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雨傘又還會直立奔跑的明星蜥蜴 | 傘蜥


「近些年,每年定期都有傘蜥回貨。希望能以這篇文章,解答大家對這個物種的疑惑。?」By 達文Darwin


科:飛蜥科?Agamidae
屬:斗篷蜥屬?Chlamydosaurus
別名:斗篷蜥、褶傘蜥
分布:澳洲北部,新幾內亞南部的干燥草原,灌木叢及樹林中。
體長:60 ~ 100 厘米
壽命:約 10 年
活動習性:日行,樹棲
適宜溫度:21 ~ 35 度
適宜濕度:50% ~ 70%
保育級別:無危(IUCN 3.1),非公約物種
特征
傘蜥又被稱為褶傘蜥或者斗篷蜥,來自新幾內亞南部和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地區(qū),它是知名度極高的中大型蜥蜴,體型能排到鬣蜥科第二(最大的是斑帆蜥)。

傘蜥沒有所謂的標準顏色,體色跟它們棲息的環(huán)境比較接近,由棕色和灰色為主混合組成。雖然體長能達到 60 ~ 100 厘米,貌似很可觀,但它們細長的尾巴就有軀干兩倍長度,閉傘狀態(tài)下傘蜥整體是比較細長的。



兩種傘蜥
目前傘蜥在分類上為獨屬獨種。但它們的產地分兩處,體型顏色有明顯區(qū)別。產于澳洲的傘蜥體型更大,顏色偏棕紅;而產于印尼的傘蜥體型稍小,顏色偏灰白。

*?目前澳傘和印傘只是地域種的區(qū)別,并沒有分亞種或者異種。市場上基本印傘居多,澳傘很少見,幾乎沒有出現混淆的事情。


野外生活和習性
生活在野外的傘蜥性情機敏,像老鷹、貓頭鷹、大型蜥蜴、蛇都它們的天敵。
傘蜥活動大多在樹上,原產地的樹林就是最好的偽避手段,只有在發(fā)現食物或者處理領地糾紛時,它們才會從樹上下來。來到地面行動的傘蜥,化身“直立行走的蜥蜴”,會以后腿支撐移動。

濕度變化也會影響它們的行動,旱季傘蜥會在高聳的樹洞里蜷起身子開始休眠,待到濕度上升再度活動。

“傘”的作用
它最大、最有趣、最神奇的就是“傘”,這個器官其實是傘蜥的頸部皮膜,一層由頸部四周的向外突出的領圈皮膜,它們不僅巨大,還有令人炫目的亮彩色澤。
這么“招風”的器官,傘蜥卻不常用。它們更喜歡收“傘”,攀住樹干高處,融入環(huán)境中。只有受到緊急威脅(或者交配爭斗)時,才會瞬間亮出巨“傘”,嚇對方一跳,給對手造成自己是一種更大更可怕蜥蜴的假象。

在對手“傻住”的空檔,火速逃離現場?!皞恪背闪怂鼈儽Wo自己的關鍵道具。

除了這個外,頸傘曾被認為是調節(jié)自身體溫的器官。據某些資料顯示,開 “傘”?模式下的蜥蜴,能讓體溫維持在比周圍溫度略高 2 ~ 3 度的水平,對變溫動物來說,這就意味著對陽光的利用率更高,可活動時間更長。

傘蜥的公母區(qū)別并不明顯,尤其是在幼體階段?!皞恪币膊⒉皇切坌缘奶赜行誀睿幌窨兹?。
成年后,雄性只是在體型上大于雌性,成年雄性的體長會在 66 -- 100 厘米,而雌性體長只有雄性的三分之二,相對的雄性頭部和頸傘的比例也大。

還有就是成年雄性的泄殖腔下方會有凸起(基本蜥蜴都一樣),體色上區(qū)別也不明顯,雄性體色表現稍鮮明。
飼養(yǎng)起來難嗎
飼養(yǎng)傘蜥是比較花精力的事情、中大型的樹棲蜥蜴,需要大型、高闊的爬箱。一般一對成體傘蜥的標準環(huán)境需要 120 厘米 ~ 180 厘米高 * 75 厘米寬 * 150 厘米長。單只成體或者亞成,飼養(yǎng)面積需要約 100 厘米 * 100 厘米 * 50 厘米。
墊材首推保濕型介質,類似椰土,樹皮,叢林地表。


高臺搭建比較隨意,一般枯樹干比較常用。UVB 光照對準環(huán)境的高點。

UVB 照射時長建議是每天 10 ~ 12 小時(冬日變短),除非你準備了戶外類似網箱的環(huán)境,室內養(yǎng) UVB 燈源必須提供。

飼養(yǎng)溫度的話,傘蜥喜歡高溫。整體溫度 29 ~ 35 度,夜間 24 ~ 26 度。曬點可以接近 40 度附近。(除了寒冷的冬天)一年間某些時間點,除了開 UVB 燈外,還得輔助加熱燈保證溫度,特別是傘蜥幼體對于低溫的抵抗力特別差,這是養(yǎng)好的必要條件。

濕度方面,兩個產地的傘蜥各有不同,澳洲產的傘蜥偏好稍微干燥的環(huán)境,而印尼產的傘蜥就必須飼養(yǎng)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但無論哪種,環(huán)境中都要設置水盆,防止它們脫水。
常見的印傘環(huán)境濕度需要維持在 70% 左右,并且環(huán)境中需要提供噴淋或者每天手動噴水。
如果過于干燥,傘蜥引以為傲的傘狀薄膜會變得破破爛爛。幼體耐干燥能力同樣很差。


