實不小,主要因為大禍來得過于突然,倒不是因為被殺的人數大多。埃帕梅農達斯率領包歐提亞部隊和阿卡地亞部隊猛攻斯巴達,使斯巴達人和他們的盟友吃驚不小,主要因為進攻者的外觀奇特,而不是由于危險的嚴重性。再如普拉太?[?譯者注:公元前429年,普拉太被斯巴達圍困二年之后被攻占。?]?的被攻占,事情并不太嚴重,因為在城內被俘的人很少,大部分市民早就逃到雅典去了。最后,例如米羅斯和西歐尼的被攻占,這二地只是筑有堡壘的小島,只能叫人感到占領者可恥,而不致引起全希臘人的巨大震動。   可是底比斯這次災難卻大不相同。底比斯人起事之倉促,合理政策之缺乏,被攻占之突然;馬其頓人取勝之輕易,如同近緣部族之間報千年仇雪萬年恨那樣的大屠殺,全城邦幸存者一律淪為奴隸;而當時在全希臘,底比斯城邦之富強、軍事威望之高,都是數一數二的,等等等等。這一切如此異乎尋常,很自然地使人們把它看作神譴天罰。人們說,底比斯終于償還了千年的老債:在希臘和波斯之間歷次戰(zhàn)爭中,底比斯一再背叛全希臘的神圣事業(yè);在休戰(zhàn)期間,他們還乘機侵占了普拉太,把普拉太人全部貶為奴隸,對歸順斯巴達而不歸順底比斯的人實行大屠殺——這是底比斯人干的,不能說是希臘人干的;還在普拉太農村大肆燒殺,而正是在這一帶農村中,全希臘各族曾并肩抗擊波斯侵略者,打退了全希臘共同的敵人;最后一件事,是當斯巴達的盟友們討論把雅典全市公民都貶為奴隸的提案時,底比斯曾投票贊成把雅典毀滅。人們說在底比斯這次大禍到來之前早就有征兆,有神明的許多預示,只是當時人們沒有注意而已。事后回想當初那些現象,使人們不得不承認先兆確實早已有了,現在才算被事件本身所證實?! ?亞歷山大把底比斯問題的最后解決交給參加攻城的盟軍決定。大家決議在底比斯衛(wèi)城駐軍;但把全城夷為平地;底比斯的領土,除圣地外,由各盟邦瓜分;所有婦孺和幸存的男子一律貶為奴隸。只有過去和腓力或亞歷山大友好的或贊助馬其頓的人除外。據說因為亞歷山大尊重大詩人品達,因而他的家宅和后代幸免于難。此外,盟軍還決定重建并加固奧科米納斯和普拉太二城。
十   底比斯的結局通告希臘各地之后,阿卡地亞那些離開家鄉(xiāng)去支援底比斯的人就把原先教唆他們干這件事的人都判了死刑。埃利亞人接回了他們的逃亡者,這些人原先是因為和亞歷山大要好才逃亡的。伊托利亞各部族陸續(xù)派使者來乞求饒恕,申述他們造反只是因為聽信了從底比斯傳來的消息。雅典人在底比斯出事的時候正在舉行大規(guī)模的宗教慶祝儀式,突然有難民從底比斯戰(zhàn)地飛馳而回。他們在驚惶中急忙中止了慶祝活動,立即把各種物品從郊外搬進城里。他們召開了大會,并根據德馬狄斯的建議,在全體市民中選派了十個著名的、跟亞歷山大關系最好的人當使者去見他,慶賀他從伊利瑞亞和特利巴利安全歸來和對底比斯叛亂鎮(zhèn)壓的成功。不過這件事辦得有些不合時宜。亞歷山大向使者致的答詞大部分還是友好的。但他還給雅典城邦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們交出狄莫西尼斯和萊克伽斯?[?譯者注:前者是雅典大演說家,他反對腓力,后者是前者的支持者。?]?的追隨者,以及希坡瑞狄斯、坡留克塔斯、卡瑞斯、卡瑞狄馬斯、埃菲亞提斯、狄歐提馬斯、毛羅克利斯等人。他認為這些人應該對凱羅尼亞流血事件?[?譯者注:公元前338年,馬其頓王腓力二世派兵進抵凱羅尼亞,雅典派兵前往攻打馬其頓人,底比斯也派兵幫助雅典,馬其頓部隊當時由十八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率領,一舉消滅雅典等城邦部隊,從而撲滅希臘最大的反馬其頓勢力,全希臘隨即公推腓力為遠征亞洲(指波斯帝國地)統(tǒng)帥。至此,雅典、斯巴達赫底比斯多年來試圖統(tǒng)一希臘而未成的事業(yè),終于由馬其頓完成。?]?負責,也應對在腓力逝世時反對腓力和亞歷山大本人的罪行負責。他還說明,在底比斯暴亂中,這些人應負的罪責并不亞于底比斯叛亂分子。雅典人未把這些人交出來,而是另派一個使團到亞歷山大那里,乞求他對這些人息怒。亞歷山大同意這樣做了——或是出于他對雅典的尊重,或是因為他急于遠征亞洲,不愿意在希臘樹敵過多留下后患。不過,在他要求交出而未能得到的那些人當中,倒有卡瑞狄馬斯這一個人,他下令放逐。后來這個人就逃到亞洲,在大流士國王的宮廷避難。
十一   這些事情都安排就緒之后,亞歷山大就回到馬其頓。舉行了起初由阿克雷亞斯創(chuàng)始的傳統(tǒng)的祭典,祭祀奧林匹斯山主神宙斯;并在埃蓋?[?譯者注:馬其頓故都。?]?舉行了奧林匹亞運動會。還有人說,為了向掌管音樂、繪畫、文藝的諸女神致敬,也舉行了文藝競賽大會。這時,消息傳來,說色雷斯人歐菲亞斯?[?譯者注:希臘神話中傳說他是豎琴名家,他彈的琴甚至能感動木石。?]?(歐阿格拉斯之子)在庇瑞亞的雕像不停地出汗。占卜者各有解釋。只有太米薩斯人阿瑞斯坦德要亞歷山大高興。他說這個現象預示:史詩、合唱詩、頌歌等作者將為歌頌亞歷山大和他的功績而辛勞流汗。   初春?[?譯者注: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遠征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把馬其頓和希臘事務交給安提培特總攬,自己率領部隊進抵赫勒斯滂海峽?[?譯者注:即今達達尼爾。?]?。他帶去的步兵有輕裝部隊和弓箭手,總共三萬多;還有騎兵五千多。行軍路線是經過朝安菲坡利斯方向的色新奈提斯湖和斯特萊蒙河三角洲;渡過斯特萊蒙河,越過潘加伊安山,向希臘沿海城市阿布德拉和馬羅尼亞前進;從那里再到赫布拉斯河,很容易地就渡了過去;又穿越培太克抵達黑河,渡河后到達塞斯塔斯。從本國出發(fā)行軍至此共計二十天。到達埃雷昂時,在普羅太西勞斯的墳墓上向死者獻祭,因為死者據說是跟隨阿格門農去特洛伊?[?譯者注:小亞細亞古城,因荷馬史詩所記希臘與特洛伊之戰(zhàn)而出名。阿伽門農即當時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打仗的希臘人里第一個登上亞洲土地的。亞歷山大向他獻祭的目的是:他自己這次在亞洲土地上登陸,前途會比普羅大西勞斯那次更為順遂?! ?亞歷山大指定帕曼紐負責照管把大部分步兵和騎兵從塞斯塔斯渡過海峽到阿布達斯。這些部隊是用一百六十艘戰(zhàn)船和一大批貨船渡過海峽的。