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放在心尖上
杜牧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其人也。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有時候常常會發(fā)現幾近于“歷史重演”的情景,這些情景,時時都在發(fā)生。近日,吳孟超與袁隆平兩位“國士”相繼離世,令人無限惋惜;也在今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正式啟航,令人無限憧憬。
為國先者,“衣食所安,必弗敢專,以分人”。袁隆平與吳孟超自然是為國著想的“國士”,但在他們的背后,同樣有許多共產黨員在默默耕耘,將黨和國家的工作落實到人民群眾身上。事業(yè)是國家的,工作是自己的,實惠是人民的。政策是“衣食”,將應當有的“衣食”分給人民群眾才是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勝利的先決條件。
為政害者,“犧牲玉帛,必弗敢加,必以信”。人民群眾在履行對政府的監(jiān)督權時很嚴格,但大多數時候會很寬松,嚴格與寬松的標準在與所涉及的利益是否危及自身,當危害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便會維護自己的利益。當官發(fā)財兩條路,與此相對的便是“一條路”的違規(guī)人員自然就像是穿了“兩面衣”,當一面臟了的時候,大可以換上另一面,保持外表的光鮮亮麗。
國之大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于當前的發(fā)展,在建黨100年之際,需要各方面勠力協(xié)作,不僅需要學習黨史凝聚思想,也需要落實各項政策決勝小康,更需要在十四五開始階段針對于各種問題、各種挑戰(zhàn)進行“必以情、必能察”的各種決策,讓100年成為新的起點,造就新的高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