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蜮人,一生與毒蟲為伴
《山海經(jīng)》它是中國哲學(xué)啟蒙的內(nèi)燃機,它并不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存在。
插圖和路線圖出自于徐客的白話彩圖《山海經(jīng)》。


大荒南經(jīng):
《大荒南經(jīng)》中記載的國家、山川河流大致位于今天的華南、西南最南端的地區(qū)。
白話文:
有一座蜮山,那里有個蜮民國,這個國家的人以桑為姓,以黍為食,也用箭射殺蜮來作為食物。有人正在拉弓射黃蛇,他的名字叫蜮人。
注釋:
蜮(yù):傳說中一種害人的動物,能含沙射人,使人生病。
扜(yū):指拉。
黍(shǔ):指黃米。
蜮人:
一、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蜮人
【清·汪紱】,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編纂的立雪齋印本《山海經(jīng)存》,蜮人長身短腿,裸露著上身,手持弓箭,準備射捕一個叫蜮的神獸。

二、蜮人為何以“蜮”為名?
提到蜮人不得不先介紹下蜮國的毒蟲“蜮”。
蜮又名短狐、射工蟲、水弩,傳說是一種非常毒的蟲,生長在江南山溪中,其樣子與鱉類似,有三只腳,體長約兩寸,口中長有弩形器官,能夠噴出毒氣射人,被射中的人,輕者生瘡,重者致死。
人們往往將它和鬼相提并論,而蜮民國人不但不害怕,還以蜮為食,這是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蜮民國人,又名域人,他們還經(jīng)常拉弓射殺黃蛇,能殺死有劇毒的動物,可見個個都身懷絕技。
筆者認為,蜮民國的名字由來是緣于他們射殺神獸“蜮”,為老百姓接觸危害的功勞。
三、當(dāng)今可能的蜮人
在今天的西南地區(qū)有“卻域人”,他們屬歸于藏族,說的是卻域語,先僅存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道孚、新龍、理塘等縣。
關(guān)于“卻域人”的文獻記載少之又少,并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jù),您覺得當(dāng)今的“卻蜮人”和“蜮人”有關(guān)系嗎?
蜮山:
根據(jù)山海經(jīng)原文記載,蜮山理論上的位置在今天的西南地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