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開始備考來得及嗎?
諸位同學,大家好!
我最近收到了一部分同學詢問,現在才開始備考來得及嗎?

其實我經常會收到這樣的問題,之所以今天想拿出來跟大家說一說,也是因為現在即將八月份了,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于我們教育學考研人來說非常的關鍵。
希望大家不要繼續(xù)把時間消耗在這樣的問題上,抓緊時間學習才是要緊事,另外也想和大家談一談,現在才開始備考的話該怎樣復習。
從現在開始微不足道的努力,或許就能夠撥動命運的齒輪。

一切都來得及
話說到前面,我不認為現在會有來不及的情況,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見過形形色色的情況:
有早早開始復習最后順利上岸的同學。有六七月份甚至于九月份才想起來自己要考個教育學研究生,之后就緊鑼密鼓地準備,后面也順利上岸的同學。
自然我也見過早早準備卻無緣復試的同學,與準備的時間比較晚,沒學完崩潰不已的同學。
這些同學開始的時間不盡相同,但是最后的結果并不一樣。雖然時間確實作為一個上岸的變量因素,但真的具有決定性影響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同學們,我在這里跟你說來得及并非只是安慰你,而是希望你能在這件事上放松下來,不要去過分糾結自己起步晚會怎樣。
“如果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了?!?/strong>
當然,來得及不代表你會比較輕松的度過接下來的日子,畢竟我們的備考時間緊張,就更需要向自己的時間要效率,更需要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加入到每天的考研復習戰(zhàn)斗中。
既然決定開始,那便“但行前路,無問西東”。

我們在上考場前專業(yè)課至少要有四輪學習,而接下來的時間僅僅只剩5個月,針對我們現在才開始備考的同學,我們來從宏觀與微觀來分別聊一聊,如何安排接下來的時間。
01? 宏觀層面

我們將余下的時間給大家切割成了四個階段,其中只有第一輪學習是兩個月,從現在開始到9月結束,第一輪學習要扎扎實實地進行,這樣開啟第二輪的時候心里才會更踏實,而不是浮在半空中,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們開始得晚,我們的背誦計劃也需要加在我們的復習計劃中。
即在8~9月第一輪,至少要完成一輪背書,而這里的1輪背書并非只是大標題式的背誦,需要進行細致全面的背誦。同學們如果不知道如何背,怎么安排,可以直接跟一下我們的第二期帶背營,這樣也可以省下自己安排背誦的時間。
凱程拓展閱讀:

英語的復習區(qū)別于專業(yè)課的復習,背單詞這項工作需要貫穿在整個復習過程中。
在8-9月我們著重做英語真題閱讀,每天安排一篇內容,一共61天,我們大致可以做15年的英語閱讀,刨除23年和22年的真題,我們可以從07年的真題閱讀開始。
當然,這個安排看你自己,如果你復習仍有余力,也可以把07年之前的閱讀也做了,這都是可以的,持續(xù)不斷的練題,才能保持閱讀的手感。

政治的復習,難點一般會在馬原部分,因為比較抽象,很多同學學馬原會比較吃力。
所以建議現在開始的同學,按照馬原、史綱、思修、毛中特的順序聽課學習。
同時每天安排刷50道左右的選擇題,不要太在乎正確率,每道題都要認真做,明確考查的知識點內容即可。

以上就是從宏觀層面我們對三大考試科目做了一個簡單的整體規(guī)劃,同學們會發(fā)現各科的復習策略很不一樣。
專業(yè)課更強調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需要大家在上一輪的基礎上深化學習,當然理解背誦是貫徹始終的。
英語更強調主線式(單詞+語法)的學習,保持閱讀做題手感,提升單詞量才是王道,政治則更強調的是練習與背誦。
大家需明確各個科目的特點再著手復習。
02? 微觀層面
聊完了宏觀層面的安排,那么我們就要進入微觀層面的安排,我們現在才開始備考的同學每天大致的復習任務量以及復習時間是多少。
雖然我在周一的文章中提到,現階段每天高效復習8小時就很難得,但今天因為是給現階段剛起步的同學建議,時間緊、任務重,所以相較于之前的建議,我會建議你每天多學兩個小時。
將一天拆解開來,除去吃飯、睡覺、運動、娛樂的時間,這部分同學我們目前的有效學習時間大概是10-11個小時,按照10個小時的時間以及上文中的宏觀規(guī)劃,每天的大致任務可以這樣安排。

這是以天為單位給大家做的大致任務安排,具體每個時間段想要安排什么任務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安排,不過這里有幾個注意點:
1、背書要設置在自己精神狀態(tài)最佳的時間進行。
2、英語閱讀盡量選在下午,養(yǎng)成與考試時間相似的思維活動習慣。
3、如果有兩門專業(yè)課盡量分開學習,避免長時間學習相似的科目。
4、需要安排知識的復盤,復盤時間與方式可以按照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5、各個科目可以輪替著進行,如上午學完311可以聽一會兒政治知識內容。
6、教育專碩的同學自行切割專業(yè)課的6小時,專業(yè)課二和333教育綜合都很重要。

