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全民化

用社恐形容當下人們再合適不過,不是特指,是所有人都有社恐傾向。
人們享受網(wǎng)絡便捷與世界同步的同時,大量信息充斥而來,無形中制造一種緊迫感,這是社交網(wǎng)絡的副作用。人們早已離不開,生活工作都與之緊密相連。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兒童,信息化時代特色之痛苦并快樂著。
社恐是泛指當下離不開手機的人們,嚴重到了只有睡覺才舍得與手機分開。網(wǎng)絡帶來的樂趣無窮,背后的孤獨感越發(fā)嚴重。刷來刷去,不知所以,思維全由他人支配;時間耗去了,反過來覺得無聊至極并伴隨深深的罪惡感,為了消除罪惡感,只好再次拿起手機,默默地繼續(xù)瀏覽,循環(huán)往復。?
天文、地理、八卦、音樂等等,只需動動手指,應有盡有,任君采擷。因為網(wǎng)絡,人們認識世界之大千奇百怪,而自身多么渺小,人們會緊張,緊張自我狹隘無知;因為網(wǎng)絡,人們了解他人的優(yōu)秀和努力,而自身多么平庸,人們會焦慮,焦慮自我懶散無能。
人們通過網(wǎng)絡認識了世界,但從此拉遠了與人的拒絕。信息越多,越擔憂自己知道的太少;退堂鼓敲起,眼到之處,每個人都比自己優(yōu)秀,挫敗感失落感油然而生;久而久之,開始影響生活,不會主動邀約,收到朋友邀請找借口拒絕;大多數(shù)時間寧愿坐在屏幕前避免焦慮加劇,只為獲得片刻的安全寧靜。
社恐是籠統(tǒng)概念,是由一種或多種焦慮造成的拒絕社交行為。尤其當下,短視頻霸屏,由于視覺沖擊力強,導致人們往往只看到他人優(yōu)點來衡量自身缺點,瞬間被緊張氣氛環(huán)繞,產(chǎn)生焦慮。不光有容貌焦慮,還有時尚焦慮,身材焦慮,年齡焦慮,職場焦慮等。似乎各方面皆不如人,干脆不用出去湊熱鬧浪費空氣。整天被這些焦慮環(huán)繞,出門簡直如上刑場,擱誰都要社恐。
還有另一種形式社恐,算是時代特色。父母輩開始拒絕社交了,不邀親換友,寧愿窩在家里,甚至外出逃避聚會,這是以前聞所未聞的。因為交流過于便捷頻繁,人們八卦家長里短空前盛況,盡全力展現(xiàn)自家優(yōu)點他家痛處,他家孩子離婚了,他家孩子未婚,他家孩子升官了,他家孩子賺多少。大量信息紛涌而至,人們總能從中找出比自己孩子優(yōu)秀的,一有對比就有傷害,就怕別人當面提起自家的不如意,開始社恐。
社交媒體作用類似放大鏡,實用不足,夸張有余。對抗焦慮,只有遠離。冷靜清醒后,學會利用、掌控,而不是被動隨波逐流。社恐對所有人,都是巨大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