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很多家長都忽視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這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呢?心理專家告訴你,這不僅會造成孩子不合群與孤僻的性格,還有可能會使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下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不要小看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這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出現(xiàn)“獨立意識”,出現(xiàn)競爭心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合作意識出現(xiàn)的萌芽時期,正確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合作觀。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家長要意識到,影響孩子合作行為的兩大原因分別是家庭因素和個性因素。現(xiàn)在的家庭,通常都是獨生子女較多,而這種環(huán)境不利于喚醒孩子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孩子的合作行為。除此之外,孩子的個性也很重要,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活潑開朗、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和愛心的兒童能更經常的與他人進行合作;但是性格內向、依賴性強的兒童往往不善于與他人合作。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兩個因素,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其次,父母要一致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認真接收自己的行為對孩子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的反饋。家長要隨時隨地教導孩子合作,并樹立典范為孩子示范各種有意義的合作行為。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的,而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就是孩子首選的模仿對方。所以家長們要利用各種時機幫助孩子樹立合作意識:家長可以讓另一半和自己一起做家務,比如吃完飯后一起收拾,或者在孩子玩樂高等游戲時,家長可以在旁邊幫忙遞給孩子一些零件,這樣孩子會知道合作能夠讓事情更有效率。
最后,家長要充分利用兒童結果選擇的心理,引導孩子開展合作性行為,嚴格杜絕強制性互動。孩子的很多行為更多的是為了這個行為會帶來的結果而做出來的。比如前陣子,我聽一個老師說,他們班有個孩子為了考第一名,不愿意與別人一起討論題目,只想自己攻克。但隨著知識點的不斷深入,這個孩子做題越來越力不從心。
缺乏合作意識是孩子們的通病,作為家長,必須讓孩子認識到競爭固然重要,但合作更為重要,孩子遲早要走向社會,僅僅學習好遠遠不夠,而學會與人相處,擁有合作意識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家長需要充分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擁有合作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切記不可因為好高騖遠來逼迫孩子進行強制性互動。就像孩子有時會遇到一些小問題,家長怎么做才是最省事,最簡單的呢?當然是讓孩子尋求他人的幫助,與別人一起合作,從而解決問題。但跟孩子互動是最容易陷入強制性陷阱的,如果孩子本來可以自己完成任務,但家長硬逼著孩子去合作,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不愿與他人交流的孤僻性格。
合作作為一種社會性行為,對成人來說也是需要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家長需要幫助和引導孩子形成合作意識,做出合作行為,還應具體事物具體對待。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個一套試卷題,從易到難,各種題型需要一道一道的去完成。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為孩子做出正確的示范,更加深入的理解孩子的訴求,孩子也會變得優(yōu)秀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