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少有戰(zhàn)勝秦軍的名將,秉公執(zhí)法,從收稅小吏轉(zhuǎn)變?yōu)橐淮麑?/h1>

當我們面對強敵時,我們常會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可是我們很少知道勵志名言,原來出自他之口,他就是趙國名將趙奢。

對于趙奢,大家可能更加熟悉是他的兒子——紙上談兵的趙括。
像趙奢這樣少有戰(zhàn)勝秦軍的名將,為何卻養(yǎng)出了一個葬送趙國精銳的兒子呢?
還有趙奢是如何從收稅官成為一代名將呢?
今天我們就帶著兩個問題,來好好了解這位趙國名將的一生吧!
一、秉公執(zhí)法的官吏
趙奢,嬴姓,趙氏,生卒年不詳,原來是趙國征收田租的官吏。

有一次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仗著自家是貴族,不肯繳納。

趙奢也沒有慣著他們,他按照趙國法令,依法處治,將平原君家九個當權(quán)管事的人全殺了。

平原君趙勝聽說此事后,大怒,就派人把趙奢抓到自己府上,準備殺了泄憤。
面對著斧鉞加身,趙奢絲毫不顯得慌張,反而趁機勸說平原君道:“平原君,您是趙國的公子,要是您都縱容家人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那么法令威懾必然削弱。
一旦法令威懾削弱,國家就必然衰弱。
一旦國家衰弱了,諸侯就會出兵來犯。
一旦諸侯出兵來犯,趙國必然滅亡,到時您靠違法取得的財富,還能保留嗎?
如果您以自己的地位和尊貴,帶頭垂范,就能使法令得以貫徹。
法令貫徹了,國家上下就公平。
一旦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
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quán)根基穩(wěn)固了。
而您身為趙國公子,難道不會被天下人所敬重嗎?
孰輕孰重,還望您三思?!?/strong>
趙奢一份話,把平原君趙勝說得心服口服,趙勝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稅吏還是一個人才。
趙勝立刻持刀的小人下去,并且將趙奢奉為上賓,最后還把趙奢舉薦給了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見到王弟趙勝舉薦,便十分放心地任命趙奢為田部吏,讓其掌管全國的賦稅。
在趙奢擔任田部吏期間,他依法收納各地賦稅,這樣趙國賦稅顯得非常公平合理。
不僅百姓富足了,國家府庫也得到了充實。
趙奢并沒有在田部吏的位置上一直干下,而是一次機遇的到來,使得他從管理賦稅的官員變成帶兵的將領。
二、展露武功的將領
使趙奢身份發(fā)生轉(zhuǎn)變的機遇很快就到來了,在樂毅伐齊,趙惠文王也想伐齊了。
首先趙惠文王想讓廉頗為將,可惜被廉頗拒絕了,于是趙惠文王就找來平原君趙勝商量,自己想要伐齊,何人可為將。
平原君趙勝就推薦趙奢,趙惠文王對此有些猶豫,畢竟趙奢沒有帶兵打過仗,伐齊能否取勝就沒有了保障。
平原君趙勝就以趙國不能只有廉頗一位名將為由,勸說趙惠文王可以試一試,如果成功趙國就又多了一位能打?qū)㈩I,如果失敗了,也無傷大雅,就只當是一次嘗試罷了。
于是在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讓其率軍伐齊。
目標是齊國的麥丘城,可是麥丘城的守軍提前知道趙軍來攻的消息,早就做好了防守準備。
等到趙奢率軍到達麥丘城下時,麥丘城早就嚴陣以待了。
加上麥丘城以城墻堅固著稱,趙奢是久攻不下。
在邯鄲的趙惠文王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他立馬下令趙奢必須在一個月內(nèi)拿下麥丘,否則提頭來見。
