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脖子到全球領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天鯤號到底有多牛?

在中國南海長期漂浮著這樣一艘工程船,它的外觀看上去很普通,但卻是被國家要求嚴禁出口,它就是天鯤號挖泥船,那么天鯤號到底有多牛?這艘船有“地圖編輯器”、“造島神器”之稱,一天時間就可以在海上造出一個足球場大小的人工島,天鯤號挖泥船是中國2016年建造的,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式絞吸船,最大挖深是35米,每小時可挖泥6000立方米,也是全球范圍同類艦船中最先進的一款。

在2006年以前,中國疏浚行業(yè)的絕大部分挖泥船,都依賴于從國外進口,西方國家壟斷技術后坐地起價,因此挖泥船的核心技術如果不能夠掌握在中國手中,就很難去規(guī)劃海上的人工島建設,所以在挖泥船領域,中國是從被卡脖子的局面一路走到全球領先,從2006年第一艘完全擁有自主產權的國產“天獅”號挖泥船誕生開始,徹底打破了國外對同類工程裝備的技術壟斷。

“天獅”號突破了不能自主研制現(xiàn)代化挖泥船的瓶頸,“天鯤”號則標志著中國具備了研制全球最大、最先進、工作效率最高的挖泥船的能力,天鯤號挖泥船是中國在2016年開工建造,于2017年下水的工程船舶,這艘船舶非常先進,配備了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針對黏土、珊瑚、巖石等海下環(huán)境進行挖掘作業(yè),能將海底泥沙和碎石吸走,通過管道運輸出去。
填海造陸只是天鯤號的其中一項作用,它還可以進行航道疏浚、港口疏浚、海洋疏浚作業(yè),疏浚作業(yè)是一個冷門行業(yè),但是各國都非常重視河流的治理工作,比如巴拿馬運河,就需要進行航道疏浚,避免運河被堆積的碎石泥土影響,又比如一些港口,需要通過定期疏浚,保證海底的碎石泥土不會影響船舶???,但在2006年以前,全球疏浚市場主要由荷蘭和比利時的四家公司主宰,它們憑借的就是自己掌握的先進技術和相關疏浚船只。

中國徹底打破了荷蘭、比利時對疏浚市場的壟斷地位,使得國際上的疏浚行業(y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天鯤號是一艘集疏浚、填海造陸為一體的挖泥船,它的造島能力讓不懷好意的對手投鼠忌器,強大的挖泥能力可以讓天鯤號花費幾天時間,就能在海上建造一座標準機場,對國防安全可起到重要作用,它也可以在資源豐富的海域建造人工島,將能源開采設備設置在島上,能提升海上能源的開采效率。
天鯤號是中國運用于基建領域的工程船舶,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是在河道進行疏浚作業(yè),還是在海上建造人工島,無論是在地面挖掘隧道或者是建造橋梁,國家都非常重視先進機械工程設備的研發(fā),是因為擁有類似天鯤號這樣強大的施工機械,才讓中國在一項又一項充滿困難的基建項目上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了其他國家不能完不成的基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