多數史家說亞歷山大是從埃雷昂乘船到阿卡安港,曾親自在旗艦上掌舵,經過海峽時,還宰了一頭牛向普塞頓獻祭;還用一只金碗把酒灑到海里獻給海神娘娘。此外,還有傳說講,他是全軍第一個登上亞洲大陸的,當時他全身披掛,并下今在他從歐洲出發(fā)的地點和在亞洲登陸的地點同時都筑起祭壇,向保佑他安全登陸的宙斯以及雅典娜、赫丘力士獻祭。后來他又登上伊利亞城?[?譯者注:即特洛伊古城舊址上建的新城,該城地勢可能較高,故云“登上”,非登上城墻之意。?]?,向伊利亞的雅典娜獻祭,把自己的全副盔甲奉獻,放在廟里;把過去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有些人奉獻的、但仍放在廟里的武器從原處取走。據說后來他打仗的時候,就叫他的衛(wèi)士在他前邊捧著這些武器走上戰(zhàn)場。然后,據傳他又在圈地之神宙斯的祭壇上向普瑞亞?[?譯者注:據荷馬史詩所記史前傳說,普瑞亞是特洛伊王勞米東之子,后繼承父親為王。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他曾大顯身手。?]?獻祭,乞求普瑞亞不要對紐多利馬斯?[?譯者注:阿基里斯之子。?]?的后裔震怒降災,因為亞歷山大就是他的后裔之一。
十二   亞歷山大到達伊利亞時,領航員邁諾卡斯給他戴上一個金色的花冠;雅典人卡瑞斯也給他戴上一個。這個人是從塞吉亞跟別的希臘人或本地人一起來的。后來,據說赫菲斯提昂在帕特盧克拉斯?[?譯者注:據荷馬史詩,他是阿基里斯之友,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被殺,激起阿基里斯狂怒,替他報仇,把特洛伊毀滅。?]?的墳墓上獻了一個花圈,亞歷山大在阿基利斯?[?譯者注:塞薩利王培利亞斯之子。據荷馬史詩,他是特洛伊戰(zhàn)爭中著名的英雄。據傳他剛出生時,他母親把他倒提著在冥河中浸泡,后來除了未經水浸的腳踵之外,全身都刀槍不入。?]?的墳墓上也獻了一個。據說亞歷山大認為阿基利斯是幸運的,因為他死后有荷馬?[?譯者注:古希臘詩人。曾收集希臘史前傳說,寫成伊利亞特河奧德賽兩部史詩。?]?替他傳名,從而使他留芳百世。亞歷山大確實可以認為阿基利斯在這方面是幸運的。因為,亞歷山大在其他方面運氣雖都不錯,但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缺陷。他的功績一直也沒有被象樣地傳誦四方。無人用散文記述,也無人用韻文歌頌。甚至象海柔、杰羅、西柔等人以及其他許多比亞歷山大渺小得多的人物都有人寫合唱抒情詩歌頌,而亞歷山大卻沒有。因此,亞歷山大的功績反而遠遠不如歷代較渺小的事跡流傳得廣泛。不是嗎,關于居魯士?[?譯者注:死于公元前401年,是阿太薛西斯的弟弟,并非歷史上最出名的波斯帝國創(chuàng)建人居魯士大帝(死于公元前529年)。?]?率領一萬人遠征阿太薛西斯?[?譯者注:阿太薛西斯二世(死于公元前361年)波斯王,其弟居魯士(當時為小亞細亞總督)反叛,搜羅當時在小亞細亞的幾萬希臘籍雇傭兵,開到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二河匯流處與阿太薛西斯交戰(zhàn),居魯士被殺,他所帶底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幸存的一萬希臘籍雇傭兵,急忙逃離戰(zhàn)場,公推塞諾芬等三人為指揮官,率領這一萬人,歷盡艱險,逃至黑海邊,一路戰(zhàn)勝土著部族,返回希臘。這批部隊后即被譽為“塞諾芬和他的一萬遠征軍”,留名后世。這段文字所說“克立卡斯以及跟他同時被俘的戰(zhàn)友們”即指被阿太薛西斯俘虜的那部分希臘人。?]?的事,克立卡斯以及跟他同時被俘的戰(zhàn)友們所受的痛苦,他們怎樣由塞諾芬?guī)ьI著下到海里等等這些情況,多謝塞諾芬?[?譯者注:即上述的塞諾芬,他回希臘后曾作書描寫他帶領那一萬人一路所歷艱險。因而又成了歷史作家。?]?有書記載,因而都比亞歷山大和他的功績有名得多了。但是,亞歷山大卻不只是跟著別人上戰(zhàn)場,沒有在大王?[?譯者注:指波斯王。?]?面前逃跑,也不只是戰(zhàn)勝了那些企圖阻止他向海岸進軍的人。不論在希臘還是在東方,還沒有一個人有過這么多、這么驚人的業(yè)績,在數量方面和偉大方面都是如此。我向讀者聲明,這就是我為什么動筆寫這部歷史的原因。我并不認為我不配把亞歷山大的業(yè)績在全人類面前加以表彰。不管我是個什么樣的人,至少下邊這一點我知道是對我有利的:我用不著把我的姓名全寫出來,因為人們并不是不知道;我也用不著把我的家鄉(xiāng)、家庭以及我在我的同胞們當中曾經擔任過什么職務都一一寫明。但下邊這一點還是要寫在紙上:這部歷史過去和現在都和我的童年、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家庭和我的職務密切相連。這就是為什么當有必要把我自己和希臘語文大師們并列在一起時,我并不畏縮不前,因為我這部書的主人公是許多希臘戰(zhàn)爭大師中為首的人?! ?亞歷山大從伊利亞來到阿瑞斯比。他率領全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后,就在這里宿營。第二天到達坡考特;再一天,通過蘭普薩卡斯,在普拉克提亞斯河邊宿營。這條河發(fā)源于伊達山,在赫勒斯滂海峽和攸克塞因海?[?譯者注:即今黑海。?]?之間入海。從那里出發(fā)經過科羅內到達赫摩托斯。他派偵察隊在大部隊之前先行,領隊是阿明塔斯(阿拉巴亞斯之子),配以阿波羅尼亞地方武裝一中隊,隊長是蘇格拉底(薩松之子),還有四個中隊的所謂先頭偵察兵。在路過普瑞帕斯城時,市民向亞歷山大表示獻城歸順。他派帕瑞高拉斯(利卡高拉斯之子)率領一支地方部隊去接管?! ?波斯方面的指揮官有阿薩米斯、羅米色瑞斯、拍提尼斯、尼發(fā)提斯,還有利地亞和愛奧尼亞二地的督辦斯皮色瑞達提斯以及赫勒斯滂地區(qū)的福瑞古亞的總督阿西提斯。他們率領的波斯騎兵和希臘籍雇傭兵已在澤雷亞城外扎營。獲悉亞歷山大已渡過海峽之后,他們就召開了作戰(zhàn)會議。羅德島人邁農在會議上勸他們不要冒險跟馬其頓人打仗,因為他們的步兵比波斯的強得多:特別是有亞歷山大御駕親征,而波斯王大流士則遠在后方。因此,波斯方面最好把部隊轉移;用騎兵踐踏糧草,全部毀掉;放火焚燒地里莊稼,甚至連城市也別留下。這樣,到處沒糧沒草,亞歷山大就無法在這一帶立足。但是,據說在這次波斯將領會議上,阿西提斯發(fā)言說,他決不允許自己人的房子有一間被燒。出席會議的人支持阿西提斯,因為他們懷疑邁農是為了保住國玉封給他的官位才有意地拖延戰(zhàn)爭。
