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1 RF Miata
作者 —— 咖加用戶:風pin


MX-5或者叫miata一直在車迷心目中有著重要的位置,曾經一舉扛起roadster復興的大旗,也是全球最暢銷的敞篷車。Miata的配方一直很簡單,小尺寸小馬力輕量化,兩門兩座前中置小跑車。可就是一臺用著2.0昂克賽拉同源引擎的小跑車(前期款只有158匹馬力,后期nd2全面升級性能有了大幅提升)究竟能有怎么樣的魔力,直到前一段我才有機會一探究竟。比較深度體驗過miata之后,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說出,真香!二字,因為她真的很有魔力。

關于性能
這臺2.0升自然吸氣引擎和馬自達聰明的6AT波箱在昂克賽拉上表現不錯,雖有著無與倫比的響應性但以現在標準中段扭矩儲備很平淡??赡苁莔iata上的重新調教(適用油品從92變?yōu)?5)又或是減掉幾百公斤僅為A0級小車的重量讓這臺引擎在miata上明顯更有活力。8秒出頭的加速雖然不快但自吸引擎美妙的響應,更加厚實的中段扭矩,純正的聲線,極快的手動模式響應只要不與人斗,一切都很美好。

但仍然有吐槽的地方,稀疏的齒輪比或者說偏向買菜的尾牙讓miata在一些上山2檔慢彎的出彎過程略顯無力,高速再加速基本上要降到3檔。這樣設定對于她本身動力儲備我認為是拖了后腿。如果有著大尾牙的加持mx-5的加速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另外,原廠剎車制動力建立速度也是個問題,慢一拍的制動力響應和綿軟的腳感都很不跑車,這點可能只有換上多活塞卡鉗才能有明顯的改善。


關于操控
這是miata上最有魔力的地方,幾乎完全位于前軸之后的引擎布局,低矮的重心(可以輕松小手摸地),雙叉臂的前懸結構意味著極好的操控基礎。試車之前,我有著這樣的預期,避震器設定可能是硬中帶韌,敏捷輕快。
但剛開出去一公里我就驚了,這避震器怎么這么軟?行程這么長?毫不夸張的講,miata原廠避震設定面對高減速帶那種從容感是不少運動型車無法想象的,比許多買菜家用車都要舒服的多。在不少車行程用完,開始后段加硬彈跳的速度miata壓過去依然輕描淡寫,氣定神閑,毫無顫動或者避震器打底的生硬感。但是如此柔軟的避震器在日常駕駛中感覺是比較奇怪的,小角度輸入動作幾乎全都化為避震器壓縮。速度快一些左右打方向,車身甚至會跟著搖起來。這種敏感而快速的轉向手感配上過軟阻尼的避震簡直就是在開船好吧,我這種定制避震絞牙黨完全沒法接受。

好在山路上,miata避震器在中后段阻尼終于有了明顯增加,拉得住車身了,彎中每一點轉向動作變化、每一點油門深度的變化、剎車力度的改變都會非常直接的反應到車身動態(tài)上。駕駛員可以很清晰的感知每個輪胎受壓的狀態(tài),車尾車頭的動態(tài)。柔軟的避震沒有向輪胎傳遞過大的壓力,這讓4條型號都不一樣的買菜胎始終能抓住地面。當然若是換上更抓地的半R或者R胎這套避震器十有八九是撐不住的。

山路上即使不去push很兇也很有樂趣,這種樂趣是來自一種放大你動作的快樂,一種輕盈且可控的快樂。彎中這臺miata幾乎不會推頭出彎寬容度是非常高的,即使挑逗油門換來一些車尾向外走的動態(tài)也不會緊張。開著篷游走在山間,會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揚。當然要是配上后軸lsd和手波,那真的就完美了。

關于敞篷
硬頂版的miata敞篷雖然開啟面積感覺不是很大,但是由于駕駛艙非常擁擠狹小因而幾何式放大了開揚感。舉個反例就是野馬的敞篷,擋在視野正前方厚厚的橫梁,除了吹進來的風敞篷感并不算明顯。中規(guī)miata貼心的座椅加熱讓冬天兜風也不至于凍成狗,頂多算是單面煎蛋吧。打開暖風,穿上棉衣,帶上帽子,冬季80km/h以內開蓬行駛都是可以接受的。


關于外觀內飾
筆者最愛NA和ND mx-5的設計。在不少主流品牌設計崩盤,越來越迷惑,吃藕的情況下,再來看nd miata 簡直就是一股清流。特別是對于一部跑車,沒有自己的味道、沒有動人的外形設計那將毫無意義,直接扔進垃圾桶算了。

Miata人見人愛的可愛風,沒有兇狠的線條和橫眉立目的風刀非常吸引人。當然內部就相當乏善可陳了,狹小擁擠的駕駛艙和僅有的一個杯座時刻提醒著你這是一部實用性0分的跑車。不過還算好用的中控屏幕,bose音響,設計和風格很棒的儀表比86純直男上世紀內飾還是強一些。

關于價值
這真的是一部可以日常很省油、很好開、非常舒服的玩具,開過還會經常回想起的一部車??赡軟]有手波,沒有密齒、沒有l(wèi)sd,沒有nd2新引擎有些遺憾,二手還要30+的售價也讓人下不去手。就算有機會購買,指標可能又成問題,但是這都不能阻止我們對miata的喜愛,因為miata is always the answer(M I A T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