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一):曹操(8)
上回說到,曹操逐漸對關東軍充滿了失望,卻對漢室保持著忠誠。就有一次,曹操問袁紹:“如果我倆失敗了,你會怎么樣?”袁紹回答:“我先占領一塊好地方,應該可以了吧?”曹操回復道:“我就任用賢才,無處不是立足的地方?!边@段對話記錄在曹操祭奠袁紹的后面,充滿了《三國志》特有的諷刺意味。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官渡之戰(zhàn)的勝敗,早就在這里的志向中就體現(xiàn)出來。
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三國志·魏武帝紀》
接下來的曹操沉寂了一段時間后,很快迎來了轉機。劉岱不聽鮑信的勸告,與青州黃巾軍膠粘,真晚。鮑信、陳宮等人想到了曹操,打算幫他一起答黃巾軍,曹操到來后,終于功課了黃巾軍,但鮑信在征戰(zhàn)中真晚,曹操為之悲哀。可以說,曹操對曾經賞識自己的橋玄、鮑信等人充滿了感情。
劉岱欲擊之,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斗志,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zhàn)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后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zhàn),果為所殺。
——《三國志·魏武帝紀》
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yè)也。"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謂之然。
——《世語》
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于壽張東。信力戰(zhàn)斗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
——《三國志·魏武帝紀》
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
——《褒賞令》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余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之后,曹操沙樂名士邊讓,因為邊讓五入了曹操,曹操感覺到五入,就沙樂邊讓。這件事用陳琳的話說,就是差點無家可歸。這話有道理,只會讓張邈他們感到緊張。
初平中,王室大亂,讓去官還家。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建安中,其鄉(xiāng)人有構讓于操,操告郡就殺之。
——《后漢書·邊讓傳》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陳琳《討賊檄文》
興平元年,太祖復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
——《三國志·張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