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色調(diào),調(diào)出天臺制服少女清爽夏日色調(diào)
LR和PS調(diào)出天臺上拍攝的室外人像清爽夏日的色調(diào),整篇教程不難,只要確定了調(diào)色方向,還是很簡單的,參數(shù)不中要,要清楚畫面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需要去補什么,結(jié)合整個畫面色彩均衡,不要往一種顏色偏移太多,把握好一個度,整體就會事半功倍
效果圖:


首先,說一下拍攝時間以及器材。
這套片子,我只拍了半小時左右,夏天八月底,下午五點半左右來到天臺,六點鐘收工,也就是一天里陽光最柔和的半小時,
這時候既能拍出陽光的感覺,又不至于光線太猛烈在臉上形成奇怪的光線。
而在器材方面,我選用的是小龍炮(騰龍70-200 2.8 a001)作為鏡頭,長焦鏡頭能帶來很好的虛化和壓縮效果,
能很好的把背景中參差不齊的樓房過渡掉,形成比較干凈的畫面。
然后,就開始我們的后期分析吧!
首先,我們打開RAW源文件(在PS的ACR插件上),嗯,索尼的原片黃得發(fā)慌,這圖要是給妹子看到了
肯定會被打死然后再也不能約拍了,所以,趕緊和西瓜兄學(xué)學(xué)調(diào)色是明智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下我們想要的最終效果。
藍色的背景,藍色的制服,清涼感,我腦里首先就想到了一幅明亮的青藍色的畫面,
那么,調(diào)色主要方向就來了,亮和藍。
那么,我們在曝光這一欄里面就可以有初步調(diào)整了
我們把色溫稍微降低一些,讓畫面不那么黃,然后適當(dāng)增加曝光和對比度,去除灰蒙蒙的感覺,
降低高光和白色色階是為了找回高光細節(jié),陰影提高同理,而降低黑色這個是根據(jù)畫面實際情況,
把畫面黑色部分加深一些讓畫面更“”實一些。
這么下來,基本的調(diào)子也差不多了,就是畫面青青藍藍亮亮的,一種清涼夏日的感覺。
曲線,就是日系萬用的“S”型曲線了,提陰影壓高光,進一步提取細節(jié)。
至于RGB通道的曲線我就沒去動了,這種比較自然清(tang)新(shui)的調(diào)子一般還用不上通道曲線。

在HSL欄目里,其實這張圖也沒有多少需要大幅度改變的顏色,色相中我就只把橙色往左偏,為膚色加一點紅潤,
淺綠色和藍色往右,把畫面中比重最大的青藍色調(diào)偏冷些,其實也是為了再次修正一下索尼黃Σ( ° △ °|||)︴

飽和度中就是減少了橙色飽和度,使膚色更白皙
至于明亮度那一欄這次我沒動,喜歡膚色更亮白的朋友們可以試著把亮度里的橙色往右拉,增加橙色的明亮度。
接著就是色調(diào)分離這一塊,這一塊我仍然是給高光區(qū)加了青色,讓畫面的青藍色更多,
同時給陰影部分加了橙色,中和一下整體色調(diào)
(一般分離色調(diào)都可以分別加上互補色使畫面的色感更豐富,尤其在光影片中,大幅度加入互補色會有不錯的效果)
色彩校準(zhǔn)頁面,這里也是一個二次修正的地方,其實到了這一步都是瞎調(diào)了,
我主要是想著把畫面的黃色再往紅偏,青色再往藍偏,參數(shù)大概就是這樣,
可以跳過的一個步驟

然后,就可以正式進入PS啦!

其實整體畫面已經(jīng)差不多了,后面的調(diào)整也只是小幅度的調(diào)節(jié),不是特別明顯,
總之我先用可選顏色給畫面的白色部分再加了青藍色,
步驟如下面幾個圖:




同樣,我也用色彩平衡繼續(xù)給畫面添加青藍色調(diào),在高光部分加青和黃,陰影部分加了紅和藍,
這樣同樣也是用了互補色使畫面顏色更均衡以免往一個方向偏太多



然后,我們蓋印一個新圖層(ctrl+shift+E)

色彩上已經(jīng)完成了,然后就是給畫面稍作潤色,尤其是皮膚,需要更加光滑有潤一些,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我們就需要給畫面疊加一層柔焦。
首先,我們選取整個畫面的高光部(ctrl+shift+2)

然后復(fù)制圖層(ctrl+j)

對這個圖層進行一次高斯模糊(濾鏡->高斯模糊),像素我用了35


然后把得到的模糊圖層的混合圖層模式改為柔光

可見畫面立刻油潤了不少

然后就是最后的色彩調(diào)整,我再一次把橙色黃色往紅偏,青藍色往右偏,
并且把這三種顏色的飽和度都降低了,增加了他們的明亮度,使畫面更加清爽。
這一步我是用內(nèi)置的ACR(adobe camera raw)濾鏡完成的,只有PS CC系列才有內(nèi)置的ACR濾鏡哦!
沒有這個濾鏡的也可以通過可選顏色來完成這一步




完成:

整體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色調(diào),方向?qū)α司涂梢哉{(diào)出,多多練習(xí)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