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盛唐:從王維到杜甫

2022-11-11 06:37 作者:張連春作曲  | 我要投稿


圖片

飲中八仙圖卷.元.任仁發(fā)繪

點擊放大


盛唐的詩人,從王孟(王維、孟浩然)、高岑(高適、岑參)、二王(王昌齡、王之渙)、賀知章、李白,一直到杜甫,和初唐一樣,也是九個人。



明皇在位四十五年,開元天寶時期的中國,是一個富裕的,繁華的,奢侈的,閑暇的中國。這個時代的人生觀是放縱的,那不近人情的佛教威權剛倒,而那不近人情的道學的權威還沒起來。

唐朝的詩歌到了開元,唐初種下的子,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了。



?王孟?

田園詩

圖片


王維《少年行》詩意 ?唐詩畫譜.明.黃鳳池


王維,河東人,善畫、善詩、善作曲、善琵琶,好禪靜,好山水,是個善用畫意作詩的自然詩人。初為太樂丞,肅宗時任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與裴迪,高適,孟浩然等交好。


崇拜自然的風氣究竟有點兒解放的功用,因為對著竹林彈琴長嘯,究竟稍勝于夾在伶人堆里唱《郁輪袍》去巴結公主吧。


10.山居秋暝音頻:00:0003:12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里面的“隨意”可以解釋為“盡管”。


王維的作品中以五言著,而七言的樂府平平,談禪說理的則為下乘。

王孟都是陶淵明的追隨者,但孟浩然的詩中有人,而王維的詩里已將人抽掉,不再把自己放進去。


開元年間最著名的詩人是王維,李白是在天寶年間才應詔入宮,供奉翰林,暴得大名的,而杜甫成名時已經(jīng)是宋朝了。


???杜甫在“落花時節(jié)”那回,在湘中采訪使宴上碰到著名歌手李龜年的時候,他正在唱“紅豆生南國”。



圖片

孟浩然集.南宋蜀刻唐六十家集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08.春曉音頻:00:0002:47


孟浩然,襄陽人,長王維十歲,但王維官運亨通,孟浩然卻始終布衣。他早年隱居苦吟,有詩名,等四十歲后進長安,結識了很多達官名士,詩名大噪,遂與王維并稱。


孟浩然的五古有五十多首,五言律絕則有近二百首,可見他的偏重,這也是王孟的異點。他比王維更重視格律,因而妨害了自然的美。

雖然劉禹錫的“白銀盤里一青螺”已臻于化境,但是歷代詠洞庭的詩句沒有超過《臨洞庭贈張丞相》的: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初唐時期的詩人多半是高官貴族和豪富,盛唐以后詩人多半是寒士。




?高岑?

邊塞詩

圖片


唐才子傳.元.辛文房.高適傳


高適,字達夫,渤海人,少年時不事生產,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給——大概相當于是一個高等叫花子。一直到四十多歲他才學作詩。安史之亂時高適跑到明皇行在,做了侍御史。蜀亂后又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進封渤海縣侯,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開元天寶間的詩人,能得到如此高位的,只他一個。


16.別董大音頻:00:0003:04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個“董大”就是著名古琴演奏家董庭蘭,董也和高適一樣,年輕的時候不讀書,四處晃蕩,以乞討為生,到五十多才開始學琴——要說在那會兒五十歲就是土已經(jīng)埋到脖子的年紀了。


???姓名里的名是正式公文用的,長輩呼晚輩,可以稱名,同輩之間則只能稱字,而熟人則以排行相稱,即家族內所有堂兄弟的大排行。比如著名的“元二”、“董大”、“張十八員外”。

近人岑仲勉把《全唐詩》里的行輩稱呼的人名都考證出來,寫了一本《唐人行第錄》。


???出走在唐詩里是重要的生命經(jīng)驗,詩當中的“邊”可以是帝國的邊疆,也可以是生命的邊疆。

???邊塞詩非常重要,中國文人很少有機會到塞外去。農業(yè)社會是將種子放到土里,等著它發(fā)芽。農業(yè)的個性是穩(wěn)定的,個性穩(wěn)定的同時也是保守,是封閉。而只有冒險才能打破農業(yè)的固定性與封閉性。

