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
對于三島的研究,學界大多認為他的美學是伴隨著“美,欣快感,死亡”的。其實我在重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帶著某種期待視野,希望能在其中看到溝口對于自卑的辯駁。但好像自始至終沒看到“自卑”之類的字眼,然而溝口的行為呢?踩孕婦肚子,在發(fā)現(xiàn)老師的不軌行為之后以種種手段折磨老師,學習成績從預科一年成績差強人意,到預科三年時成了倒數(shù)第一,他所有的離經(jīng)叛道,我覺得都透露著人物自卑心理在絕對美的面前所有的本能的、悖德的反應。正是這些“悖德”,形成了人物內心的欣快感,這種欣快感成為凡世間的俗人所能體會到的最卑劣的美。
這就是拉康的,康德同薩德的命題。美在悖德之后,享樂在違法之后,在禁令之后。這是原樂的一種,是對快感原則的僭越。美就是一種罪、一種純粹的惡。金閣對他來說是原樂,是對象小a,是大寫之物,是菲勒斯,實體的金閣作為欲望的能指以及被閹割的對象構成了原樂場景的象征化,也是原樂被禁止和不可滿足的象征化。對原樂的徹底禁止不可能,自殺恰恰是向原樂的蹦極跳,一種絕對的自由意志就是選擇死亡的自由。所以溝口最后沒有自殺,他燒掉了實體的金閣,穿越了欲望的幻象。溝口火燒了金閣,就像南泉斬掉了那只貓。
但我們別忘了,這是兩個故事。南泉斬了貓,就真的斬斷了妄念,或者像齲齒一樣的美嗎?沒有。妄念仍在,眾生仍不得道。所以才有趙州頂著草鞋走了出去。
于是在溝口抽完一支煙后,他并沒有感到圓滿。小說以溝口的一句“我要活下去”作為結尾,妄念繼續(xù)他意識到欲望和原樂的不可滿足他,用一把火哀悼了金閣在他出生之時的喪失,走向了未來在死亡驅力環(huán)繞下痛苦的人生道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