面對著易守難攻的麥丘城,趙奢是一個頭兩個大,如果草草撤軍,等待著自己的不僅是恥辱,還有死期。
就在趙奢一籌莫展之際,他的兒子趙括登場了,他首先勸諫其父放棄強攻的打算,然后給出自己的建議,那就是圍而不攻,讓其不攻自破。
趙括提出此策理由是,經(jīng)過他多日來到觀察,他發(fā)現(xiàn)城墻上的守軍已經(jīng)出現(xiàn)面瘦肌黃的情況,估計城中的糧食已經(jīng)不多了。
等到糧盡之時,麥丘城便能不攻自破了。
趙奢聽完之后,大悅,立即采納趙括的建議。
城中的齊軍見到城外的趙軍在沒有攻城的跡象,齊軍守將就想派兵突圍,尋找援軍。
可是幾次突圍,都被趙軍打回了去,不僅齊軍沒有突圍成功,反而讓一些齊軍成了趙軍俘虜。
面對俘虜,無論趙奢如何嚴刑拷打,都沒有問出城中情況。
趙括見到父親硬的不行,于是決定來軟的。
對于那些俘虜,趙括不僅不嚴刑逼問,還以禮相待,給他們衣服和食物。
幾天下來,有位被感動壞的俘虜偷偷告訴了趙括麥丘城內(nèi)的實情,其實城中糧食早就吃完了,之所以還不投降,一是懼怕趙軍報復,二是想等待援軍到來。
聽完這番話,趙括不僅十分大方地給這位士兵幾袋糧食,還把之前抓來的俘虜們放回了麥丘城。
等到俘虜們回到麥丘城后,就到處贊美趙軍的仁慈,不僅優(yōu)待他們,還給他們飯吃。
弄得城中百姓們半信半疑的,守城齊軍的軍心也開始動搖了。
為了穩(wěn)定軍心,阻止“謠言”的傳播,齊軍將領把回城的俘虜們統(tǒng)統(tǒng)抓了起來。
當城中百姓發(fā)現(xiàn)回城的俘虜們突然就消失后,就變得人心惶惶的,是戰(zhàn)是降,在城內(nèi)發(fā)生了 很大的分歧。
于是趙括決定再加把勁,他命令趙軍用投石車,把糧食投給麥丘城內(nèi)的百姓。
趙軍聽到命令都詫異,自己的糧食送敵人吃?這不是讓城內(nèi)齊軍吃飽來打自己嗎?難道趙括是瘋了不成?
雖然趙軍很疑惑,但是趙奢下令必須服從命令。
城內(nèi)得到糧食的百姓紛紛對趙軍感激涕零,一時間,整個麥丘城都在瘋狂趙軍投食的行為。
城內(nèi)的民心早已投靠趙軍,哪怕齊軍將軍勸說百姓,這是趙軍詭計,百姓們也不聽,再這樣下去,齊軍將領明白麥丘城遲早會守不住。
于是齊軍將領派人將趙軍投入城內(nèi)的糧食,強行奪了回來,并悉數(shù)奉還,同時派使者在告訴趙奢不要耍什么詭計了。
可是,趙奢不僅拒絕和使者見面,還往常一樣繼續(xù)給麥丘投食。
為了徹底斷絕城內(nèi)百姓投降的念頭,齊軍將領決定下戰(zhàn)書,誓要與趙軍一決雌雄。
非常尷尬的是趙軍根本沒有理會齊軍下的戰(zhàn)書,照舊圍而不攻,留著齊軍在城門前風吹日曬的。
等齊軍回城后,趙軍就依舊往城內(nèi)投食。
沒過多久,城里傳來消息,士兵刺殺了齊軍將領,百姓們打開城門投降了。
就這樣麥丘城,就在趙括計策下,不攻自破了。
趙惠文王看到趙奢不僅在期限內(nèi)拿下麥丘城,而且還是再怎么小代價下拿下的。
趙奢如實向趙惠文王匯報了趙括在此戰(zhàn)中的功勞,于是趙惠文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父子二人。
從此趙括之能深深落入到了趙惠文王的心里。
雖然趙奢此次統(tǒng)兵獲得了勝利,但是并沒有打出自己的名聲。
可是命運總是眷顧有才能的,讓趙奢一戰(zhàn)成名的機會馬上就要來了。
三、閼與之戰(zhàn)的功名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國以中更胡傷為將,借道韓國,攻打趙國的閼與(yān yǔ)。
趙惠文王趙何就在朝堂詢問是否該派兵去救閼與。

主將廉頗認為不該去救閼與,理由是邯鄲離閼與道路很遠,而且閼與的山路是又艱險又狹窄,難以援救。

偏將樂乘也認可廉頗說的有道理。

唯獨趙奢認為可救,于是上前答道:“大王,閼與雖然道遠地險路狹,但是這對于趙軍如是,對于秦軍也如是。
某將以為這就譬如兩人在狹窄地勢決斗,地勢對雙方都不利,這時能決定雙方勝負,關(guān)鍵在于誰更勇猛。
某將以為趙軍之勇武絲毫不遜于秦軍。”