十三   這時,亞歷山大率領全軍正向格拉尼卡斯河挺進,作好了戰(zhàn)斗準備:已把騎兵部署在兩翼,還把步兵方陣加強了;前面有赫格羅卡斯指揮的偵察隊和一些搜索班、騎兵和五百輕裝部隊;后邊跟著運輸隊。亞歷山大率部推進至距離格拉尼卡斯河不遠處,就接到飛馬馳回的偵察兵的報告,說波斯部隊已在河對岸擺好了陣勢。于是亞歷山大就把部隊調動成戰(zhàn)斗隊形。這時帕曼紐走向前來對他說:   “陛下,我的意見是,我軍馬上就在河這邊扎營。我相信,由于敵軍步兵比我軍少,必然不敢在我軍附近露營。因此,我軍等拂曉時再渡河必無困難。在敵軍還未部置就緒時,我軍就可渡河完畢。根據目前情況,我覺得,如果我軍立即采取行動必然會冒極大危險。因為我軍不能在這樣寬廣的正面一齊渡河??梢钥吹贸鰜?,河道有不少地方水很深;而且,您看得見,河岸也很高,有些地方簡直象懸崖一般。如果我軍以最易受攻擊的疏開隊形無秩序地在敵前出現,敵軍騎兵必將以較好的密集隊形向我沖擊。出師首戰(zhàn)失利,對目前來說,后果將很嚴重,對戰(zhàn)爭全局來說,將更為有害?!薄 ?可是,亞歷山大卻回答說:“這我知道,帕曼紐。可是,在我們這樣輕易地渡過了赫勒斯滂海峽之后,如果讓這條小河溝子(他就是這樣看不起這條格拉尼卡斯河)就在目前情況下?lián)踝≡蹅兊娜ヂ?,我覺得這是可恥的。不論就馬其頓人的威望,還是就我自己迅速對付危險的能力來講,我認為都不妥。我相信,波斯人以為他們自己是和馬其頓人一樣的好戰(zhàn)士,因而可能會鼓足勇氣,但這不過是因為他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經受過使他們吃驚的事情罷了?!?br>十四   亞歷山大說完之后,立即派帕曼紐去指揮左翼,他自己則到右翼去了。他早已指派菲羅塔斯(帕曼紐之子)為右翼司令,部下有地方騎兵、弓箭手、以及阿格瑞安部隊和標槍手等。配屬給菲羅塔斯的,還有阿明塔斯(阿拉巴亞斯之子)所部標槍手、培歐尼亞部隊和蘇格拉底中隊;挨著他們部署的是尼卡諾(帕曼紐之子)所率地方部隊。他們一旁還有坡狄卡斯(歐戎提斯之子)的方陣、科那斯(坡萊摩克拉提斯之子)、克拉特拉斯(亞歷山大?[?譯者注:這個亞歷山大是艾柔帕斯之子。?]?之子)和阿明塔斯(安德羅米尼斯之子)所率各方陣以及菲利普(阿明塔斯之子)所部。在左翼,為首的是卡利斯(哈帕拉斯之子)指揮的塞薩利騎兵,挨下去是菲利普(邁尼勞斯之子)指揮的聯(lián)合騎兵隊,然后是阿格索率領的色雷斯部隊;他們右邊是步兵,即克拉特拉斯、邁立杰和菲利普等人指揮的諸方陣,直到全軍中央。   波斯方面約有騎兵二萬以及稍小于此數的步兵和外籍雇傭兵。他們的部署是:騎兵沿河列隊,形成一個拉長了的方陣;步兵在后。河岸以上的地很高,形成居高臨下之勢。在他們左翼的對岸,他們發(fā)現了亞歷山大本人——由于他的盔甲光耀奪目,隨從人員對他的奉承姿態(tài),一眼就看出是他,于是他們就在河岸這一段集中了大批騎兵中隊?! ?在一段時間內,兩軍隔河對峙,一動不動,鴉雀無聲,都不敢猛然挑起大戰(zhàn)。波斯方面是在等待,如果馬其頓人企圖強渡、在河面上一露頭,就向他們沖殺。這時,亞歷山大一躍上馬,招喚隨從跟上,要他們表現自己的忠勇,命令第一線由阿明塔斯(阿拉巴亞斯之子)指揮的偵察兵、培歐尼亞部隊和一縱列步兵向前推進,直撲河中。在這些部隊之前,還派了由托勒密(菲利普之子)指揮的蘇格拉底中隊——按當天的戰(zhàn)勤次序,由這個騎兵中隊擔任前鋒。然后他親自率領右翼各部,吹起號角,向戰(zhàn)神高呼響徹云霄的戰(zhàn)斗口號,奮勇沖入河中,部隊與水流方向成斜角前進,使波斯人不能在拉長了的戰(zhàn)線上一齊向他的部隊沖擊;而他的部隊卻可以用盡可能密集的隊形攻擊波斯人。
十五   在阿明塔斯和蘇格拉底率領的先鋒部隊把守河防的地方,波軍從高高的對岸往下射排箭,有的在稍靠后一些的高地上往下投標槍,有些在較低的地方,有些甚至沖到水邊來了。于是河岸上展開了一場騎兵大混戰(zhàn)。希臘人拚命要登上彼岸,波斯人則千方百計阻攔。波軍標槍如滂沱大雨,鋪天蓋地;馬其頓人的長矛似萬道金蛇,左刺右扎。但馬其頓人終因寡不敵眾,首戰(zhàn)失利。這也是因為敵人陣地堅強,居高臨下;馬其頓部隊則地勢不利,位于低處。此外,波斯騎兵的精華就部署在強渡地點。而且,邁農指揮部隊廝殺時還親自帶著他的兒子們首當其沖。首批和波軍交鋒的馬其頓部隊,在表現了他們那種非凡的忠勇之后,幾乎全部犧牲。只有少數在亞歷山大到來時撤到他跟前去了。這時亞歷山大已率領右翼部隊逼來,沖擊波軍。就在雙方騎兵絞作一團,也就是波軍首領所在之地,亞歷山大身先士卒,頭一個殺入敵陣。于是在他周圍立即展開了猛烈的廝殺。這時,馬其頓部隊一隊接一隊陸續(xù)過河,現在過河已不困難。戰(zhàn)斗雖然是在步兵戰(zhàn)線上進行的,但卻是一場騎兵大戰(zhàn)。鞍上人斗人,腳絆拳擊;鞍下馬戰(zhàn)馬,沖撞奔騰,酣戰(zhàn)如狂,難解難分。希臘人要一股勁把波斯人從河岸推開,趕到平地;波斯人則千方百計阻擋他們登陸,拚命把他們趕回河里。不過,亞歷山大這時已率領衛(wèi)隊步步得手。這不只是因為他們英勇頑強、紀律嚴格,也是因為他們用的武器較好,是用堅固的山茱萸木制成的長矛,而波斯人使用的則是短標槍?! ?在混戰(zhàn)中,亞歷山大的長矛折斷了。他招呼他的御侍武官阿瑞提斯另給他一桿??墒前⑷鹛崴棺约耗菞U也折斷了,正在用剩下的那半截兒奮勇招架向他緊緊逼來的敵人。他把手里這半截武器舉起來給亞歷山大看,向他大聲喊叫,要他另找一個侍從要武器。正在這時,亞歷山大的一個扈從科林斯人德馬拉塔斯把自己的長矛給了他。亞歷山大接過長矛,一眼發(fā)現大流士的女婿米色瑞達提斯騎在馬上帶著呈楔形的一些騎兵沖了過來,已遠遠離開了他們的戰(zhàn)線,他自己沖在最前頭。亞歷山大直挺長矛一下子就扎到他臉上,把他甩在地上。這時羅薩西斯拍馬朝亞歷山大沖來,舉起大刀劈在他頭上,把他的盔砍掉一塊,但這頂盔總算擋住了這一刀。亞歷山大隨即把他也甩倒地上,用長矛刺透他的胸甲扎人心窩。這時,斯皮色瑞達提斯已經舉起他的短彎刀向亞歷山大劈來。說時遲那時快,克雷塔斯(德羅皮第斯之子)忽然乘機閃入,大刀起處,斯皮色瑞達提斯的肩膀早已削掉。這時騎兵不斷從河岸飛馳而來,加入了亞歷山大周圍那一伙。