圖片

唐才子傳.元.辛文房.岑參傳


岑參,南陽人,曾祖相太宗,伯祖相高宗,伯父相睿宗,總之一門三相,但沒讓岑參沾上丁點兒光,到岑參小時候,窮得只能從兄受書。岑參曾兩度出塞,一次是在高仙芝的幕府,一次是在封常清的幕府,所以對西域的情況相當熟悉。后為西川節(jié)度使,終老于蜀中。

與王昌齡、劉長卿、顏真卿友善,也曾與杜甫、王維、高適等相唱和。


岑參長于七言而短于五言,他的杰作幾乎全是七言。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山房春事》


七言詩經(jīng)四杰的提倡漸漸成立,然而王孟諸人是不注重七言的,幸有高岑諸人在這方面努力。


朝登劍閣云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躲y山磧qì西館》

臺上霜風凌草木,軍中殺氣傍旌旗?!毒湃帐咕铕T衛(wèi)中》



圖片

聞一多制.岑參家系圖譜


高岑雖然齊名,但論七言古體的邊塞詩,高不如岑。岑參在五言方面有成就,高適卻幾乎沒有五言。岑參的成就只有杜甫可比,不但高適比不了,儲光羲(就是全唐詩里唯一的山東人)也比不了。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馬川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栋籽└琛?/p>


高岑王孟的相同點便是作品中很少有安史之亂的痕跡。無論對戰(zhàn)爭是歌頌還是詛咒,他們都不夠深刻。


???岑參的賬單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506號墓中出土過一件獨特的用紙糊的棺材。糊棺紙都是當時用后廢棄的西、庭二州一些驛站賓館的馬料收支帳,帳本中多次出現(xiàn)“封大夫”(封常清),還有一張帳單上記的是“岑判官馬柒匹共食青麥叁豆伍勝,付健兒陳金”。意思大概是:岑大爺?shù)钠咂ヱR,在驛站用了馬料青麥共三斗五升,把料錢付給了驛卒陳金。




???歌詠戰(zhàn)爭的詩不消說,是從古代鼓吹橫吹演出來的,然而古樂府中是詛咒多于贊頌。




?二王?

非戰(zhàn)

圖片


王昌齡《望月》詩意.唐詩畫譜.明.黃鳳池

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因為在家排行老大,友人稱呼他“王大昌齡”。開元十五年登進士第,二十二年中博學鴻詞科。晚節(jié)不護細行,貶龍標尉。世亂,還鄉(xiāng)里,為刺史閭丘曉所殺。生前與王之渙、辛漸交好。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斗鸥栊小?p class="blockquote_other">

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九江口作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些詩都明白如話而含蓄無盡,所謂“深入淺出”者便是,是絕句中的神品。


09.出塞音頻:00:0003:57


“秦時明月漢時關”有人解釋為:秦朝的明月照著的荒野,到漢朝后就已經(jīng)有關城了。其實詩里的“秦漢”是活用,應該解釋為:天上的月色和地上的關城都仍然和秦漢時代一樣?!褒埑秋w將”也不是指一個人而是兩個人,龍城是指衛(wèi)青,飛將是李廣,用“龍城飛將”泛指邊關的將帥。


圖片


芙蓉樓


因王昌齡而名聲大噪的芙蓉樓,在江蘇鎮(zhèn)江,是當時的北門城樓,面臨長江。

岑詩贊美戰(zhàn)爭,而昌齡則是諷刺戰(zhàn)爭。


圖片

《唐才子傳》王昌齡傳


???關于死于非命

陳子昂回老家被父母官所殺,那是因為狗官貪圖陳家的財產,而閭丘曉昌齡事也見于《新唐書》,但未說原因,我想大概是因為“不護細行”晚節(jié)不保有關吧。此事還有后續(xù):安史之亂后,張鎬按軍河南,兵大集,最后期,將戮之,辭曰:「有親,乞貸余命?!?span style="text-decoration-line: underline;">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默然,遂杖殺之。


