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不同魚缸底濾的設計形式
本文所有的底濾設計不含沉淀倉,個人是不推薦在小型底濾中用沉淀倉的。
本文列舉了各類不同的底濾設計形式。但也不是非常全。有時缸里的一個細節(jié)調整。就能改變整體的功能??梢宰詡€探索。

標準的底濾設計:水從右側滴流盒下,經物理倉、兩個細菌屋、至上水倉上水。每倉用雙隔板分隔,水都自上而下流動。

滴流盒下水,經物理倉,生化倉,至上水倉,注意用了單排隔板,物理倉的水是自下而上進入到生化倉的。

無滴流盒的設計,可將右側第一個倉放毛刷和棉來當做沉淀倉。雖然不推薦。但結構簡單。雙隔板,水流都自上而下。

單隔板形式:水從滴流盒進物理倉,從底部流入第一個生化倉,然后又從上部流入第二個生化倉,再從上部進入上水倉。該設計在底部加入了排水閥。方便后期清洗各倉,注意物理倉和第一個生化倉是相通的,共用一個排水。排水管每個都有閥門控制。

同上圖設計一至,但采用了雙隔板,每個倉的水流都是自上而下流動。而且排水時物理倉和第一個細菌倉被隔斷。所以需要增加一根排水管。

減少一生化倉,由物理倉、生化倉、上水倉組成。滴流下水做干濕分離,采用雙隔板形式,水流都自上而下流動。并加裝了排水,多閥多控。

三倉設計,滴流盒做干濕分離,物理倉做細化過濾。單隔板設計,細菌倉水流從底部向上溢出至上水倉。底部做排水處理。細菌屋和物理倉共用一個排水口。

四倉設計,無排水。采用單隔板。最后一個生化倉用了雙隔板。也屬于比較通用的底濾設計。

三倉單隔板設計。并加裝了排水。排水使用的是單閥多控。一個閥門可控制多個倉的排水。

三倉設計。但采用單隔板。排水使用了多閥多控的方式。
3D模型來源WX小程旭:魚缸生成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