萬事開頭難,可能在看完上面的內容后還不知道現在第一步要做什么,這里給大家做了一個現階段行動指南表。

今年的強化課做了課程體系上面的更改,分為兩部分,基礎知識串講和強化母題訓練,采用的是選聽制。
很多同學剛開始復習會糾結聽基礎課還是強化課,怎么聽強化課,這里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聽課方案。
第一類是已經學過一遍基礎知識內容的同學,這類常見于二戰(zhàn)或者之前開始的較早后面中斷了的同學;
第二類是基礎知識有一點兒但不多的同學,這類也是近期開始或者之前有學過一些,但是基礎并不好的同學;
第三類是專業(yè)課知識沒有任何基礎,兩眼一抹黑,剛剛決定要開始備考教育學的同學。
01? 已經有過1遍專業(yè)課基礎的同學
跟過一遍基礎知識的同學,現在最讓你們難受的事情應該就是學過的東西都忘記了,這樣的情況要不要重新跟一遍基礎知識。

如果你基礎課學過了或者你是二戰(zhàn)的學生,現在感覺出現了很大程度的遺忘,現階段開始備考的話,可以再跟一遍知識串講,知識串講的跟課速度可以適當提高。
我在今年凱程強化課的安排中也說明了今年的知識串講節(jié)奏相較于基礎課會更快一些,在不缺失重點的同時,好好地帶大家把知識精細的串講一下。
至于強化母題部分內容,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基礎知識遺忘程度來決定是否安排在一起聽。
如果你的基礎知識讓你的母題訓練聽起來特別吃力,你可以先聽完基礎知識串講部分,再進入母題訓練。
如果你的基礎知識在串講的時候可以被迅速喚醒,那么你就可以安排一起聽,或者適當跳過比較熟悉的知識串講部分,這都是可以的。
02? 專業(yè)課基礎沒過完1遍的同學
因為我們目前的課程已經更新到強化課階段,所以這部分同學比較頭疼的事情應該是基礎課沒學完,是繼續(xù)學基礎課的內容,還是直接開啟強化課的內容。
我的整體建議是去聽強化課,但部分同學可能會說:
“老師,我基礎課快聽完了,可以聽完基礎課,跟著看強化母題訓練部分嗎?”
我認為這是可以的,強化課的知識串講部分是為了幫大家回顧一下基礎知識,內容上可以說是基礎課的“精縮版”,如果你聽完基礎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并且遺忘程度較低,帶著知識基礎可以直接進入母題訓練部分。
如果你剩下的基礎課較多,為了節(jié)約時間,還是建議你去聽強化課內容,之前聽過的知識串講部分可以暫時跳過,聽自己沒聽過的基礎知識串講部分。
知識串講整體結束后再進入強化母題訓練,在時間上錯開,一方面可以使聽課和背書的時間更為協(xié)調,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聽強化母題部分打下相應的基礎。
總之,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一方面需要聽老師給予的復習指導建議,另一方面也要看大家對自己的學習認知,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03? 零基礎剛起步的同學
這部分同學應該是最辛苦的一類同學了,你們開始準備教育學考研,也會開始糾結。
“我是零基礎,我是不是應該從基礎課開始聽起呢?”
“我的時間還可以讓我聽課學習嗎?”
“學長學姐說,教育學關鍵在于背,我直接背很多遍會不會更高效?”
其實這些問題最容易出現在我們這類同學的身上,所以這類同學最需要指導,也最容易走彎路。
聽好知識串講,打好基礎
零基礎的同學,你目前的任務就是聽好知識串講,你可以聽基礎課的知識串講也可以直接聽強化課的基礎知識串講部分。關于母題訓練,你可以先放一放,先把知識基礎打好。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母題可以在知識的串講學習結束之后迅速地跟上復習,這樣的復習往往會比你上來就聽題會好一些。
我們不可能讓現在剛進來的同學一口氣聽完所有的題,所以給這部分同學的建議是分段學習,先把自己的基礎知識部分拿下,再說母題訓練部分。
聽課同步背書
關于背書方面,我建議大家不要在現階段就想趕上一路跟過來基礎課同學的背書進度。一方面我擔心同學們吃不消,另一方面更擔心同學們趕的時候趕不上,自己很焦慮,反而學習效率被拉低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之前,你們往屆的師兄師姐跟我分享了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就是在聽知識串講的時候背書。
例如我在課程里面為大家串了這部分知識,這時候就可以按下暫停鍵,可以自己跟著復述一遍,也可以大致講講剛才的串講內容,知識串講的另一大重要意義在于,幫助大家把學習的細節(jié)給拎起來,聽知識串講就可以很好地照顧到知識的細節(jié)。

看到這里,希望能對現在才開始備考的同學復習有所幫助,我可以理解你們現在可能每天會感到焦慮與迷茫。
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教心的拓展內容——心流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在其著作《發(fā)現心流》里描述的一種迷人的狀態(tài):
“當你專注下來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逐漸忘記時間的流逝,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這種感受不僅僅來源于完成事情本身的成就感,更來自于自己內心的滿足感?!?/blockquote>
所以如果你現在感到焦慮,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專注下來,做好該做的事,讓專注帶來的滿足感代替空想帶來的焦慮感,唯有行動,才能消除焦慮。
好的,同學們,今天的內容分享到這里,如果你還有什么困惑與不解,可以留言給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