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窩花臉說北京中軸線:社稷壇(北京中山公園)
社稷壇位于北京西長安街天安門西側(cè),面積約360余畝,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與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沿襲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的禮制建造。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在園內(nèi)拜殿(今中山堂)停放靈柩,舉行公祭。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qū),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


拜殿(中山堂)位于祭壇北,是社稷壇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皇帝祭祀日遇風雨行禮的地方?!侗本┕沤ㄖ酚涊d:“史料中未發(fā)現(xiàn)被毀或重建的記錄,可能是北京現(xiàn)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

社稷壇祭壇(五色土)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位于內(nèi)壇核心區(qū),上層按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中黃,鋪設(shè)五色壇土,俗稱“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萬物之本,象征領(lǐng)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壇臺中央立“社主石”,亦稱“江山石”。明清兩朝皇帝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舉行祭祀儀式,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蘭亭八柱亭內(nèi)有一塊石碑和八根刻有文字的石柱。正面刻有晉永和九年《蘭亭修褉圖》及《題記》,陰面刻有清高宗御制詩,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中的一個景點,1917年從圓明園購買運來。
“蘭亭八柱”上所刻的是我國歷朝書法大家柳公權(quán)、虞世南、褚遂良、董其昌、馮承素及乾隆帝臨摹的《蘭亭集序》帖。2009年公園加玻璃罩予以保護。

外壇墻周長約為2015米,天安門內(nèi)西廡正中為社稷街門,東向,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端門內(nèi)西廡為社左門,黃琉璃瓦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社稷壇東北門在午門前闕右門之西,原為黃瓦三座門,經(jīng)過改建,已失去原狀。

社稷壇(北京中山公園)是北京中軸線14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項目之一。
思窩:花臉
釘個思窩,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