傘蜥對流動的水源會比較敏感,靜止水源可能不會引起太大注意,定時噴淋(手動噴水)不只保持了濕度,也讓蜥蜴更容易補充到水源。如果觀察到某些個體眼窩凹陷、皮膚褶皺,可能就是脫水導致的。

性情
傘蜥看似兇猛霸道(特別是開傘后),其實內心是謙謙君子,一般不會攻擊其他種類的寵物蜥蜴,頂多就是同種間偶爾會有摩擦,跟同樣是寵物蜥的鬃獅蜥比,同等大小的傘蜥更能接受群養(yǎng)。


群養(yǎng)的時候除了注意體型外,整體的環(huán)境大小也是決定是否能群養(yǎng)的因素
?“開傘”的傘蜥才健康:很多飼主特別希望看到傘蜥 “開傘” ,其實 “開傘” 是它們的一種應激反應,有壓力的情況下它們才會 “開傘”,真正被訓養(yǎng)的傘蜥 “開傘” 的幾率非常低。

傘蜥本來就是溫順,和飼養(yǎng)者建立信任關系后,完全不用通過開傘來保護自己。養(yǎng)出一只基本不?“開傘”,會跑過來要討食的個體,就說明馴化成功了。


PS:只要把傘蜥放在不熟悉的大型蜥蜴前,大概率會導致開傘。不需要把其他蜥蜴直接放在它面前,只隔著玻璃,傘蜥很可能就會警惕起來。傘蜥緊張的情緒,和平時在飼主手上放松的樣子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情況下,對它的狀態(tài)是有一段時間影響的)

?
食 性
傘蜥是食蟲性物種。
在野外,傘蜥會捕食蟬、甲蟲、白蟻和老鼠。有些地區(qū)的傘蜥,特別偏愛捕食蝴蝶、飛蛾以及它們的幼蟲。除了作為主要食物源的昆蟲,它們也會捕食蜘蛛和其他蜥蜴。
跟多數飛蜥科的蜥蜴類似,傘蜥多采取伏擊狩獵的方式捕食。

食物提供上和常見的鬃獅蜥略像。
主食基本為昆蟲類,在適宜環(huán)境后,傘蜥食量并不小,像類似蟋蟀、面包蟲、大麥蟲、杜比亞蟑螂等飼料昆蟲都可以作為主食,有些個體能接受魚肉和蝦仁。偶爾可以來點乳鼠。
除了葷食外,傘蜥偶爾會攝取非常少量的素食,像青菜、蘿卜、南瓜,還有豆類和水果。

逃逸到傘蜥生活環(huán)境中的活體飼料(特別是蟋蟀),要及時清理,亂跑的蟲子會打擾傘蜥晚上休息,造成不必要的緊張。

逃逸到傘蜥生活環(huán)境中的活體飼料(特別是蟋蟀),要及時清理亂跑的蟲子會打擾傘蜥晚上休息,造成不必要的緊張把喂食的場地移動到飼養(yǎng)箱外,是防治飼料昆蟲逃逸的一個辦法

傘蜥的喂食頻率,根據個體的大小進行調整。一般幼體一天喂食 1 ~ 3 次(喂食幼體的食物不要超過幼體兩眼的距離),個體慢慢長大后再緩緩拉長喂食的頻率,成體后每天喂一次或者隔天喂食一次。這個并不嚴格,看著調整。

喂食傘蜥時,可以給食物噴點水,作為補充水分。
鈣質(含 D3)和維生素需要定時補充,這些都和養(yǎng)其他常見蜥蜴一樣。
繁 殖
養(yǎng)出了健康的成體傘蜥,繁殖是水到渠成的事。
傘蜥需要約 20 個月,達到完全性成熟、有些個體一年左右就會交配繁殖,但過早產蛋,容易造成卡蛋致死。

繁殖前,讓傘蜥們經歷一段低溫干燥期,有助于誘發(fā)交配行為。
傘蜥的交配通常在地面進行,在自然環(huán)境中,雌性會將卵產在溫暖潮濕而且隱蔽的地方(大多在樹灌或樹洞中)。
雌性每次會產 5 ~ 25 枚卵。卵的孵化大概要經歷兩到三個月,出殼傘蜥的公母比,部分由溫度決定,孵化溫度在 29 ~ 35 度之間,公母比各占一半。低于或者高于 29 度或 35 度,出殼的都為雌性。
出殼后,正常情況下,傘蜥的壽命在 10 年左右。但雌蜥因為有生產后代的壓力,普遍壽命更短。

知名度和寵物化
傘蜥是知名度超高的蜥蜴。
它被鑄在澳大利亞的 2 分硬幣背面。2000 年殘奧會的吉祥物 “ Lizzie ” 也是一只傘蜥。在早期的日本,也曾掀起過飼養(yǎng)傘蜥的熱潮。
但好看有趣和好養(yǎng)完全是兩回事,飼養(yǎng)上的高門檻,導致了目前它只能處在不溫不火的位置。



但在作為寵物的道路上,傘蜥是越來越成熟的。這個物種從早期市場的完全野生,完全是一次性寵物,到偶爾出現人工繁殖 CB ,再到這些年大量 CB 個體主導市場。

或許在爬寵領域(拋開法律),鬃獅蜥綠鬣王者永遠是更優(yōu)先被選擇的物種。傘蜥會一直小眾卻,但必有一席之地,它屬于狂熱喜歡它們的飼養(yǎng)進階者。

想 了?解 更 多 物 種
編寫丨達文Da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