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趙燕:堅守傳承之初心,體驗非遺之魅力
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面對疫情,我們感受到了家國溫暖,也目睹了人間大愛。2020 “云中”系列活動—“云中情歌”正是基于對“情”字的關注,將社會中散發(fā)與掉落的“情感”氣息梳理與整合,用文化藝術釋放的溫暖和價值鼓勵更多的人。
12月3日,以 “共情·聯接”為主題的2020云中系列公益展覽如約而至,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講述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精神的凝聚與共振,科技改變人類的方式、速度和后果,以及十年來“云中”在非遺領域的愛與堅守。
恰逢“云中”正式成立十年之際,“云中”公益活動的發(fā)起人、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表達了對公益項目堅持十年與熱愛十年的感悟。
?作為土生土長的云南人趙燕,從小就能接觸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態(tài)。后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云南本地人外出打工,而少數民族也在逐步漢化,且速度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便是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村落的漸漸消失。
趙燕意識到,云南當地的情況或許只是整個中國的縮影,而非物質文化的獨有性是十分有魅力的,如果不去關注,或許就再也看不到了。本著把“非遺”找回來,讓它們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產生新價值的想法,華熙集團董事長趙燕發(fā)起了“云中”系列公益活動。
除了對家鄉(xiāng)的關注之外,“云中”的初心也充滿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愛。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身在北京的趙燕女士看到全民抗震救災的報道深受觸動,立即組織號召了29位當代寫實派藝術家,以汶川地震中數千份新聞圖片為依據,創(chuàng)作了大型油畫作品《熱血五月·2008》,并將拍得的3350萬元全部捐贈給四川災區(qū),后續(xù)用于綿竹年畫博物館、北川羌族博物館等的重建。而承辦“云中”系列公益活動的時代美術館——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背景下,由華熙集團成立的公益美術館。因此,“云中”的發(fā)起與時代美術館成立的初衷一脈相承。
十年來,“云中”本著挖掘即將消失的民族文化,激發(fā)文化傳承人的文化自信,讓更多的人通過美術館的平臺感受民族文化之美,為民族文化守護者解決未來生存和發(fā)展問題,堅守著挖掘、傳承、推廣中國民族文化的初心,堅持不懈地將許多快要消失的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同時讓這些文化傳承者能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重拾自信,從而推動本民族的發(fā)展。
?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加入到“云中”活動中來,在體驗“非遺”魅力的同時,助推民族文化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