唐才子傳.元.辛文房.王之渙傳


07.登鸛雀樓音頻:00:0002:34


王之渙,并州人。他與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天寶間名動一時。史書所載資料不多,連他在家倒底排行老四還是老七都有爭論,其墓志銘現(xiàn)藏南京博物館。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乃是唐詩七絕中的上乘,氣魄很大而神韻不竭。章太炎推此篇為唐代絕句之首。他的詩存世僅六首,全是絕句。


圖片

鸛雀樓·山西永濟

《登鸛雀樓》最初見《國秀集》,題為《登樓》,作者朱斌,但是《全唐詩》認為是王之渙寫的。前兩句是賦,后兩句是比。因為鸛雀樓背靠中條山,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入海的,應該是登近海的另一個什么樓而作的。

高岑的詩與古樂府有淵源,二王這似乎專向樂府方面努力。王之渙在絕句外便無詩了,王昌齡則除了絕句還有杰作。


???后人戲改《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賀知章?

四明狂客

圖片

飲中八仙圖卷.任仁發(fā)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賀監(jiān)八十六歲時,臥病,上表求為道士還鄉(xiāng),明皇許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剜l(xiāng)后設宅為觀,御賜名“千秋觀”,寫下《回鄉(xiāng)偶書二首》,膾炙人口,未幾逝,肅宗追贈禮部尚書,因生前曾任正授秘書監(jiān),人呼“賀監(jiān)”。


天寶元年,李白進京時四十二歲,見到已經(jīng)八十四歲的賀知章,成了忘年交,其實倆人就是酒友,有“金龜換酒”的佳話,好事者為畫《飲中八仙》圖。其實李白見到賀知章的時候已經(jīng)侍詔翰林了,后人牽強附會說賀監(jiān)舉薦了李白。


賀知章有子三:賀曾,賀田,賀孚。生老三的時候請玄宗賜名,于是賜了個“孚”,賀知章說是玄宗戲弄他,吳人以孚為“爪下子”。


圖片

三才圖會 .明王圻.王思義 .賀知章像


06.回鄉(xiāng)偶書(之一、之二)音頻:00:0002:59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傳世作品不多,《全唐詩》收入僅十九題二十首,李白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圖片

賀知章真跡《孝經(jīng)》局部



???知章善草書,并且和張旭是兒女親家,張旭人稱“大草”,賀知章叫“小草”,畫圣吳道子曾找賀監(jiān)拜師學書法。


???俠里面有一種與我們現(xiàn)在的生存?zhèn)惱砗懿煌臇|西,只有在那個年齡段才會相信某一種浪漫。為什么唐詩里會歌頌豪俠豪飲?這是游牧民族的血氣在唐代文化中發(fā)生的作用。游俠要出走、殺人、嗜酒,這些都是不被家庭和學校贊美的事。



?李白?

江湖術士


飲中八仙圖卷.任仁發(fā)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2.關山月音頻:00:0003:35

李白,字太白,自述系出隴西漢將軍李廣后,其先世以事徙西域,隱易姓名,故漏于屬籍。神龍初,遁還廣漢,因僑為郡人,此時白年五六歲。


稍長,能作賦,好劍術,嘗手刃數(shù)人。年二十與東巖子隱于岷山,直到四十歲以前,他都是傲游天下逍遙自在的。


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道友吳筠應詔赴長安,他于是跟著進京旅游,結果以布衣身份被玄宗召見后,被留下為“翰林侍詔”。兩年后“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侍詔是職稱不是官名,意思是等待正式任命,他的職務是撰寫宮中隨時需要的文件,但不是正式的詔令,現(xiàn)在能見到的《清平調詞》三首和《宮中行樂詞》八首都是在宮中奉詔而作。幫皇帝起草詔書的叫“知制誥”,白居易和元稹都干過,是文官的最高榮譽。


