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成這些好習慣,讓你比同齡人看起來更年輕
雖說衰老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更不能控制人體衰老過程的發(fā)生,但誰不想把時間放慢一點?
不過確實也有一些辦法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讓我們不僅看起來更年輕,還能遠離疾病,保持健康的身體,更能讓人快樂。
養(yǎng)成好習慣,也許你也能讓自己看起來年輕10歲。

均衡營養(yǎng)膳食
除了會導致肥胖、癌癥和其他健康問題外,吃太多加工糖會加速皮膚的衰老,導致黑眼圈和皺紋。
讓果蔬和全谷物成為你日常飲食的主角。

注意防曬
適量曬太陽可以補充維生素D,對健康有益。
然而曬得太多,紫外線可能會加速衰老,出現(xiàn)皺紋、皮膚粗糙和老年斑等,甚至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室外的煙塵、汽車尾氣的污染物小顆粒、一氧化二氮等漂浮在空氣中,會加速皮膚色素沉著。
家里燒飯時的油煙也可能會增加面部和手部皮膚的皺紋。

可以適當做一些防曬措施。不僅是臉部要防曬,也別忘了手部防護。
使用一些抗氧化劑的產(chǎn)品,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損害,淡化色素沉著的斑點、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減少皺紋等。

早睡早起,睡飽7~9小時
熬夜工作、上網(wǎng)、玩手機、追劇,沒有足夠的睡眠是現(xiàn)代人最常犯的壞習慣。
據(jù)研究,睡眠最充足的狀態(tài)是至少7~9小時。睡不夠時,第二天就很容易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降低免疫系統(tǒng)、導致情緒暴躁易怒,事情也不順利。
長期睡眠不足還會增加抑郁癥、肥胖者、感染、心臟病和早死的風險。

試著保持早睡早起,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都精神飽滿。
睡眠是抗衰老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是身體休息和恢復的重要關鍵。
改善睡眠的小建議
作息規(guī)律:即使是周末也要按時睡覺和起床,不要睡懶覺。
放松:睡前一小時放松下來,準備睡覺。避免劇烈運動和電視、電腦、手機的強光。
睡前避免喝酒、喝咖啡和抽煙。這些會干擾入睡。
保持房間里安靜、昏暗,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讓身體動起來
運動是延緩衰老最好的方法之一。
運動改善身體肌肉、幫助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等,使自己更加年輕、充滿活力。
久坐不動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癥和早死的風險。

減少坐著的時候
可以設個鬧鐘,提醒自己每30分鐘站起來動一動。
站著打電話。
看電視中間播廣告、中場休息時,起來動動。
開車族把車停到離辦公室遠一些的地方,多走走路。
走樓梯,而不是坐自動扶梯或電梯。
做做打掃類的家務。

做一些讓心跳加快的有氧運動
每周進行150分鐘適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或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
舉重或其他利用自身重量的力量訓練,可以改善骨骼健康,降低骨質(zhì)疏松的風險,骨質(zhì)疏松也是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保持好坐姿,體態(tài)好更顯年輕
骨科醫(yī)師強調(diào),良好的姿態(tài)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高、更端莊、更年輕。
除非身體有意識地保持良好的坐姿,否則人坐在桌前都是彎腰駝背的模樣。
然而,一個好的坐姿不僅對健康有好處,也能增強自信,同時體現(xiàn)出積極、年輕的體態(tài),更能避免骨刺等現(xiàn)代文明疾病的出現(xiàn)。

愛笑讓人容光煥發(fā),哀怨會害人衰老
生活中難免有壓力。長期處于壓力中,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抑郁癥、免疫紊亂、偏頭痛、胃灼熱、惡心和許多其他腸道問題的風險。
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吧。
心理學家強調(diào),經(jīng)常保持微笑確實會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
當你快樂時,整個人會容光煥發(fā),比起憤怒、哀怨的表情讓自己看起來暴躁和衰老,微笑還能促進整體健康,讓人感覺更快樂。

壞習慣大多是在年輕的時候積累起來的。
如果年紀尚輕的時候不注意,依然我行我素,以后就會影響更大。
如果以上這些好習慣和自己平時的生活方式差太多,一下子要全部改正,可能會有些困難。
每次只要做些小小的改變,堅持下去,就能看到成效。

另外還有一些飲食方面延緩衰老的小建議。具體怎么吃?下期繼續(xù)分享。
參考資料:
1. 年紀差不多,為何有人顯得年輕很多?10個延緩老化的好習慣. 50+
2. 7 Daily Habits You Can Form Now to Help You Age Better Later. Health Care
3. Tips on How to Slow Down Aging. Thorne
編譯?| 創(chuàng)語生命編輯部?編譯小組
聲明:本平臺自始以來旨在向大眾傳播醫(yī)學健康信息。本平臺發(fā)布的內(nèi)容來源于國內(nèi)外公開媒體報道的綜合整理,僅代表相關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相關內(nèi)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yè)醫(yī)療指導,不應視為診斷、治療建議,也不代表產(chǎn)品功效。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yī)學健康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煩請權(quán)利人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