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陷入能源危機,關鍵時刻韓國“雪中送炭”,未料白高興一場
自打美國對俄羅斯發(fā)起禁能源令后,制裁俄羅斯的同時也將歐洲國家推入火坑。伴隨著美國的一聲令下,歐洲也體驗了一把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要知道,歐洲大部分國家都依賴于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因此歐洲想要徹底與俄羅斯“斷絕”關系,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然而,當下的問題還沒得到妥善地解決,俄羅斯又宣布對保加利亞和波蘭國家停止供應天然氣,眼看著兩國直接被“斷氣”,讓其他歐洲國家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而就在這時,韓國突然對歐洲慷慨相助,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雪中送炭”是何為用意?莫非是能扭轉乾坤,歐洲可以“得救”了嗎?
據悉,韓國政府決定向面臨危機的歐洲地區(qū)提供政府儲備的部分液化天然氣,并稱目前冬天已經過去,韓國國內的天然氣供應比較穩(wěn)定,因此才會決定在不影響國內供應和價格的前提下,為歐洲提供部分儲備。但卻不愿意透露出供應的時間與數量。消息傳出后,很快便引來唏噓一片。早前,美國政府在2月份的時候曾要求韓國為歐洲供應天然氣,為的就是想讓歐洲能趁早脫離對俄羅斯的依賴,而韓國則以國內供應不穩(wěn)為由拒絕。而現如今韓國又改變立場大手一揮,支援!看起來更像是“煙霧彈”,這其中究竟還隱藏著什么秘密?
事實上,液化天然氣是韓國主要的進口產品,每年天然氣消費量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00%以上。也就是說韓國不僅不是能源大國,甚至還是全球依賴進口能源排名前幾的國家。而正是這樣一個國家,卻試圖想要“營救”歐洲的能源危機,這看起來未免有些滑稽。更何況,近幾年歐洲國家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數量更是不斷創(chuàng)下新高,就算韓國一次性給歐洲提供一年的量,對于歐洲來說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看來到頭來還是白開心一場。這大概就是韓國為什么不愿意公布數據的重要原因了,就差沒跳出來解釋:我是被逼迫的。
如此一來,倒也不難看出韓國很可能是受到美國的威脅,被迫作出的決定。韓國顯然一開始是不想牽扯到其中來,才會拒絕美國早前的請求。而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國際局勢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韓國也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一方面美國不斷施壓,呼吁多國應當在歐洲能源方面出一份力,現如今韓國再以能源供應不穩(wěn)為理由蒙混過關也顯得有些刻意。另一方面韓國也想借此給美國表忠心,畢竟與美國唱反調的國家越來越多,恐怕再不做出點動作也將受到美國的冷眼相待。但沒有想到的是,韓國出手不但解決不了什么問題,還暴露出歐洲的現狀,想必歐洲能源危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地步,就連彈丸小國的相助都將感激不盡。(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