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守是日本的還是中國的?


?
1
有朋友給我看大陸一些寺廟附近推銷“御守”的廣告。
招牌也大喇喇地寫著御守。
我一看,非常吃驚。
御守,不就是日文嗎?
怎么大陸的古寺街區(qū),在賣日本御守?
這是什么東西?
?
2
御守是什么?
日文守り(mamori),是「守護」、「保護」的意思。再加上御字后(omamori),代表敬語的形式。
在日文中,其實就是護身的意思。
來歷,當然就是中國的平安符,護身符。
就是中國傳入的。
而御守這兩個雖然是中國字,卻不是中國自己的用法。
?
3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開始不斷的中國化。
而日本佛教是從中國傳入的,人所共知。
所以,日本寺廟的元素,絕大多數來自中國。
包括平安符跟求簽,都是中國元素。
中國人會去廟里,為自己或家人求平安符或護身符。
日本人去廟里買御守。
如今,大陸古寺街區(qū)賣御守,是忘記了中國人自己的文字?
還是文化斷層,不知道應該怎么稱呼平安符?還是追隨哈日族?
當地的管理單位,或是寺廟,要不要提醒一下?
?
4
也許我孤陋寡聞,也許我不學無術。
但御這個字,在中國,可是皇上專用。
平安符怎會稱之為御守呢?
即使在臺灣這樣媚日的地方,我真沒見過寺廟使用御守這兩個字。
信徒可以求平安符。
寺廟的文創(chuàng)部門,也有通用的平安符,護身符可以買。
但大家都知道御守這兩個字是日文。
大陸的古街區(qū),是不知道呢?還是刻意模仿日本寺廟呢?
不論是無知,還是模仿,都讓人心痛。
?
5
很多日文,雖是漢字,但不是中國用語。
就如同,鳥居就是日文。
盡管鳥居的來源,也是源自中國的牌樓。
日本和服也是來源于中國。
但總不能拍唐朝戲劇,讓演員穿和服上陣。
畢竟已經日本化了。
?
6
真正求平安符跟求簽,是有一個虔誠的宗教儀式的。
中國式的平安符與簽詩,跟日本的也不一樣。
御守是御守,平安符是平安符。
怎能亂了套?
?
7
日本跟中國有時差。
有人跟我說,大陸有些寺廟為了日本觀光客,也為了中日友好,甚至改變鐘聲的時間,以日本時間作為敲鐘的時間。
這,寺廟的尊嚴何在?
不禁想到,蘇州寒山寺的古鐘,就是“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那口古鐘。當年被日本奪走,至今沒有歸還。
我感到深深的悲哀。
?
8
我們發(fā)現今年原本有20個城市要辦日本夏日祭。
現在已經紛紛取消了。
可是,大家知道夏日祭為什么不該辦嗎?
知道夏日祭是日本傳統節(jié)慶嗎?
除了夏日祭,許多地方還舉辦“櫻花祭”。
知道這是日本人的用法嗎?
難道中國人沒有自己的用語嗎?
?
9
南京玄奘寺,供奉5個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zhàn)犯牌位。
寺廟住持的瞞騙早已破戒。
那么玄奘寺對于佛法與佛教精神與內涵、儀式與戒律,到底是不是連皮毛都不懂?
真是玷辱了玄奘寺這三個字。
這一切,代表什么呢?
?
10
其實,不單只是日本文化侵略的問題。
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的文化是不是有巨大的斷層?
如果不了解我們自己的中國文化,那么,怎么守護文化呢?
怎么傳承跟發(fā)揚中國文化呢?
我們棄之若敝屣的文化與傳統,轉個手,被別人偷走了。
(迪奧無恥的把中國傳統馬面裙謊稱是迪奧原創(chuàng),并且拒不道歉、不澄清、不下架)
?
11
然后堂而皇之地變成他人的精神文明與遺產,變成別人的傳承。
我們還喜孜孜地去膜拜別人的二手貨。
這真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自己。
日本人看見大陸寺廟街區(qū)賣日本御守,大概得意揚揚之余,就知道可以繼續(xù)日本文化侵略的步伐。
讓大和文化逐步占領中國。
所以,拜托,是平安符,不是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