安祿山之亂明皇奔蜀,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李白去謁見他——可能出長安時皇帝的“賜金”花完了,遂留在他幕下,后來永王謀獨立失敗,李白被長流夜郎,旋即遇赦得還時寫下“千里江陵一日還”。


寶應元年,族叔李陽冰為當涂令,白往依之。四月代宗立,拜白為拾遺,十一月,飲酒過度,醉死宣城。


李陽冰整理出版了《李太白集》十卷,存詩九百多首,是李白創(chuàng)作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都散佚了。

圖片


???關于賜金放還

《酉陽雜俎》里說他在長安未發(fā)跡的原因是高力士懷恨報復,其實是拜張垍[jì]所賜。


張垍是開元名相張說的兒子,也是玄宗的女婿,李白侍詔翰林的時候張垍是翰林學士,倆人在一個單位。張垍嫉妒李白因而才進讒言。不過張垍后來當了安祿山的偽相,也沒落好下場。


圖片

敦煌殘卷里的《古蜀道難》


李白時而隱居山林,時而沉醉酒肆,時而煉丹修道,時而放浪江湖。他可以代表那個浪漫的時代,也可以代表那時代的自然主義人生觀。


李白似乎不屑單靠文辭近身,故他的態(tài)度很放肆,很驕傲,天子都使喚不動他,而高力士自然只配替他脫靴了。


唐代可以用詩應考科舉,但李白并未考過,他是個流浪的人。當他出長安時,有人形容:仙樂滿囊,道書盈篋 [qiè],可見他不是中國正式的士大夫。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對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一套早已徹底解放了。當不當那個破“翰林”對他來說意思不大。

圖片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圖


???關于黃鶴樓



1871年的黃鶴樓



李白去黃鶴樓游覽,看見崔顥的詩,就不敢再題了,直到后來去了南京,才做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


崔顥因日暮而望不到鄉(xiāng)關,他的愁是游子的鄉(xiāng)愁。李白因浮云蔽日而望不到長安,是放臣逐客的愁。崔顥本來不愁,見到江上煙波,才感到鄉(xiāng)愁,李白本來就愁,并非因為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黃鶴樓”勝于“鳳凰臺”是眾口一辭的定評,但李白的第三四句,已轉深一層,從歷史的陳跡上去感慨了。



李白集中律詩很少,而七律尤少。有人說他的七言絕句是獨步古今,沒有敵手的。


盛唐詩人有兩群,而李白則兼善其長。豪放之士要醉臥沙場,隱逸之士愛舉杯邀月。李白也不是真豪士,也不是真隱士,既不去上馬殺賊,也不僅吟風弄月,他只是要消愁,要忘機而已。然而機不能忘,愁也難消,只落得幾首好詩留在人間,感動了千余年來的無數(shù)讀書人,落魄的身世使他走上頹廢的路,但頹廢之中仍透露著熱情,李白才氣之大,使他的作品無施不可,為陶潛以后的最大詩人。


?杜甫?

流浪的人


杜甫,字子美,鞏人,他不但是唐代第一位大詩人,而且是三千年詩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七歲就會作詩,二十四歲赴京兆舉進士落第。此后十余年便四處漂流,與李白、高適、李邕等詩酒留連,生活還算輕狂和快意。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于開元二十三年落第后,出外漫游,天寶五年回到長安已經(jīng)三十六歲了,依然默默無聞。后來由于進呈《三大禮賦》、《封西岳賦》等馬屁文章,歌頌玄宗的幾次大典,才得授為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但次年就安史之亂了,兵荒馬亂中流離失所了三年,最后去了成都。在那里依靠著嚴武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嚴武死后便又開始飄零,直到最后吃了過期肉死在船上。


