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八中學2023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六)語文試卷及答案匯總
試卷解析及答案發(fā)布地址公告
①發(fā)布于微博:橙子輔導1(數(shù)字1)
②發(fā)布于微博:考試研究所 ·
請通過方式①或②快速獲取
以下均為復習備考資料及相關練習題,以供使用

《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課堂導入】
從前有個大財主,家有萬貫,但為人很小氣。他為了炫耀自己就在自家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父進士子進士 ?父子皆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 ?婆媳均夫人
一天傍晚,有個窮秀才從這家門口路過,看了這副對聯(lián)不禁暗笑,便用筆偷偷的把其中的三個字稍微改動了一下,第二天財主一看 當是就氣的昏倒在地。原來他改成了:
父進土子進土 ?父子皆進土 ?
婆失夫媳失夫 ?婆媳均失夫
由此我們看出文字與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文學上,我們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精神,務必做到咬文嚼字。
【檢查預習】
1.咬文嚼字: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2.錙銖必較: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錙,銖,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
3.點鐵成金:原指用手指一點使鐵變成金的法術。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4.清沁肺腑 :清新得滲透到人的內臟,比喻使人很感動。
5.推陳翻新: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使它向新方向發(fā)展。
讓我們跟著朱光潛先生的腳步,進一步感受他帶給我們文學和閱讀上的啟迪。
【呈現(xiàn)目標】
1.感受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的聯(lián)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語言文字的微妙,養(yǎng)成閱讀與寫作上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精神。
【文本探究】
1.?由賈島推敲的典故,我們知道文字與情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再讀課文,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例子是說明文字與思想情感密切關系的。
郭沫若《屈原》中的例子——“你這”式。
《水滸傳》中的例子。
《紅樓夢》中煉字的例子。
王若虛《記辯惑》中對李廣射虎片段的改寫。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第一部分(第1——5段),說明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關系:第1、2段舉了《屈原》《水滸傳》《紅樓夢》中煉字的例子,說明“你這”、“你是”、“你有”三種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舉出王若虛《史記辨惑》中對《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第5段舉出“賈島推敲”的故事,說明文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2.《惠山小龍團》中三、四句的剖析
套板反應
第二部分(第6——7段)說明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第6段據(jù)蘇東坡的例子說明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可以使詩的意旨豐富蘊藉。第7段指出聯(lián)想意義也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應”。
3.?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結。指出讀者應從文章所闡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領略應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養(yǎng)成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必須潛心琢磨的好習慣。
文章告訴我們,“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是“咬文嚼字”的目標;“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謹嚴的精神,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是“咬文嚼字”必須下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