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哲哉《活捉音符 ——電影「天與地」音楽監(jiān)督NOTE》第一章、Prediction(前兆)


書名:小室哲哉《活捉音符 ——電影「天與地」音楽監(jiān)督NOTE》(小室哲哉《音を生け捕る——映畫「天と地と」音楽監(jiān)督NOTE》)
著者:小室哲哉
發(fā)行人:角川春樹
出版社:角川書店
發(fā)行日期:1990年6月15日第一次出版
聲明:版權(quán)歸原著作權(quán)持有者,此譯文僅供粉絲交流,不用於營利商用,若侵權(quán)請聯(lián)繫刪除,謝謝
Disclaimer: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opyright holder, this translation is only for fans to communicate, not for commercial profit, if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delete it, thanks.?

【tetsuya komuro tour'89-'90(Digitalian is eating breakfast)】
若想解明「天與地」的音樂,其線索亦在小室哲哉個人巡演的舞臺之上。
這便是「perdition」——其前兆所在。








這是從TM NETWORK概念中所解放出來的,屬於小室哲哉的另一個音樂空間。帶著首張個人專輯『Digitalian is eating breakfast』,小室哲哉在10個城市舉行了共16場演出的巡演?!窼upport Member」共有4人,包括Warren Cuccurullo(吉他手)、Sterling Campbell(鼓手)、Steven Sidelnyk(打擊樂手)、日向大介(synclavier:一種合成器)。在說完「請聽一聽舊情人的情歌」之後,小室演奏了一首收錄在個人專輯中的「never cry for me」。之後陸續(xù)披露的是小室所著手過的電影音樂。動畫「吸血鬼ハンターD」(吸血鬼獵人D)、電影「僕らの七日間戦爭」(我們的七日戰(zhàn)爭),還有「天與地」交戰(zhàn)的主題曲。舞臺兩側(cè)的巨大螢幕播放著電影場景,整個會場彷彿一個異空間。
小室哲哉首次在演唱會中導入了「synclavier tour system」,這在日本也是首舉。當然,個人專輯也是用這個系統(tǒng)錄製的。這和以前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呢?首先是音的品質(zhì)會更好。音源的採樣率能從CD(44.1khz)提高到100khz,更能接近自然音。通過採樣可以創(chuàng)作出各種各樣的音色,還可以進行編輯、保存、即時播放。電影「天與地」的原聲音樂也是全部通過「synclavier system」錄音的。



『Digitalian is eating breakfast』是我個人第一張專輯。也是我對90年代流行音樂的一個實驗。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在這次的個人巡演上,也加入了90年代的藝術(shù)與演藝形式、實驗的要素等。
譬如說,這次個人巡演的其中一個大主題是「速度感」。包括我自身在內(nèi),想與來會場看演出的大家一起感受這種速度感。
我有時在想,現(xiàn)代音樂中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現(xiàn)在一般會認為是旋律線吧,但我想在這個基礎上加入速度感這一重要要素。比起說是音樂中的節(jié)奏和速度,實際上是人體所能感知、所能體感的一種速度感。譬如,16拍的曲子一定很快吧,但不一定如此。華爾滋的曲子也不一定是舒緩的。我認為那樣的速度感也是成立的。
再具體地說,就像在空中緩慢流動的雲(yún)層的速度感那樣,像非洲大平原上動物移動的速度感那樣,這屬於一種平緩的速度,也有一種大軍壓境的氣勢感。還有,騎行的自行車也有其速度感,F(xiàn)1比賽能達到300公里的時速。最近剛坐了超音速客機,我也能體驗到馬赫2左右的速度感。
像這樣的一切速度感,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這個舞臺上體驗到。當然,是在音樂的基礎上,在舞臺、照明、影像的作用下,從聽覺、視覺、深入到皮膚層的體驗感。
我為什麼會如此考慮呢,因為在此之前,人類的文明還未能達到這種高度。以往人類所能體驗的速度感無非就是自己行動的速度、騎乘動物的速度,又或者是跳下來落下來的速度感。但是在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在,能夠體驗到各種速度。
而且,即便科學技術(shù)已經(jīng)那麼發(fā)達了,但仔細想想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新事物能讓人體驗了。在時代的進步中,人類所能體驗的唯一新事物或許就是「速度感」了吧。
如果從這個層面來看的話,我便以人類所能體感到的、象徵著現(xiàn)代與近未來的「速度感」作為此次演出的主題。
?








【tour support members】
Warren Cuccurullo(吉他手)
1978年22歲的時候被Frank Zappa發(fā)掘。作為吉他手參與了一年半的錄音和演出。80年,作為Missing person的成員,參與了錄音和演出。86年,作為Duran Duran的成員,參與了錄音、演出及製作。
Sterling Campbell(鼓手)
1972年,從表演藝術(shù)學校畢業(yè)。88年,作為Duran Duran的成員,參與了錄音和演出。此外還參與過的錄音與演出有CYNDI LAUPER、CAMEO、MARLENE LIMM、TERUMASA HINO、NONA HENDRYX、WARLOCK、SO、EDGAR WINTER、PERCY JONES、GARLAND JEFFRIES、RICK DERINGER?
Steven Sidelnyk(打擊樂手)
作為打擊樂手參與過THE STYLE COUNCIL、THE BLOW MONKEYS、JAZZ RENEGADES、AZTEZ CAMERA、BROS等的錄音及演出。繼84年、85年的THE STYLE COUNCIL,86年的THE BLOW MONKEYS,86年的BROS等,作為support member已經(jīng)是第8次來日本了。
日向大介(synclavier)
1977年,就讀於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電子音樂科。81年搬到洛杉磯,組成了搖滾樂隊EYES。86年通過Windham Hill唱片公司發(fā)表了專輯「INTER IORS」。87年發(fā)表了第二張專輯「DESIGN」。作為Studio AVR的行政與製作人,以倫敦、紐約、洛杉磯、東京為據(jù)點活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