十六   現在,波斯人四面八方都在受折磨了。人臉馬面都吃上長矛。他們被追趕時,走在騎兵前面,輕裝部隊礙手礙腳,騎兵又跟輕裝部隊糾纏一起,搞得全軍亂作一團。因此,他們開始撤退,最先撤走的是混戰(zhàn)時亞歷山大首當其沖的那個地方。當他們陣線中央開始后陷時,兩翼的騎兵也被突破,于是急切的逃命開始了。只有一千多波斯騎兵被消滅,這是因為亞歷山大對騎兵并未窮追猛打,而是他轉而進攻外籍雇傭部隊。這群雇傭兵堅守陣地,好象生了根似的。不過,與其說他們真有防守決心,倒不如說他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大禍嚇呆了。亞歷山大率領方陣向他們沖擊,還命令騎兵從四面八方撲去,很快就把他們包圍起來,砍殺凈盡,沒有一個逃掉——也許有個別從死尸堆里溜走,生俘約兩千。在波斯將領中,死掉的有尼發(fā)提斯、拍提尼斯、利地亞督辦斯皮色瑞達提斯、卡坡多西亞部隊指揮官米西羅布贊、大流士的女婿米色瑞達提斯、大流士的兒子阿布帕利斯、阿太薛西斯的兒子大流士的小舅子發(fā)那西斯、以及外籍雇傭軍司令歐馬瑞斯。阿西提斯從戰(zhàn)場上逃到福瑞吉亞,據說在那里自殺了。因為波斯的失敗似乎要歸咎于他。   馬其頓方面,在第一次沖鋒中,地方部隊有二十五名陣亡。亞歷山大命令在地亞穆給他們鑄銅像。這件事是叫萊西帕斯承辦的(他曾和許多人競相承鑄亞歷山大的銅像,最后是由他承鑄的)。此外還有騎兵六十人、步乒三十人陣亡。第二天,亞歷山大把所有這些人,連同他們的武器和其他裝備一起埋葬了。他下令國內對他們的父母子女一律豁免地方稅、財產稅和一切勞役。他對傷員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懷,親自看望每一個人,查看傷情,詢問他們受到的照顧好不好,還鼓勵每個人詳細敘述甚至夸耀自己的功勞。他還埋葬了所有戰(zhàn)死的波斯將領以及死在敵人行列里的那些希臘籍雇傭兵。那些被俘的希臘人,都帶上手銬送回馬其頓去做苦工,因為他們違背了希臘的公眾輿論,和東方的敵人一起打自己人。他還把三百套波斯盔甲送到雅典向雅典娜獻禮,并附有如下獻詞:“謹獻上從亞洲波斯人手中俘獲的這些戰(zhàn)利品。腓力和全希臘人(拉斯地蒙人除外)?[?譯者注:即斯巴達。?]?之子亞歷山大敬獻?!?br>十七   后來亞歷山大任命卡拉斯為原來由阿西提斯管轄的那個州的督辦。命令當地居民交納和過去交給大流士同樣數量的捐稅。從山區(qū)下來投誠的那些人,他又叫他們回家鄉(xiāng)去。對則雷亞城,他免予追究,因為他知道他們是被迫幫助波斯打仗的。他還派帕曼紐去接管達塞利昂,因為駐在那里的衛(wèi)戍部隊已撤走。帕曼紐遵命去辦了?! ?然后亞歷山大率部向薩地斯挺進。當他距城還有七十斯臺地?[?譯者注:長度名,等于202碼,約合180公尺。?]?時,駐守該市衛(wèi)城的部隊指揮宮米色瑞尼斯帶著該城的主要人物來向亞歷山大獻城,還獻出堡壘和財寶。亞歷山大本人率部在距城約二十斯臺地的赫馬斯河岸宿營,派阿明塔斯(安德羅米尼斯之子)到薩地斯去接管堡壘。把米色瑞尼斯帶在身邊,保留他原職和榮譽。他允許薩地斯人和其他利地亞人保持他們原有的風俗習慣,并把他們都放走。亞歷山大親自登上堡壘——即原來波軍駐守之地,對這個要塞的強固相當贊賞,地勢高而陡峭,還圍以三重衛(wèi)墻加固防御。有人提醒亞歷山大應當在高地上給奧林匹斯山主神宙斯修一座廟,附近再設一祭壇。但正當他在高地上視察,打算找一個最好的廟址時,突然狂風暴雨席卷而來——當時正值炎夏——就在利地亞國王的宮殿上空,雷電交加,大雨如注。亞歷山大認為這一定是神明暗示給他應當把宙斯的廟修在何處,于是他就按神的旨意下了命令。他把地方部隊一軍官鮑散尼亞斯留下當堡壘司令,尼西亞斯當稅務、捐獻和貢品督察,阿散德拉斯(菲羅塔斯之子)任利地亞和斯皮色瑞達提斯原轄地區(qū)其余部分的總督,并撥給他當時需要的一部分騎兵和輕裝部隊。派卡拉斯和亞歷山大(埃羅帕斯之子)帶著伯羅奔尼撒部隊和盟軍大部到邁農的家鄉(xiāng)一帶,把阿高斯人留在薩地斯守衛(wèi)堡壘?! ?與此同時,當騎兵大戰(zhàn)的消息傳開之后,守衛(wèi)埃菲薩斯的雇傭軍帶著該城的兩只戰(zhàn)船逃跑了。原來為了躲避亞歷山大,從馬其頓逃到達里來的阿明塔斯(安求卡斯之子)也跟他們一起逃跑。這并不是因為亞歷山大辦過什么有損于他的事,而是因為他不喜歡亞歷山大,不愿在他手下辦事而招致不快。第四天亞歷山大到達埃菲薩斯,把所有為了他而被放逐的人都找回來,取消了寡頭政治,恢復了民主。命令居民為阿提米斯?[?譯者注:即狄安娜,月亮與狩獵之女神。?]?廟捐款,數目跟他們過去捐給波斯人的一樣。埃菲薩斯人由于解除了對寡頭政治的恐懼,馬上就把招來邁農的有關人等全部處決;把所有參加洗劫阿提米斯廟的人、把廟里腓力的雕像推倒的人,以及把市場附近該城的原解放者希羅派提斯的墳墓挖了的人,通通都處以極刑。他們還從廟里把塞爾發(fā)克斯、他兒子波拉貢和他的弟兄們的孩子一起都拉出來用石頭砸死。但亞歷山大禁止他們進一步追究和懲辦,知道此戒一開,他們就會把某些無罪的人跟有罪的一起處死,有些人就會發(fā)生公報私仇、謀財害命之事。亞歷山大對埃菲薩斯人這樣處理極得人心,這在過去還是不多見的。
十八   大概就在這時,馬格尼西亞和特拉利斯兩地也派代表來向亞歷山大獻城。他派帕曼紐帶領聯(lián)軍步乒和馬其頓部隊各二千五百人以及地方騎兵二百前往接管。又派阿基馬卡斯(阿伽素克利斯之子)率領同樣大的一支部隊去伊歐利亞各城鎮(zhèn)以及愛奧尼亞地區(qū)仍臣服波斯的各城鎮(zhèn)。命令他們把各地的寡頭政權摧毀,建立民主政權;各地可以制訂自己的法律,并繼續(xù)交納和過去交給波斯的同樣數目的捐稅。亞歷山大留在埃菲薩斯向阿提米斯獻祭,并率領全軍以全副武裝的戰(zhàn)斗隊形進行大規(guī)模的祝捷游行?! ?第二天,他率領剩下的步兵、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隊、色雷斯騎兵、皇家地方騎兵中隊,外加三個中隊,向米萊塔斯挺進。在進軍中一舉占領了他們所謂的外城——駐軍已撤走——,并就地扎營,決定圍困內城。