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定理(13)證明的天體運動
萬象定理(13)證明的天體運動
玫子
我們已知的天體運行規(guī)律是科學家們猜出來的,既不能確定對錯又有很多矛盾無法解決。用證明的辦法求得的結(jié)果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以太陽系為例。
01 理想化基礎
通過理想化分析,首先知道天體運動必須遵循的基礎。
根據(jù)前面的證明,宇宙從理想化的整體結(jié)構(gòu),分解為以系統(tǒng)的方式存在,仍然遵循理想化規(guī)則,具體到天體運行上,即行星和恒星之間互包互繞,且保持著緣分平衡對應到動量守恒,品相平衡對應到能量守恒,份量平衡(物理學暫缺對應),以靜態(tài)作為平衡、動態(tài)作為守恒。
請參考圖1(a)和圖1(b),其中藍色代表地球,紅色代表太陽。

圖1
份量相同的地球和太陽以繞行的方式相互包裹,由于相對性把太陽作為靜止,地球通過運動全方位覆蓋太陽的表面,也等同于太陽全方位掃描地球的表面。據(jù)此有以下情況。
① 圖1(a)中,地球沿赤道繞行太陽赤道做圓周運動,在三維坐標中得到x軸和y軸的投影。
② 圖1(b)中,地球沿徑向(軸向)繞行太陽的徑向做圓周運動,在三維坐標中得到z軸的投影。
③ 有了x軸、y軸和z軸的投影,即可建立地球繞太陽的軌跡方程。注,圖1(c)僅起提示作用。
02 理想化過程
參考圖2。

圖2
① 地球和太陽作為概念化的一體,沒有質(zhì)量,只有假想體積,地球放在太陽的正中心,和太陽同步自轉(zhuǎn)。地球赤道面、太陽赤道面和天平面重合,地球自轉(zhuǎn)軸、太陽自轉(zhuǎn)軸和通天軸重合,如圖2(a),天平面與通天軸垂直相交于天心O。
② 將地球沿天平面與太陽分開,保持姿態(tài)不變,如圖2(b),從Z軸看如圖2(c),XOY面為天平面,地球在天平面上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半徑R為春分或秋分至太陽的距離。等效為現(xiàn)有質(zhì)量算計,地球線量上的動能,等于R上的勢能。
③ 考慮質(zhì)量因素后,太陽沿天平面離開天心O,如圖2(d)。地球中心O′和太陽中心O″,保持著相對于天心O的緣分平衡,相當于杠桿平衡原理。這里不再考慮質(zhì)量因素,地球和太陽以O為圓心同步旋轉(zhuǎn),保持著對稱,如圖2(e)。
03 現(xiàn)實情況
上面都是基于理想化的情況,下面結(jié)合實際看看怎樣與理想化對接。參考圖3。

圖3
① 由于存在質(zhì)量,日地之間不能保證像圖2(c)那樣的平衡參數(shù),圖2(d)和圖2(e)也不存在,只能把圖2(d)改成圖3(a)那樣的傾斜,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來保持圖2(c)中的平衡參數(shù)。從Z軸看如圖3(b),僅春分和秋分處與圖2(c)相同。太陽的傾斜角度與其宿主“銀心”匹配,地球的傾斜角度與太陽匹配。太陽掃描地球和地球掃描太陽具相同份量。
② 圖3(a)和圖3 (b)的遠日點夏至,對應圖1(b)的地球(太陽上方),近日點冬至對應地球(太陽下方),春分和秋分對應圖1(a)的地球(太陽左右)。
③ 地球的位置有多種算法,都可以關(guān)聯(lián)到圖3(c)和圖3 (d)的角度上,可參考《宇宙真相圖破解之(6)》。
04 簡要說明
① 結(jié)合圖3(b)和圖2(c),從太陽中心看地球,春分和秋分赤道上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故地球沿X軸的移動方向也相反;夏至看的北極和冬至看的南極旋轉(zhuǎn)方向也相反,致地球沿Y軸的移動方向相反。春分和秋分,太陽“看不見”兩極,此時相當于地球沿自轉(zhuǎn)軸換向;冬至和夏至,太陽“看不見”赤道,此時相當于地球沿赤道換向。若以太陽為中心,則實現(xiàn)地球沿太陽自轉(zhuǎn)軸的上下移動,和沿太陽赤道面的東西向移動及南北向移動。這在前文中也已說明。
② 趨圓質(zhì)性導致(形成)太陽和地球的自轉(zhuǎn)軸傾斜角度及其他參數(shù),而且會自動調(diào)節(jié),與理論值是一致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看似太陽“控制”地球,實際上是自動平衡的過程。這個平衡可以定義為多種算法,但都等效或?qū)∥锢韺W中的描述。主要舉例。
一 春分和秋分與圖2(c)的情況一致,地球相對于太陽的勢能和公轉(zhuǎn)的動能相等。夏至地球離太陽最遠,勢能最大,動能最小。冬至反之,勢能最小,動能最大。類似物理擺或橢圓運動。
二 夏至全部為勢能,冬至全部為動能,春分和秋分的勢能、動能各占一半。類似單擺。
三 比喻為簡諧運動。春分和秋分為平衡位置,夏至為拉伸彈簧,冬至為壓縮彈簧。
③ 天平坐標系是由真相圖獲得的,并符合理想化的整體宇宙證明。物質(zhì)、能量都是向天平面(XOY面)聚集的,如圖3(a)的X軸所在平面。但是受真相圖的結(jié)構(gòu)限制,在現(xiàn)實中這個面的最優(yōu)情況如圖3(e)所示,與天平面有30°的夾角,即H1面或H2面,類似于把球壓扁了,因此圖3(b)的軌道面就是H1面。根據(jù)能量的活躍程度與π的關(guān)系,H1面或H2面也是活躍地帶,具體到太陽(主星)上就是赤道上下均分的厚度,和地球上的南北回歸帶一樣。也就是說,天體之間的最大作用量,都相對于赤道。
④ 以太陽為參考,日軸和地軸恰好是30°夾角,吻合了活躍地帶的傾斜角度,對應到地球上的南北緯30°,這也是生命產(chǎn)生的有利基礎和“怪事”多多的條件。
(作者筆名:玫子;本名:李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