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學習PMP?
1.為什么要學習PMP?
其實是刻意為前兩年的PM經(jīng)歷做一次理論提升,以彌補曾經(jīng)的理論缺憾,拔苗助長的過程是痛苦的,每一次經(jīng)歷都是第一次,在眾多管理者面前,年紀最小,經(jīng)驗最少,在巨大的項目壓力面前,總有種力不從心,每天沉淪在各種會議里,每次重要的會議都會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每天早上起來刷的不是微信,而是郵件,平時電話不斷,生怕錯過了什么,整個人處于焦灼狀態(tài),一個不會游泳的選手正費勁扒瞎的熟悉水性,突然有人搭把手,嘿,別在這游了,我們找條容易的地方游一游,左思右想,也好,于是有了半途而廢臨陣脫逃的嫌疑。
回頭總結,那段經(jīng)歷為何如此不堪,缺什么?缺經(jīng)驗。新手上路的第一次,難免會磕磕碰碰,真正的做事情,確實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心力和時間。從來就沒有容易的勝利,如果經(jīng)歷過現(xiàn)實磨礪,個人的成長也必將夯實,但總會懷疑那樣惡劣的人際環(huán)境里,時刻挑戰(zhàn)自己的認知和常識底線,到底是否值得堅持?
當然也缺理論基礎,因為專業(yè)的項目管理是有一套方法支撐的,PMP會開拓你的思路。比如學會沖突管理,你知道甩鍋只是回避問題,你還可以責任轉移,尋求他人的幫助,有時候該面對的時候,就必須直接面對,需要你妥協(xié)認慫的時候,也必須低下姿態(tài)。系統(tǒng)的學習,會給你全局的地圖,知道身在何處,也就不會慌張,幸福不就是有選擇的自由嗎?
如果說人的痛苦,大多源自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重新審視過去的經(jīng)歷,然后進行理論提升,雖然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但總歸是不服氣的。向來就不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于是此次為期三個月的PMP學習之旅,算是為曾經(jīng)做了思想上的結尾,不管未來是否從事項目管理的工作,但是這套管理的思路,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個人做事的方式。
2.此次PMP之旅,到底收獲了什么?
PMP解釋了很多過去一直自我懷疑的問題。做管理的初期,一直在糾結,作為一個技術部門的PM居然不懂技術,如何管理別人。甚至到了這邊都還在懷疑,不懂技術,如何管理團隊?既然在管理崗位上,那就意味著技術沒有作為晉升的障礙,技術體現(xiàn)的是專家權力,在管理崗位上,你可以行使自己的職位權力,也可以使用人格魅力,甚至自己的特長都會增加自己的影響力,技術能力作為長期積累的結果,自然難以強求,要回歸事情本身,以解決問題為要,自然不會輕易懷疑自己。
以上只是一個點,PMP展示了一整套管理類體系,而不是單一要素的簡單強調。在前份工作里,每次開會時,管理者也無可奈何,為了挽回面子,每次會議都在喊口號,針對具體的問題提不出建議,不虛心聽取建議,總是慣用的套話:“一定要以結果為導向”,“你要升級啊?”,等等無關痛癢的指示,成天出現(xiàn)各種重要會議上,浪費了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機會和人力資源。系統(tǒng)高知的管理思路風格,應該是理性柔和,但不失手腕。
以上是知識和思維認知的提升,是不是有點枯燥,那么再談點輕松的學習經(jīng)歷。
從七月份報名開始,學習時間持續(xù)有三個月,基本每天要學習一到兩小時,每天做題打卡,外加五套模擬題,前后練習了兩千道題,厚厚的PMBOK教材刷了兩遍,當然還有七天的線下課,基本每周一到兩次的線上分享,整個培訓提供服務和師資配置,還是相當充實的,如果你要報考PMP,在此安利一下東川八佰的培訓班。
有段時間早起到公園看PMBOK教材,每天一章熟悉課本,當然靜心學習的過程也體會到公園的美好。沖刺階段其實是最辛苦的,200道單選題,需要連續(xù)四小時做完,然后核對答案,然后深入討論每一道錯題,連續(xù)燒腦學習七八個小時下來,整個人感覺被掏空了一樣,當然這個過程對腦力也是一種強大的鍛煉。馬拉松會鍛煉人的體力,但這種腦力的耐力活動,也是對個人能力的鍛煉。
相比簡單到一個地方旅游打卡,或者看完一本書分享書中內容,類似這樣中短期集中的學習提升經(jīng)歷,更加值得紀念,畢竟付出了自己的心力,結識了新的朋友,是一個長周期的投資行為,未來可期大概就是類似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