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拜物教(1-2-2-3)——讀懂資本論的必修課:物神崇拜的符號學功能

拜物教(Fetishism),認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工具/物品有某種神秘力量,是偶像崇拜的第三種形式。
傳殖主義;其崇拜來自,整體的身體、血脈等來源于父母、祖先(父性權(quán)威的圣體),是延續(xù)下來的,一種歷時性的符號性敘事。
部分主義;其崇拜來自,部分的器官、對象,一個主體性的剩余,主體的知性會把所有表象分解/分裂開(自動把對象與其背景切割開);表現(xiàn)于對于部分對象的崇拜,如眼睛(原始圖騰、神話)、各器官拼合的圣獸。
傳殖主義的偶像崇拜與部分主義的偶像崇拜之間有張力。前者是最低限度的偶像崇拜,是body和soul的二分而崇拜圣體(父性權(quán)威的圣體化),是符號化的機制;而后者要把整體切割掉,對應(yīng)的是pagon(埃及的獅身人面蛇尾、千年眼[把眼睛從其世俗的融貫性的背景中抽離就被認為神圣,神圣力量在于打破/不服原有的/正常的組合,它是整全性秩序的主人]等),是想象化的機制。
調(diào)和這兩者的矛盾的即是拜物教。一方面,人類創(chuàng)造工具/物品相當于傳殖主義中的父母/祖先創(chuàng)造我的身體(灌注靈性),因而人類/我在創(chuàng)造工具/物品的時候也給它灌注了某種靈性,使其不同于自然物;另一方面,這些工具/物品從自然物的背景中突顯出來,這種分離性/思維方式等同于部分主義中的思維方式。
拜物教是文化/精神史上非常具有根源的深層意識形態(tài)。拜物教的機制對于主體間性、主體間的語言非常重要,人類說的每個詞都是一個Fetish(說出的語詞是我創(chuàng)造的東西,但我直接地認為它包含有超越于我創(chuàng)造它時的精神性力量而成為主體間的東西,直接地就認為我可以領(lǐng)會它,別人也可以領(lǐng)會它),物神化的機制很重要,沒有它就不會有主體間性的語言,也就不會有主體間的認同(戀物癖的精神結(jié)構(gòu)可以使得一個對象被主體化[如戀高跟鞋癖把收藏的高跟鞋取名小藍、小紅等等]),物神化的機制對于主體間性(的意識結(jié)構(gòu))有支撐作用。
這也是為什么商品/貨幣/資本拜物教會扭曲市民社會的交往形式,因為主體間性是通過物神化的機制來建構(gòu)的,而如果資本主義這種均質(zhì)化的、無限增殖的符號學機制完全滲透/宰制人類的物神化符號學機制,那么主體間性的語言、人際關(guān)系等也會被污染/資本化,如:把人變成資源/工具等去操作/利用/計算、把自己當作在勞動市場上可被定價的商品或在投機市場上無限增殖的資本的化身等,這是一種異化的物神化(物神化不一定是異化的)。物神化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主體間的話語必須灌注某種超越性的力量(符號學擬制);而符號化的閹割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的【異化的/符號閹割的物神化】是可以避免的,它直接對應(yīng)資本主義。所以資本主義是先滲透到主體間性中再回過頭去污染主體性(未在2021年6月9日的判斷)。
物神化的機制還在生產(chǎn)活動中。在創(chuàng)造工具時,不僅使四肢得到延申,而且使主體/心靈得到延申(原始人和工具是主體間的朋友關(guān)系),這種投射主體性的工具進一步純化即語言(和工具的朋友/并列關(guān)系變成和語言[文字、內(nèi)聽覺、想象性輪廓等]的同一關(guān)系[有鏡像認同,直接短路為“我”])。勞動過程必然會產(chǎn)生物神化,從工具到產(chǎn)品到商品到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再到資本等等(這里是異化的物神化,詳見《資本論》)
(未的觀點:異化/符號學閹割和物神化是兩種不同的機制,物神化不可避免,異化的物神化[資本主義]可以避免,盡管歷史上勞動過程中發(fā)生的都是異化的物神化,進而導向資本主義)
場域論(1):[創(chuàng)造者敘事]原始力量→世界→祖先→我→工具,工具又包含原始力量而成為物神(短路,我把我的生存目的性、倫理判斷、精神性力量、主體性全都投射到工具上面,這個工具就變成一個異化我的物神)
本體論(2):平凡物vs物神
認識論(2):(凝結(jié)在物中的)神秘力量vs工具性的機制(工具理性);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拜物教不僅包含工具理性的層面,而且有個神秘主義的機制;所以像韋伯那樣只用工具理性去把握現(xiàn)代性是蛇皮,現(xiàn)代秩序的背景性的癥結(jié)沒有被把握到。
目的論(3):Rule of Faith(符號性)vs Myth of Image(想象性),被物神化(Fetishization)所調(diào)和。不是前兩者結(jié)合為Fetishization,恰恰相反,F(xiàn)etishization具有原初性和內(nèi)在張力,是它分裂且不得不分裂為前兩者。如果Rule of Faith代表超我,Myth of Image代表理想自我,那么Fetishization代表本我和主體間性(二者在這里短路);Fetishization是前第一人稱化的機制,是主體性結(jié)構(gòu)之前的主體間性的張力。整個體系的目的是示現(xiàn),即一變?yōu)槎啵ㄒ鲋常籖ule of Faith意味著1始終為1(或破缺的1回歸1),Myth of Image意味著1要變成0.1,0.1,...(統(tǒng)一體要裂開);1/太一/本原性的力量不滿足于只成為1,即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不滿足于僅僅作為身體/世系血脈而存在,要創(chuàng)造不同的物/異質(zhì)性他者出來,要創(chuàng)造出不是世界自然秩序中的東西出來(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everything),這種力量實際上是人類勞動的創(chuàng)造力,要超出既有符號學的限定/有限性而make something different。
(這里只是提綱挈領(lǐng),要帶著這樣的符號學理解再回過頭去看《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