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口氣記住所有景觀前沿

大家好,我是小螞哥。這次我們聊一個難度非常大的話題。很多小伙伴在復試和面試的時候都會被問到各種景觀前沿的問題。
小螞哥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專門總結了這幾年比較流行的前沿和理論。但我和你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啊,這么多拗口的理論和玄之又玄的技術小螞哥一樣也記不住。
如果你很能讀文字的話,這篇文章可能更適合你,公眾號添加“antsla”,搜索“楊銳”就可以查看了。

那么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能夠大致記住這些前沿,以至于在急用時不會啞口無言呢?
sure,小螞哥就是為大家實現(xiàn)愿望的。首先我們知道景觀或者說風景園林從小了說是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從大了說是解決社會發(fā)展帶來的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是不是很厲害)


既然是前沿,那基本上都是從大的社會層面著手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效益最大化。
好,知道了這些我們只需在頭腦里面想象一幅場景,從左到右分別是老工業(yè)城市,新興大城市,城邊鄉(xiāng)村,自然風景區(qū)。記住這是有明確的先后順序的。

道理大概是這樣的(以下解釋僅供參考,為的是讓你好理解,你可以想象成任何一塊地方),社會不管怎么發(fā)展都是有一定的套路的,比如我們目前正處在后工業(yè)時代,老工業(yè)城市大多都已經衰落,我們熟知的底特律破產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個時候當權者基本上都會選擇另外選擇一塊地重新開始,這樣建設成本是最低的,所以一般在老工業(yè)城市的旁邊就會產生一些新興的大城市,倚靠第三產業(yè)和服務業(yè)快速崛起并且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在新興城市旁邊有大片未開發(fā)的村莊和土地,這里地廣人稀,環(huán)境優(yōu)美。

而從村莊向未開發(fā)的地區(qū)望去,自然環(huán)境因為沒有人的攝入美麗而脆弱。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社會形態(tài)模型。我們記憶景觀前沿只需要將上面四塊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用合理的方式化解或者緩解就可以啦。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對于老工業(yè)城市,全部拆除的成本太高,如何讓工業(yè)遺跡和居民和諧相處是景觀師要考慮的重點,而且工業(yè)區(qū)的土壤一般都被污染,我們稱為“棕地”。所以對于后工業(yè)城市“棕地治理”就是主要的手段。德國的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既保留的大工業(yè)的痕跡又提高了周圍居民的生活品質。近些年用景觀都市主義的理念來處理棕地也是一個大的趨勢。


老工業(yè)城市和新城市不一定是兩個,也可能是一個城市的兩個區(qū)。
所以近些年提出的“城市雙修”就是針對于這類城市的靈丹妙藥。老城市的老毛病需要“城市修復”,新城市出現(xiàn)的小問題需要“城市修補”

讓我們邁進第二張圖。是不是新城市建設就沒有問題了呢?恰恰相反,新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問題會更加的復雜。所以基本上景觀前沿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處理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帶來的問題上。


比如大城市過多的混凝土造成排水不暢,城市內澇。但高樓都建好了,總不能拆了吧,所以這時候我們引入了一個LID的概念(低影響度設計和開發(fā)),采用局部點的改造不大動干戈,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我們熟知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概念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城市在發(fā)展中人的需求也很重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人的精神需求大大增加,人們渴望在大城市也能享受到自然綠意,所以城市綠道或者叫慢行交通空間被提了出來,它試圖在城市中增加人行走的專用道路,讓人們在城市中放慢角度,愜意生活。(好吧,真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另外有些人已經不滿足于街邊小巷的步行系統(tǒng),他們想要更多的綠化,更自然健康的環(huán)境,所以“公園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去過成都的朋友可能都有這種感覺,成都就是一個嵌在公園里的城市,到處都有公園,到處都綠意成蔭。

另外針對于城市還有一個前沿概念那就是“大市政+風景園林”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把風景園林師推到城市規(guī)劃中去,讓我們從城市設計的一開始就介入,這樣就能避免或者預防很多城市問題的發(fā)生。(但愿我們的地位能夠有所提升)


第三張圖畫的是城市周邊的村落,城邊村在社會發(fā)展中原來只能等著被大城市的發(fā)展所吞并,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讓村落小鎮(zhèn)形成各自鮮明又不同的個性,比如A村主打周末親子農耕游,B鎮(zhèn)打造農副產品一條街,這樣既保留了村鎮(zhèn)的歷史,又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特色小鎮(zhèn)”被提了出來。這幾年很火的“民宿”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做的如火如荼。


最后我們來看第四張圖,當我們越過村莊,到達沒人開發(fā)或者說很少人來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這里可能是一望無際的森林,也可能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不管是什么它們都擁有最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最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以我們提出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等概念,雖然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在1832年就已經提出,但直到最近我國才開始重視“國家公園的建設”。2013年我們國家才提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并設立了10個國家公園試點。所以“國家公園”雖然這個詞不新鮮了,但在我國依然是一個景觀前沿。

黃石國家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好了,各位同學4張圖我們就可以記憶大部分的熱點和前沿,這樣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這期就到這里吧,我是小螞哥一個熱愛景觀的人,我們下期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