原來,米萊塔斯駐軍司令、大流士的部下赫格西斯特拉塔斯早有預見,事先即曾派人給亞歷山大送信獻城;但后來因為波軍尚未撤遠,他又鼓起勇氣,想替波斯保住城市。但這時尼卡諾已把希臘艦隊開過來了,比波斯艦隊早三天到達米萊塔斯,把一百六十只戰(zhàn)船停泊在該城對面的雷德島。波斯艦隊姍姍來遲。當他們的指揮官獲悉尼卡諾已經到達雷德島時,他們就在邁卡爾山下拋錨了。這是因為亞歷山大不但用他的艦隊搶先占領了雷德島,而且還把色雷斯部隊和其他雇傭軍四千人運過去了。波斯艦隊共有船只四百艘?! ?雙方海軍兵力盡管這樣懸殊,帕曼紐還是勸亞歷山大發(fā)動進攻。這不只是因為他估計希臘必勝,也是因為有一個預兆:人們看見有一只鷹落在亞歷山大的船尾后邊的海岸上。帕曼紐說,如果這一仗打勝了,對整個遠征將有很大的好處;萬一打敗了,影響也不太大,因為反正波斯海軍本來就掌握著制海權。他說他準備親自登船和海軍共命運??墒?,亞歷山大說帕曼紐的判斷是錯誤的:他對那個預兆的解釋也不一樣。用一支小艦隊去碰一支大得多的艦隊,用他那些連海上訓練都還沒完成的水兵去對付久經訓練的由塞浦路斯和腓尼基水手組成的海軍,那簡直是發(fā)瘋。在毫無把握戰(zhàn)勝波斯海軍的情況下,他不想拿馬其頓人的武藝和勇氣去冒險。如果打敗了,那對他們過去的作戰(zhàn)威望將是極大的打擊。而且,有些希臘人早就準備好了,一旦有海軍失利的風聲,馬上就要搞暴亂。他講了這些道理就弄清楚了那時還不該動手。他還說他對那個預兆也有不同的解釋:不錯,那只鷹確實是站在他這一邊。不過,人們看見它的時候,它是落在陸地上的,他認為那就意味著他將從陸地上打敗波斯海軍。
十九   這時,米萊塔斯市民和雇傭軍(守城主力)派了一位重要人物名叫格勞西帕斯的來見亞歷山大,聲明全市已準備把城市和海港同時向亞歷山大和波斯人開放;還提出要求說,在上述條件下,亞歷山大應該解除對該城的包圍。亞歷山大聽完他的話,便叫他趕快回去告訴市民們準備好明天拂曉打仗。亞歷山大親自指揮把擂石器安裝好準備攻城,一部分從近距離轟擊,另一部分從遠距離攻打。他還把部隊調來,準備從轟塌或震裂的城墻處沖入城內。駐在邁卡爾的波斯部隊離這里不遠,幾乎可以看到他們的友軍和盟軍被圍攻的情景?! ?當時,在雷德島的尼卡諾的艦隊看見亞歷山大攻城了,就駛入米萊塔斯海港,沿岸行駛,后來在港口最窄的地方,船頭朝大海,把港口堵住,使波斯艦隊不能駛入,從而割斷了他們對米萊塔斯的支援。在這種情況下,米萊塔斯人和那些雇傭兵,由于四面都受到馬其頓部隊的壓力,有的就跳進海里,用盾牌當小船,劃到離城不遠的一個無名小島上去了。有些人乘小艇急急忙忙想竄到馬其頓戰(zhàn)船前邊溜掉,在港口處被捉住。絕大多數在城里被消滅?! ?城市既已到手,亞歷山大就乘船去攻打那些逃到小島上的人,下令船頭豎起梯子,以便攀登島岸的峭壁,就和攀登城墻的方法一樣。但當他看到島上的人真的要進行殊死戰(zhàn)時,他心里就很同情他們,覺得他們不愧是忠誠而高尚的戰(zhàn)士。因而跟他們講好條件,叫他們加入他的部隊。這樣加入的大約有三百名希臘雇傭兵。至于島上那些米萊塔斯人,除了在最后一次沖鋒中死去的以外,他都放了,給他們自由?! ?波斯海軍以邁卡爾為基地,白天常常朝希臘海軍駛來,打算挑起戰(zhàn)斗。但一到晚上,他們在邁卡爾并不自在,因為還必須到相當遠的米延德河口去取淡水。亞歷山大用艦隊把守米萊塔斯海港,使波斯海軍不能沖入;又派菲羅塔斯帶領騎兵和三個縱隊步兵到邁卡爾去阻止波斯水兵上岸。因此,波斯海軍既缺水又無其他供應,簡直等于被圍困在船中。于是他們就開到薩摩斯去,在那里取得供應之后,又朝米萊塔斯開來。大批船只在港口對面的海面停下來,擺開一字陣,企圖把馬其頓艦隊從港內招惹出來,在開闊的海面上交戰(zhàn)。另派五只艦艇從雷德島和營地之間的空隙里溜進港內,企圖俘獲希臘艦隊里那些無人管的艦艇。因為他們事先已探悉希臘艦艇上大部分官兵已經上岸,有的去找燃料,有的去供應站,有的被分派去搜集草料。確實有一定數目的官兵離開了船。但亞歷山大命令手頭現有的人配備在十艘艦艇上,等那五只波斯船靠近時,立即下令這十只艦艇向他們全速沖去,迎頭猛撞。那五艘波斯船上的水手們萬沒想到馬其頓人突然向他們沖來,于是趁還在射程以外時,馬上就掉頭回駛,去跟艦隊主力會合。其中只有一只由伊阿西亞人掌握的慢船,在撤退中連人帶船都被俘了。其余四只都安全回到自己的艦隊。結果,波斯海軍就這樣無所作為地離開了米萊塔斯。
二十   亞歷山大現在決定解散他的海軍。一方面因為當時財政困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發(fā)覺他的海軍不能和波斯海軍作戰(zhàn)。即使是他的武裝力量的一部分,他也不打算拿去冒險。而且,他還考慮到,他現在既然已經用陸軍控制了亞洲,再也用不著海軍了,只要把沿海波軍基地都占領,也就等于打垮了他們的艦隊。因為他們那些艦艇將無處招募補充兵員。而且事實上亞洲再也沒有他們的海港了。他就是這樣解釋那只鷹的預兆:從陸地上征服波斯艦隊。   把這個問題解決之后,亞歷山大又向卡瑞亞進軍,因為他獲悉在哈利卡納薩斯集中了大批波斯部隊和雇傭軍。他在進軍中占領了米萊塔斯和哈利卡納薩斯兩地之間的城鎮(zhèn)。最后在距哈利卡納薩斯五斯臺地處,面向該城安營扎寨,準備長期圍困。因為該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此外,所有能夠進一步加強城防的辦法,邁農早在大流士任命他為下亞細亞地區(qū)和整個艦隊的總指揮時,就已經親自辦好了。城內駐有大批波斯部隊和雇傭軍。港口有戰(zhàn)船駐守,這樣,水兵對守城也可能起很大作用?! ?頭一天,亞歷山大逼近通向邁拉薩的城門附近的城墻時,城內曾派兵出擊并射出排箭,但馬其頓部隊不在射程以內。后來亞歷山大通過反擊,未費多大氣力就把他們頂住,隨即趕回城里,牢牢圍住?! ?幾天之后,亞歷山大率領他的衛(wèi)隊、地方騎兵,阿明塔斯、坡狄卡斯和邁立杰各步兵營、以及弓箭手和阿格瑞安部隊,繞城到達朝向明達斯的那邊。他是想看看也許那邊的城墻更容易攻破,也想看看能否用突襲的辦法占領明達斯。他認為占領明達斯對圍攻哈利卡納薩斯一定有很大好處。明達斯先曾派人來獻城,條件是亞歷山大必須在夜間到達。于是他就依約在半夜前后到達明達斯。   但發(fā)現一點投降的跡象都沒有。擂石器和梯子又都留在后方未帶來——當然,他本來就不是來攻城,而是接受這個城市的暗中投降的。不過,他還是把馬其頓方陣帶來叫他們挖墻腳。