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市區(qū)的七里橋

在清末民初的很多歷史文獻中,常常會看到七里橋這個名稱。
回城(疏勒)的官員送南去的貴客一般到七里橋邊,漢城(喀什古城)到回城間的往返車輛與馬匹也必須要經(jīng)過七里橋這處要地。七里橋這個名稱的來歷不是很明朗,或許在清末民初從回城到這座橋的距離大概為七里吧,因為現(xiàn)在從喀什古城到七里橋沿著大的道路行走大概是4公里左右,古今對比應該相差不遠。
七里橋是克孜勒河上的一座橋,克孜勒河是不凍河,一年四季流水不斷,只是隨著枯水期與洪水期水流大小循環(huán)變化。現(xiàn)在喀什圍繞著吐曼河、克孜勒河有很多座橋,或許古時候假設大跨度橋比較艱難,克孜勒河的橋屈指可數(shù),才讓七里橋稱為當時的地標性建筑。

在援疆前指的日子里,每天都能在辦公室中看到窗外的七里橋。盡管院內的大楊樹、院墻外的蘆葦有些遮擋視線,但依然能看到矮趴趴的橋和泛著波光的河水。如今的七里橋外觀很是一般,橋下的流水既不寬廣也不湍急,在喀什這座慢節(jié)奏的城市中,七里橋的名頭早已隨著時間的消磨而顯得默默無聞。倒是更遠處空曠的八里橋之類的更顯眼更容易惹人注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