唐才子傳.杜甫

李白代表隱遁避世的放浪態(tài)度,杜甫代表中國民族積極入世的精神。杜甫是個嚴正的讀書人,李白則是喜歡講神仙武俠的江湖術士。

杜甫最崇拜諸葛亮,而李白則最看重魯仲連。李白是仙風道骨,老莊風度;杜甫則布帛粟菽有儒家精神。不薄今人愛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白用樂府舊題來寫新事物,杜甫則創(chuàng)造了樂府新題,比較起來,李白還是個保守派。此類詩體,要等到白居易和元稹出來以后才得以繼承和發(fā)揚,白居易給他了一個名字叫“新樂府”。

“窗含西嶺千秋雪”是說的四姑娘山


陶潛與杜甫都是詼諧風趣的人,訴窮說苦,都不肯拋棄這一點風趣。故雖在窮惡之中,不至于發(fā)狂,也不至于墮落。

他晚年的小詩純是天趣,隨意揮灑,不加雕飾。上接陶潛,下開兩宋,沒有盛唐隱士的做作氣。因為他過的才是真正的田園生活,他欣賞的才是真正的自然。他耕田種菜,摘蒼耳,種萵苣,居然是一個真的農家了。


杜甫像.三才圖會


老杜是律師的大家,他的五言六和七言律都很有名。律詩本是一種文字游戲,最易于應試、應制、應酬之作,用來消愁解悶,與圍棋蹴鞠差不多的玩意兒。


唐朝的詩人經(jīng)常出游,說的好聽叫游山玩水,說不好聽的是到處化緣,給達官貴人寫首祝壽詩啊,撰個墓志銘啊,或者僅憑名氣去土豪的宴席上坐臺,都可以拿到一筆或多或少的出場費。


李白和杜甫都曾走遍了大江南北,李白那還可以叫游山玩水,杜甫的則簡直是流離失所了。

唐人畫譜

之前杜甫雖身在長安但他的詩當時并未得名,后來寫得好了,但身在成都,仍舊無人知曉。一直到元稹作杜甫的墓志銘極力推崇,韓愈作詩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之句之后,論詩者才把李杜并稱。


盛唐詩當然以李杜為主,但是按照當時的詩名來說,王維和李白相當,杜甫遠不及他倆。


在唐代,《河岳英靈集》沒選杜甫的詩說明當時的名氣還不夠大,《中興間氣集》也沒選杜甫的詩說明他晚年的律詩當時也沒引起人們的注意。


到北宋初期,文藝批評家才開始定杜甫為“詩史”,這個稱號被寫進《新唐書》的《杜甫傳》。


宋人論詩大多推崇杜甫入蜀之后的作品,因為宋人以律詩為主,所以把杜甫奉為唐律之祖。


一個偉大的詩人,其作品在世時默默無聞,身后一百多年雖有文壇巨匠的推崇仍是無人賞識,這種情況在中國文學史上恐怕至此一例。




參考文獻:

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

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

陸侃如 馮沅君《中國詩史》

胡適《白話文學史》

錢穆《中國文學史》

劉大白《中國文學史》

王灼《碧雞漫志》

?計有功《唐詩紀事》

?施蟄存《唐詩百話》

《唐宋詩舉要》

蔣勛《唐詩》

部分圖片來自書格:https://new.shuge.org


盛唐:從王維到杜甫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万盛区| 台湾省| 阿合奇县| 五河县| 洛宁县| 饶平县| 霍山县| 三原县| 宣恩县| 龙海市| 龙泉市| 铁力市| 汾西县| 隆化县| 习水县| 宜春市| 阳泉市| 潜江市| 察雅县| 松江区| 潜江市| 重庆市| 金昌市| 米脂县| 灵璧县| 宜兰市| 湾仔区| 盐源县| 海林市| 桐城市| 临沧市| 玉林市| 教育| 南康市| 呼和浩特市| 张家川| 江孜县| 怀宁县| 盘山县| 四子王旗|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