一座城上堡樓被挖倒了,但城墻并沒有跟著倒塌,守軍頑強抵抗。這時大批敵軍已從哈利卡納薩斯乘船到達,阻止了亞歷山大對明達斯的奇襲。亞歷山大因為計劃失敗,只好撤走,再回去繼續(xù)圍困哈利卡納薩斯?! ?他先把護城河(守城部隊原先在城外挖的,大約有三十庫比特?[?譯者注:一庫比特約合二市尺。?]?寬,十五庫比特深)填平,便于搬運擂石塔,打算從塔上發(fā)射大批石彈等物攻打守城敵軍;同時用別的擂石器轟擊城墻。不久,護城河很容易地填平了,擂石塔也豎起來。但是,哈利卡納薩斯守軍搞了一次夜襲,想把已豎起來的擂石塔和擂石器以及那些已就位即將豎起來的都燒掉。不過,這些突擊手很容易地就被馬其頓衛(wèi)隊趕回城里——另一些馬其頓部隊在戰(zhàn)斗打響后驚醒了,就飛快馳援。守城敵軍損失一百七十人,其中包括紐普托利馬斯,他是阿拉巴亞斯之子,阿明塔斯的弟弟。阿明塔斯是那些開小差投奔大流士的人當中的一個。亞歷山大的部隊死了十六人,但有三百人負傷,這是因為突襲發(fā)生在黑夜,他們當時防身之物較少,易于受傷的緣故。
二十一   未過多少天之后,坡狄卡斯那個營里有兩個住在一起的馬其頓士兵,倆人一塊兒喝酒,各自吹噓自己的本領和功勞,爭持不下。再加上酒酣耳熱,于是越爭越烈,不可開交。最后倆人一起拿起武器跑到面對邁拉薩的高地旁邊去攻打城墻。目的是要比試比試看誰棒,并沒有想強迫敵人打一場生死的遭遇戰(zhàn)。城里有人看見這一對魯莽家伙走向城墻,等他們走近時,就沖出來把他們倆人砍死,然后又向較遠處的馬其頓部隊射箭投石。他們很自信,認為自己人多、地勢又好。哈利卡納薩斯守軍確實以居高臨下之勢,沖鋒、射箭、投石都很有利。坡狄卡斯營更多的士兵緊急出擊,其他一些敵人也從城里沖出來。于是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就在城根展開。馬其頓部隊又一次把出擊者打回城里。實際上這座城差一點就陷落了。因為,當時城墻上的防守并不嚴,而且有兩座堡樓和樓間的障壁都已倒塌。假如全軍一起攻城,很容易接近城墻。而且第三座堡樓也已經搖搖欲墜,如挖其墻腳,也就很容易地把它撂倒。不過,被圍的敵軍從里邊很敏捷地在突破口外面筑起了一堵月牙形的磚墻。因為他們的泥瓦匠很多,輕易地就把這堵墻砌好了?! ?第二天亞歷山大把擂石器豎起來轟擊這道墻。守軍立即發(fā)動了一次沖鋒,企圖把擂石器燒掉。城墻附近的部份掩蔽屏障和一座木制擂石塔被燒。其余的被負責保護它們的菲羅塔斯和赫拉尼卡斯的部隊保住了。但當亞歷山大本人也在攻城部隊中出現時,敵人就把他們從城里帶出來的火把扔掉,多數人連武器都拋棄,逃進城去。不過在這次戰(zhàn)斗開始時,守軍曾以居高臨下之勢,頗為得手。不但從全線朝各擂石器的前衛(wèi)射箭投石,而且從突破口兩側仍然殘留的堡樓上向馬其頓兩翼射擊,甚至連進抵新墻附近的部隊的后衛(wèi)幾乎也都能射到。
二十二   幾天以后,亞歷山大又把他的擂石器朝著內城的磚墻安好,親自指揮攻城。于是守軍傾巢出擊。一部分沖向突破口附近亞歷山大所在地;另一部分沖到馬其頓人最沒估計到的三座門附近。有些人向攻城擂石器扔火把以及任何其他引火物,以便把火勢盡量燒旺。但就近增援亞歷山大的部隊發(fā)動了猛烈反擊,無數大卵石從塔上擂過去,彈丸如雨。敵軍相當容易地就被擊退,逃進城里。他們損失重大,跟他們出擊的人數和膽量大小成正比例。有些是在跟馬其頓人的肉搏中喪命;有些則死在坍塌的城墻附近,因為城墻的缺口太窄,這么多人一下子通不過,而且在坍塌的城墻上走過去也非常困難?! ?至于從三座門沖出來的那些敵人,則是由亞歷山大的衛(wèi)隊長托勒密?[?譯者注:這個托勒密不是阿里安寫書主要依據的那個托勒密。?]?把阿達亞斯和提曼德各營和一些輕裝部隊調來進行迎擊。他們也是輕而易舉地把出擊者趕回去了。這些敵軍在通過護城河上一座窄橋撤退時大吃苦頭。橋上人太多,把橋壓垮了,很多人掉進河里。有些被同伴踩死,有些被馬其頓部隊由上往下射死。最大的屠殺是在那三座門附近發(fā)生的。因為守門的人喪魂落魄,深怕追擊潰兵的馬其頓人也進入城內,過早地把城門關上,于是把不少友軍關在城外,被追兵在城墻外屠殺。如果不是亞歷山大命令吹起收兵號,這個城市本來已是垂手可得。亞歷山大之所以撤兵,是因為他在即使勝利在即的時刻,仍然希望哈利卡納薩斯市民能不戰(zhàn)而降,以便把全城保全下來。敵軍死亡近千;亞歷山大方面約有四十人陣亡。其中有衛(wèi)隊長托勒密、弓箭手指揮宮克利卡斯、千人隊長阿達亞斯以及其他一些著名人物。
二十三   面對這個局勢,波斯將領歐戎托巴提斯和邁農開會,認定他們在這個局勢下,難以久守。因為他們看到城墻的一部分已不存在,另一部分也已百孔千瘡;在幾次出擊中,兵員損失為數不少,大批傷員也已失去戰(zhàn)斗力。鑒于這些情況,他們大約在當晚二更天,就燒毀了用以對付敵人擂石器的木塔和若干軍械庫;城墻附近的民房也都放火燒毀。由于木塔和各軍械庫猛烈燃燒,風又大,順風頭的其他民房也都著起火來。至于部隊,一部分撤到島上的堡壘里,一部分撤到名叫薩馬基斯的高地上。席卷全城的火災發(fā)生后,有人逃出,把消息告訴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自己也親眼看到蔓延的大火。雖然在深更半夜,他仍然把馬其頓部隊立即叫起來,命令他們去抓縱火犯。不管是誰,當場抓住,當場就殺。他還叫他們不論在屋里遇到任何老百姓都要搶救?! ?天方破曉,亞歷山大觀察了波斯部隊和雇傭軍所占高地,決定不去圍攻了。他考慮,由于地形不好,把這些高地圍起來要耽誤很多時間;而且全城既已到手,再圍攻那些高地已無多大好處。于是,他把在夜戰(zhàn)中陣亡的人都埋了,命令被分派運走擂石器的部隊把攻城用的擂石器撤到特拉利斯去,然后把全城夷平。留下一些部隊駐守殘城和全卡瑞亞地區(qū)。派托勒密率領三千雇傭步兵和二百騎兵到福瑞吉亞去。任命阿達為全卡瑞亞督辦。阿達是??ㄍ兄Z斯的女兒,希德利亞斯的妻子。按卡瑞亞風俗,希德利亞斯既是她哥哥又是她丈夫。他臨死時曾把政務交給她掌管。從塞米拉米斯往前,亞洲人一向習慣于女人統(tǒng)治。后來皮克索達拉斯曾把她趕走,自己登上了寶座。他死后,他的內弟歐戎托巴提斯以波斯王使者的身分繼位。當時阿達只占有阿林達一地,這地方倒是卡瑞亞境內一個強固的要塞。亞歷山大進入卡瑞亞境內時,她就曾前往拜會,獻出阿林達,并認亞歷山大為干兒子。后來亞歷山大就把阿林達交還阿達治理,也并不拒絕當她的干兒子。占領哈利卡納薩斯和卡瑞亞境內其余地區(qū)之后,就任命她統(tǒng)轄全境。
