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更聰明的學習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如果要給“天才”頒個獎,那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定在提名名單上。?
我們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一定非常特別,可能容量特別大,所以能思考更多的東西,也可能是大腦溝回非常多,能探知很多奧秘,但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卻發(fā)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真的非常普通。?
那為什么他能如此天才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影響人類智力的因素,智力除了和知識結構有關外,還和知識的表征形式有關。?
所謂知識表征,就是指信息在人腦中的儲存和呈現方式,它是個體知識學習的關鍵。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根據自己對知識的不同表征而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方法。?
舉個例子幫大家理解一下,比如你想要去旅游,首先你要確定目的地以及有沒有什么想去的景點,是自己一個人去旅游還是約好朋友一起出發(f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住什么樣的酒店,有沒有想吃的特色小吃。這是對問題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問題解決的思路。?
接下來,你要開始在網絡上尋找攻略以及別人的評價,有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步是最繁瑣的,因為攻略各有千秋,有好評也有差評,這就需要自己來比較挑選,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旅游方案。類比到孩子學習上,就是看到題目,但是腦子里有太多定理,一時間不知道哪個是最恰當的。?
大腦中的知識都一樣,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差別,就是因為儲存知識的形式不一樣。?
普通人是以表象,也就是具體的形象儲存在大腦中,雖然清晰但是非常雜亂,提取時就比較費時費力;
而聰明的人能夠以符號的形式儲存,這個符號可以表達這個知識區(qū)別于其他知識的特點,既簡潔又準確。?
表象表征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征知識,符號表征則是用語言、圖式和學科符號來表征知識。?
比如,孩子在初學數學時都是用實物代替數字,1不是概念的1,而是“一個蘋果”“一根香蕉”。1不是概念的1,而是“1個蘋果”“1根手指”。
所以要計算1+1=?,孩子先要在腦子里構想出“1個蘋果”的畫面,然后再想象出這個蘋果再加上另一個蘋果的畫面,最后在腦子里想象出“2個”蘋果的畫面,猜得出1+1=2這個概念。?
很多低年級的孩子會做“1個蘋果加上1個蘋果”,卻不會做“一個蘋果加上一根香蕉”,
就是因為他對數字的表征沒有符號化,如果他能理解“1”這個符號的涵義,那不管換成什么他都能迅速得出答案。?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大腦提取信息越快、越準確,那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換言之,智力也就越高。?
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有的孩子記住了某個知識點,但是不會使用,這時候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死記硬背”,并沒有理解這個知識。?
那我們大腦該如何儲存新知識才更容易理解呢?
這就涉及到知識和知識之間的組織和聯系,換句話說,我們要盡量用原來的知識經驗來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組合和聯結,這就是同化學習。?
比如你學騎電動車,在此之前你已經學會騎自行車,它們在掌握兩輪平衡上是一樣的,這樣你學起來就會非???。?
要想讓知識和知識之間便于組合,我們對知識的表征就要有一個從表象到符號,再從符號到表象的過程。?
在記憶術里,我們經常會用到這樣的方法。
知識和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組合和搭配,是知識表征的建構過程,它讓我們能又快又準的理解和記憶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