趙惠文王聽后大感振奮,于是任命趙奢為將,讓其領兵前去救援閼與。
可是趙軍離開邯鄲三十里后,就安營扎寨了,同時趙奢還在軍中下達將令:“凡有以軍事為名進諫者,斬?!?/strong>
秦軍主將胡傷除了派兵攻打閼與外,還派兵駐扎在武安西邊,以防趙軍從滏口道前來救援閼與。
可是趙軍在邯鄲不遠處就扎營,不僅沒有進攻在武安西邊的秦軍,還在原地停留二十八天,一點救援閼與的樣子。
秦軍主將胡傷都搞不清楚趙軍主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于是就派遣間諜潛入趙軍營地探測。
不出意外的是秦軍間諜被趙軍抓獲了,可是令人疑惑的是趙奢沒有殺掉秦軍間諜,反而好吃好喝招待他,然后把他遣送回去了。
秦軍間諜回去后,立即把情報向秦軍主將胡傷做了匯報,胡傷聽后,大喜道:“這位趙軍主帥不過如此,離開國都三十里,軍隊就裹足不前了,而且還增修了營壘。
看樣子他沒有打算救閼與,從此閼與就不再是趙國的國土了。”
當趙奢把秦軍間諜遣送回去后,他就下令讓趙軍卸下鐵甲,輕裝快速向閼與進發(fā)。
趙奢帶著趙軍一路向北,避開秦軍視線,通過山間小道,兩天一夜就到達了前線。
然后趙奢下令讓善射的騎兵離閼與北面五十里扎營。
當趙軍軍營筑成后,秦軍才知道了趙軍援軍已經(jīng)趕到了,于是秦軍主將胡傷立即放棄了攻打閼與,并立刻率軍向趙奢的營地趕來。
此時,一個叫許歷的軍士請求向趙奢對軍事提出建議,趙奢看著地圖,沒有做任何思考,就下令道:“讓他進來?!?/strong>
許歷進來,行了軍禮:“將軍,秦軍肯定沒有想到趙軍會如此迅速達到這里。
他們必定會率軍前來對敵,而且士氣很盛。
將軍此時最應該做的是集中兵力嚴陣以待,如果主動出擊,面對強勢的秦軍,必然難以取勝?!?/strong>
趙奢抱拳答謝道:“先生,多謝賜教?!?/strong>
許歷淡然答道:“將軍,曾下將令,說有以軍事進諫者斬,如今我犯了軍規(guī),請求將軍將我軍法從事吧?!?/strong>
趙奢也是淡然一笑:“此事不急,等回邯鄲以后再說吧!”
許歷明白趙奢話中的意思,于是再獻一策道:“將軍,北面山頭地勢,若能先占據(jù)北面山頭,那么我軍必然勝算大增?!?/strong>

此策與趙奢不謀而合,于是立即派出一萬人迅速占領了北面山頭。

得到胡傷率領秦軍趕到時,只能從下往上進攻在北山的趙軍。
而趙奢則憑借地勢,居高臨下,猛擊山下的秦軍。
不久,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趙奢夾擊秦軍。
秦軍逐漸難以抵擋趙軍的進攻,最后死傷過半,大敗而歸,于是閼與之圍遂解。
從此趙奢也因閼與之戰(zhàn),一戰(zhàn)成名,也是少有趙軍戰(zhàn)勝秦軍的戰(zhàn)役。
為了表彰趙奢,趙惠文王賜封趙奢“馬服君”,并擔任許歷的國尉。
由于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從此其子孫以“馬服”為姓,后來又改為單姓“馬”。
在趙奢成名之后,還有那些記載呢?
四、去世不詳?shù)暮罄m(xù)
可以說史書對于趙奢主要記載,就停留在閼與之戰(zhàn)上了,之后趙奢就再沒有在史書上出現(xiàn)過了。

然后就是關(guān)于他兒子趙括的了。
至于趙奢的去世,時間應該發(fā)生在長平之戰(zhàn),也就是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
要不然掛帥的就不再是趙括,而是趙奢他自己了。
縱觀趙奢一生,從得到平原君賞識開始,他的人生就發(fā)生了變化,除了他才干出眾外,還有就是機遇了。

對于“紙上談兵”的趙括,根據(jù)在麥丘之戰(zhàn)的表現(xiàn),其實并沒有史書那么無能,在長平之戰(zhàn)的慘敗,是不完全怪趙括指揮無能的,只能說白起作為戰(zhàn)神實在太厲害,還有趙國在情報方面在秦國方面完全是透明的。
在戰(zhàn)國決定國家興盛存亡的關(guān)鍵,還是國力,雖然趙國不缺名將,但是趙國國力始終比不過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