二十四   亞歷山大部下的一些馬其頓人曾在出征前不久結了婚。他考慮他應當關心這些人。于是就叫他們從卡瑞亞回到馬其頓和他們的妻子團聚,度過冬天。派皇家警衛(wèi)隊員托勒密(塞留卡斯之子)領隊,并指定其中兩個軍官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和邁立杰(紐普托利馬斯之子)輔佐。這幾個人也都是新郎。亞歷山大指示他們,當他們帶著運輸隊回來時,沿路在鄉(xiāng)間招收騎兵和步兵,越多越好。亞歷山大辦的這件事在馬其頓人當中深得人心,不亞于他辦的任何其他好事。他還派克連德(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到伯羅奔尼撒去招兵?! ?他把帕曼紐派到薩地斯去,給他一個地方騎兵中隊,塞薩利騎兵隊以及共他盟軍和戰(zhàn)車等。命令他到薩地斯后再向福瑞吉亞進軍。他本人則向利夏和潘菲利亞推進。目的是占領沿海地帶,使敵人的海軍起不了作用。在大進軍途中,他首先一舉占領了海帕納,這個城池堅固,原由雇傭軍駐守。他們接受條件后,就從城堡里開走了。進入利夏境內以后,他降服了太米薩斯人。渡過贊薩斯河,沿途接管了前來歸順的品納拉、贊薩斯城和帕塔拉以及三十個較小的城堡?! ?這些事都辦完之后,正值嚴冬。他進攻一個叫米利亞的地方。該地本屬大福瑞吉亞范圍,但當時按波斯王的規(guī)定,算是利夏的一部分。這時,有從發(fā)西利斯來的使者說他們愿意跟亞歷山大修好,還獻給他一頂金王冠。在他們的帶動下,下利夏大部地區(qū)也都派代表來了。亞歷山大命令發(fā)西利斯和利夏兩地的代表把他們的城市交給他派去的人接管,后來他們都照辦了。不久之后,他就來到發(fā)西利斯。在占領這些地方的同時,還占領了一個強固的前哨據點。這個據點原來是皮西地亞人為了威脅這個地區(qū)而修建的。當地人常從這個據點去騷擾在田間耕作的發(fā)西利斯人。
二十五   正當亞歷山大忙于發(fā)西利斯的事務時,有消息傳來說埃羅帕斯之子、也叫亞歷山大的那個人正陰謀造反。他是亞歷山大的“伙友”之一,當時擔任色雷斯騎兵司令。這個亞歷山大是跟謀殺腓力案件有牽連的赫羅米尼斯和阿拉巴亞斯的弟兄。當時他自己雖然也受到譴責,但亞歷山大暫時未予處分。因為腓力死后,他是亞歷山大的朋友當中,頭一批團結在他周圍的人,他還曾披上胸甲陪亞歷山大進入宮中。后來亞歷山大甚至還曾給他一個近身的榮譽職位,并派他到色雷斯去當指揮官。當色雷斯騎兵司令卡拉斯被調走去當督辦時,亞歷山大就派他接任騎兵司令。關于他謀叛的情節(jié)據說是這樣:   阿明塔斯逃到大流士那里去的時候,帶去了這位渺小的亞歷山大向大流士表示的好意和一封信。大流士接信后就從他的隨從中派了一個親信叫西西尼斯的波斯人到海岸去,偽稱他要到福瑞吉亞去拜訪督辦阿提組斯,實際上是要會見這位亞歷山大,準備向他提出保證,假如他殺死國王亞歷山大,波斯國王就封他為馬其頓王,另外還給他一千金塔侖?[?譯者注:古希臘貨幣名。?]?。西西尼斯后來落入帕曼紐手中,向他坦白了他的使命。后來帕曼紐派人把他押解到亞歷山大處,亞歷山大又聽到他供出的同樣情節(jié)。于是他就召集他的朋友們開會,研究應該怎樣處置這個賣國賊。他的伙友們認為亞歷山大當時把最好的騎兵交給一個不可靠的軍官指揮是不智的?,F在只有趁他還未跟色雷斯人搞得太火熱并帶領他們造反以前,盡快把他除掉。還有一個兆頭使他們不安。事情是這樣:亞歷山大正在圍困哈利卡納薩斯城時,有一回他正睡午覺,一只燕子在他頭上兜來兜去呢喃不休,一會兒落在他床的這一邊,一會兒又落在那一邊。它的叫聲跟平常燕子的叫聲不同,好象有些驚惶。亞歷山大因為太疲倦睡得太死,未被吵醒。但在睡夢中感到燕子叫得討厭,曾輕輕地把它推開,但燕子被他摸到時也不飛走,偏偏落在亞歷山大的頭上叫個不停,直到把他完全叫醒。亞歷山大很重視這件事,就向太米薩斯占卜師阿瑞斯坦德說了。占卜師說這件事說明有某個朋友謀反,同時也說明陰謀將敗露。因為燕子屬于與人友善的家鳥,又比別的鳥兒呢喃多語?! ?亞歷山大把這事和那個波斯人招供的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研究后,就派那個亞歷山大的兒子、也就是克拉特拉斯的弟弟安福特拉斯跟著一些坡伽向導到帕曼紐那里去了。安福特拉斯穿著當地人的服裝,以便沿路不致被人識破,因而能安全地到達帕曼紐處。他并未從亞歷山大國王那里帶來任何書信,因為辦這種事情,白紙上寫黑字當然是不智的。他只按指示把口信告訴了帕曼紐。這樣那個亞歷山大就被捕關押起來。
二十六   離開發(fā)西利斯時,亞歷山大派一部分部隊通過山口向坡伽推進。色雷斯人為他的部隊開了一條路,因為這一帶不好走,往返路途又太長。他自己則帶著他的直屬部隊沿海岸前進。這條路只有刮北風時才能走,一刮南風沿岸就不能通行。不久前一直在刮強勁的南風,但后來果然刮起北風,使行軍順利而迅速。亞歷山大和他的將領們都認為這是天意。他離開坡伽一路行軍時,阿斯潘達斯城派了全權代表前來獻城,但乞求不要在城內駐軍。對這一點亞歷山大答應了他們,但強制他們獻出五十金塔侖作軍費,還要他們把為了向波斯王進貢而飼養(yǎng)的馬匹都交出來。他們答應交出這兩樣,隨后就回去了。   于是亞歷山大就向塞德進軍。那里的居民是從伊歐利斯地區(qū)的塞米城來的塞米人。他們自我介紹說,他們是第一批從塞米乘船來此地殖民的。一到這個地方就把家鄉(xiāng)話忘了,馬上改用一種外鄉(xiāng)話。不是當地人說的波斯官話,而是他們自己的土話,實際上是一種新方言。從那時起,在塞德市民中早就有了許多外鄉(xiāng)人,他們跟鄰近居民的風俗習慣大不相同。亞歷山大留下部隊駐守塞德,繼續(xù)向塞利亞推進。塞利亞是一個設防城市,由一些雇傭兵跟本地部隊一起駐守。但他未能順利占領這一城市,而且在進軍中,他還聽說阿斯潘達斯人不想履行他們的諾言,不但不把馬匹交給派去接收的那些人,而且連款都不交。相反,他們把日用物品從鄉(xiāng)間搬進城里,關上城門,不叫亞歷山大的使者進去。還正在修繕城墻上不堅固的地方。亞歷山大聽到這個情況后,立即向阿斯潘達斯進軍。
