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碩MTI漢語寫作丨贏戰(zhàn)考研,沖刺寫作(第四期)作文素材運用方法

在【贏戰(zhàn)考研,沖刺寫作】系列第三期中,講解了怎樣對收集到的作文素材進行整理的問題。今天科科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作文素材的運用方法!

?本期文章使用指南如下?
01?定向敘述 拓展挖掘
02?異質疊加 鋪陳論述

01
定向敘述 拓展挖掘

根據第三期中講解的方法,收集完素材后要對素材進行“裁剪”或“加工”。
“裁剪”即凝縮素材,就是“擠干”素材中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水分”。一般來說有以下兩個方向:
①?舍去某處細節(jié)而概述總體。
②?舍去總體而詳述某處細節(jié)。
一篇文章中對于某一個素材的運用,以上兩者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對于選取出來的總體或細節(jié),需要進行第二步,即“加工”,對素材進行去粗存精,加入針對主題的定向敘述,并且要深入拓展挖掘。
作文主題:寬仁、友善
想要使用的“萬用”素材:

將其中符合主題的素材語句勾畫出來: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文章段落的“組裝”
寫作的基本模式:
★★★主題+主題的重要性(層進說明)+事例舉例
這樣的方法進行段落的“組裝”

但是這樣“組裝后”,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段落僅僅是在對總書記的事例進行舉例,沒有“定向敘述”或者說分析,這也是許多同學會犯的一個問題,只有“敘”沒有“論”,并且“敘”沒有方向,只是在單純的舉例。得到的人民的愛戴和“寬仁”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那這個段落應該怎樣通過“定向敘述、拓展挖掘”的方法進行修改呢?

便是要立足于“寬仁”的中心,事例圍繞“寬仁”進行敘述,最終展示“寬仁”帶來的結果,回扣段首的重要性。
如果同學們覺得單一事例使用起來有難度,不能有效論證中心,那么可以將同類的素材有機地羅列在一起,同類互補,形成集團效應,便是方法二會講到的內容。
02
異質疊加 鋪陳論述
將同類的素材有機地羅列在一起,構成有力的群例證明,則會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寫作的基本模式:
★★★修飾語+行為/事跡+具體人物
修飾語——緊扣中心論點,可以概括事件,也可以是刻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細節(jié)等的詞語。
來跟著科科一起給作文“添磚加瓦”吧!

主題: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斗
想要羅列的人物素材:袁隆平、南仁東、林俊德
★第一層:列舉
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有“最美奮斗者”林俊德。
★★第二層:稍加修飾
有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斗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斗的“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有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斗的“最美奮斗者”林俊德。
烈日下一次次潛心試驗,以汗水澆灌雜交水稻的袁隆平;風雨中一趟趟勘探重巒洼地,為“中國天眼”殫精竭慮的南仁東;病床上咬緊牙關與死神爭分奪秒,用生命的最后時間整理出寶貴的科研資料的林俊德。

★★★第三層:用關聯詞組合句子
袁隆平之所以獲得“共和國勛章”,是因為他把家國情懷浸入不懈奮斗中,于烈日下一次次潛心試驗,以汗水澆灌雜交水稻;南仁東之所以被譽為時代楷模,是因為他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斗中,于風雨中一趟趟勘探重巒洼地,為“中國天眼”殫精竭慮;林俊德之所以感動中國,是因為他把家國情懷寫入不懈奮斗中,于病床上咬緊牙關與死神爭分奪秒,用生命的最后時間整理出寶貴的科研資料。
按照這樣的步驟組合段落,是不是對于素材的運用更加清晰了呢?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