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愛情故事: 與女無關(guān)?
說起對英國的印象,記憶里還是書中的日不落,百度上卻已變成腐國。

網(wǎng)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本著求真的態(tài)度,19年6月,我和朋友踏上了求證之旅。

1.倫敦霍爾本Holborn:英國人不騙中國人
機場燙掉皮的自來水和街上冷到抖的晨風驅(qū)散了時差帶來的睡意,
我們在導航軟件的指引下順利到達了民宿。

房東Joanne是一位熱情的中年女士,對當?shù)鼐包c信息熟爛于心,還特意給我們泡了中國茶(雖然是英式手法)。
得知我們到達當晚就要去西區(qū)看戲劇后,Joanne女士的回應(yīng)充滿自豪,“Good choice! We have great shows in West End.”?繼而,她帶著真誠又不無遺憾的表情補充道,“There are also many gays in West End.”

話畢,英國女房東的客廳里坐著的,一個是木雞,另一個還是木雞。
這是初見就可以說的嗎?還是屬于外國人不可不知的10個倫敦西區(qū)生活常識?將心比心,我和初次到訪廣東的外地朋友表示我們經(jīng)常飲早茶的時候,I really mean it.
‘Really???’?也許是被我求知的眼神驚訝到,Joanne女士表示也不是總能碰到,只是相對集中罷了。
而當晚,一方面是人生路不熟,另一方面是被精彩的戲劇沖昏頭腦,我們只在西區(qū)匆匆拍下了看起來很受歡迎的店,準備后續(xù)打卡。

回顧相冊,房東誠不欺我。這飄揚的彩旗和前后左右為男的場面,好歹不算常見。
但孤證不立,除非狗糧往嘴里遞!

2.倫敦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我這C位不要也罷
可能是更外放的文化,也可能是上佳的鏡頭感,這趟旅程中遇到的不介意入鏡,甚至對著鏡頭微笑搞怪的外國朋友不在少數(shù)。

查看白金漢宮照片的時候,我知道英國是鐵了心要把“腐國”的名號坐實。
我翻到的照片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你根本沒打算拍我是吧!”
“不要這么說,你還是在C位的?!?/span>
“Siri,給我播首《一直很安靜》”
“別這樣,你想想這多難得?!?/span>
確實,我們在白金漢宮前停留時間前后不過一小時,相冊圖片左右不過26張,而這對情侶出現(xiàn)在其中5張照片中。概率有多大或者多小呢?我不敢妄下論斷。
我能確定的只有這刻,
在金光閃耀的勝利女神下,
在因為巡游而人潮洶涌白金漢宮前,
有人坦然地相愛。
在世俗的目光里,
在對方熱烈的凝視中,
作為彼此的小王子,
作為彼此的玫瑰。
害!真想把照片發(fā)給他們。


3.劍橋郡Cambridge:最多的彩虹旗和美麗的心
對于欠缺方向感的人來說,比找路更難的是確定英國巴士線路走向。在馬路兩側(cè)折返儼然成為我們在倫敦的基操。
至于為什么不向路人求助?一方面是社恐,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短短10天經(jīng)歷了三次盜竊未遂,很難不長點戒心。
別靠近,靠近就是迅速走人。別搭訕,搭訕就是不會英文。
所以當研究公交路線時聽見身后“Do you need help?”的詢問,我?guī)缀跏菞l件反射“No, thanks.”話一出口有點尷尬,回頭卻被對方驚訝了一下。
那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性,大概是長期缺乏鍛煉,有點佝僂。他上半身是略帶朋克風格的星空色外套,下半身是紅色的蕾絲裙,脖子上掛著的彩虹色裝飾帶和襪子顏色呼應(yīng)。整個人繽紛得如同劍橋市里建筑頂端飄揚的彩虹旗。

我知道自己臉上是來不及收斂的詫異,也正是如此,在看到他黑框眼鏡下眼神傳遞的善意時,才倍感失禮。
更湊巧的是,我們上的是同一輛巴士。四目相對,沉默和不失尷尬的微笑是此刻的康橋。

我們一方面因為繽紛而喜愛彩虹,一方面又因為他人的不同而心生不解或排斥。
以貌取人的習慣固然難擺脫,
刻板印象也不能完全回避。
但如果愿意,總能做得更好一點。
尊重每一顆正直良善的心,不是因為TA的衣著,TA的喜好,TA的取向。
我相信這值得努力。

后記
英國之旅是19年的事情了,疫情以來很多旅游計劃都無法成行,終于空出時間寫寫回憶。翻著相冊挑仍舊記憶深刻的內(nèi)容進行記錄。快四年過去了,希望旅途里遇見的朋友們都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