二十七   這座城大部分建筑在一個難攻的高崗上,十分陡峭,可俯瞰攸瑞米敦河。高地以外的平原上也有一些房屋,用一堵矮墻圍著。居民聽說亞歷山大率領大軍到來,立即放棄了這堵矮墻和他們認為保不住的那些平地上蓋的房子,所有的人都逃到高地上躲避。亞歷山大率全軍來到之后,進入無人把守的矮墻,就在那些空房子里宿營。市民們萬沒想到亞歷山大會御駕親征。一看見他真來了,而且他的部隊已把他們團團圍住,于是就派出代表乞求按原訂條件投降。亞歷山大看到他們據守的陣地很牢固,而且他也不打算長期進行圍困,于是就同意他們投降,但不能按原訂條件。他要求把他們最有權勢的那些人交出來當人質,把原先答應交出的馬匹全部交出,還要交款一百塔侖,而不是原訂的五十了。此外,還要求他們服從他指派的督辦,每年向馬其頓進貢。而且,還要調查他們毗鄰地區(qū)的領土,因為人家控告他們,說他們把毗鄰地區(qū)的領土強占了,至今仍未歸還。   這回一切都滿意地解決了。然后亞歷山大移兵坡伽,從那里再向福瑞吉亞進軍。路過太米薩斯。大米薩斯人是庇西地亞人的后代,尚未開化。他們占據的地方十分險峻,四周極其陡峭。在城邊通過的道路也崎嶇難行。有一個高崗從城內一直延伸到城外的路邊,對面也是一個陡峭的高崗。這兩個高崗形成這條道路上的天然關隘,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太米薩斯人看到大軍向他們逼近,就傾巢而出據守兩個高崗。亞歷山大看到這個情形,就下令馬其頓部隊就地宿營。他心想,太米薩斯人一看見他們宿營,準不會把全部兵力都留任高崗上,大多數將就近溜進城里,高崗上只會留下一些值勤崗哨。他的猜測后來證明完全正確。太米薩斯部隊大都撤走,只留下崗哨。于是亞歷山大立刻把弓箭手、各標槍營、輕裝部隊等集合起來,指揮他們向敵人沖殺。在首批排箭和標槍發(fā)射之后,敵人就放棄陣地逃走。亞歷山大就通過隘口,在城邊扎營。
二十八   正在這時,塞古亞城派代表來見。他們也是當地的皮西地亞人,極其勇猛善戰(zhàn),他們這座城市也很大。因為他們近來跟大米薩斯人不和,才派代表來跟亞歷山大修好。亞歷山大答應了他們的要求,發(fā)現他們是完全可靠的盟友。他判斷對太米薩斯的圍困將很持久,于是就移兵進逼薩伽拉薩斯。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城市,那里住著皮西地亞人。他們是這個好戰(zhàn)的部族中最好戰(zhàn)的一支。當時他們據守在城前的小山上。這個小山極其險要易守,簡直和城墻一樣。因此,亞歷山大把馬其頓方陣作了如下部署:他自己在右翼,有他的近衛(wèi)隊,挨著他們的是地方步兵,一直伸展到與左翼相連,都按當日值勤營長順序分別率領。在左翼,他指派阿明塔斯(阿拉巴亞斯之子)為指揮官。然后,在右翼前邊又布置了弓箭手和阿格瑞安部隊;在左翼前邊布置了西塔西斯指揮的色雷斯標槍手。沒有布置騎兵,因為在這么狹窄的地形中,騎兵施展不開。跟皮西地亞人一起守衛(wèi)的是前來支援的太米薩斯部隊?! ?亞歷山大的直屬部隊已經沖上皮西地亞人據守的高地,現在正在山坡最陡之處往上攻。這時皮西地亞人在他們最有利的兩翼進行伏擊,因而馬其頓部隊受到很大阻力。已沖到最前邊的護身甲最差的弓箭手被敵人趕下坡來。但阿格瑞安部隊卻毫不退讓。因為這時馬其頓方陣已爬上坡來,而且可以看見亞歷山大走在最前頭。戰(zhàn)斗已進入肉搏,手無寸鐵的當地土人在同希臘甲兵搏斗中負傷倒地,到處亂滾,最后敵人還是退走了。只有五百來人被消滅。因為他們是輕裝、熟悉地形,所以很容易跑掉。而馬其頓部隊身披沉重盔甲、地形生疏,因而無心追趕。不過亞歷山大卻帶了一批人窮追潰軍并猛攻城墻。弓箭手指揮官克連德和其他二十來個人犧牲了。然后亞歷山大又率部攻打剩下的皮西地亞人。攻占了他們許多堡壘,其余的也都投降。
二十九   亞歷山大從那里進入福瑞吉亞地區(qū)。路上曾經過阿斯伽尼亞湖。湖邊產天然食鹽,可供當地人取用,因此他們不需海鹽。五天之后,亞歷山大到達塞拉那,那里有一座高峻的衛(wèi)城。衛(wèi)城駐軍是福瑞吉亞督辦指揮的一千卡瑞亞部隊和一百希臘籍雇傭兵。他們派代表來見亞歷山大,說如果援軍到約定日期仍然不來,他們就獻出陣地投降。那個日期他們也講清楚了。亞歷山大認為答應這個條件比圍困這個難以攻下的陣地好些。于是他就留下一千五百人看守塞拉那。然后在那里等了十五天,并任命安提貢納斯(菲利普之子)為督辦,他的盟軍司令原職由巴拉克拉斯(阿明塔斯之子)接替。然后他就出發(fā)向高地亞進軍。命令帕曼紐率部在那里跟他會合。后來帕曼紐照指示辦了。不久前回馬其頓探親的那些剛結過婚的人,也在原指定地點高地亞集中。跟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一支新征召的部隊,分別由托勒密(塞留卡斯之子)、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和邁立杰(紐普托利馬斯之子)率領。共計有馬其頓步兵三千、騎兵四百,塞薩利騎兵二百,還有由埃利亞人阿西亞斯率領的埃利亞兵一百五十名?! ?讀者一定知道,高地亞是在赫勒斯滂海峽地區(qū)的福瑞吉亞境內的桑加瑞亞斯河。這條河發(fā)源于福瑞吉亞境內,流經比西尼亞人居住的色雷斯地區(qū),注入攸克塞因海。這時又有雅典派來的代表乞求亞歷山大,把在格拉尼卡斯戰(zhàn)役中從波方俘虜的、現在正在馬其頓和那二千名俘虜關押在一起的那些雅典人放回給他們。他們的要求未被同意,于是他們就回去了。亞歷山大認為,在對波戰(zhàn)爭還在進行之際,放松對這些希臘人的提防是不智的,實際上,這些希臘人過去就曾和外國人一起來打希臘。但是,他曾對他們說,當情況令人滿意時,他們可以再來找他商談這個問題。

亞歷山大遠征記 (卷一)作者: 阿里安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确山县| 威信县| 桂东县| 林芝县| 武川县| 云梦县| 河源市| 新宁县| 东平县| 天等县| 怀集县| 林周县| 三穗县| 马龙县| 蓬溪县| 原阳县| 沛县| 东乡县| 南康市| 衢州市| 兴城市| 澜沧| 延寿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长乐市| 海林市| 镇江市| 平山县| 华蓥市| 于都县| 新宾| 台山市| 宁晋县| 从江县| 新乡县| 内江市| 香格里拉县| 信阳市| 靖州| 万安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