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大PK:A7III vs EOS R vs X-T3 vs Z7 vs BMPCC 4K
繼這篇關于佳能EOS R,尼康Z6,索尼A7SIII,你是需要還是想要?之后,沒想到還有更狂的評比!
Max Yuryev是YouTuber,粉絲11萬。他手上收納了五臺時下牛叉的產品,分別是索尼A7III、佳能EOS R、富士X-T3、尼康Z7以及BMPCC 4K(大家眼睛是不是都亮了起來!?)他對這些機器進行了低光照視頻測試,結果會鹿死誰手呢?
ISO 1600


對Max來說,這五臺相機的畫面都算干凈,他尤其喜歡索尼、富士、尼康的表現(xiàn)。不過在這個參數下,BMPCC 4K已經開始出現(xiàn)噪點了!不過BMPCC 4K是雙原生感光度的,ISO1600應該已經超過ISO400基準不少,但距離ISO3200還有一些距離,而且,畢竟是4/3英寸的,所以噪點可以理解。
大家應該一眼就能看出,它們之間的最大差異是亮度。Max強調所有的設定都是一致的,并同時提供波形圖:

ISO 3200

在這個參數中,可以看到索尼A7III表現(xiàn)相當不錯,畢竟它采用了全畫幅的感光元件,相信大家都知道,感光元件尺寸越大,對噪點的抑制也就越好,所以索尼表現(xiàn)好也是必然的!而富士X-T3和尼康Z7表現(xiàn)也不俗,不過Z7的畫面似乎過于平滑和去噪,有點磨皮的感覺。
至于沒有在上段沒有討論的佳能EOS R和BMPCC 4K皮要繃緊了~ 。
ISO 6400


通過對比,Max認為,從ISO 3200開始,佳能EOS R出現(xiàn)的噪點越來越多,而噪點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佳能EOS R 在拍攝4K時是中心裁幅的,它比不過下變換的畫質好,而且在 200% 放大后的細致度看,EOS R的表現(xiàn),甚至不如用4/3" 感光元件 的BMPCC 4K。
ISO 12800


在ISO12800下,可以看出,的確索尼大法好哇~ 細致度和抑制噪點是首屈一指的。至于BMPCC 4K 因為感光元件是 5機之中最小的,所以它的噪點是最多,也超出雙原生感光度的能力了。 而隨著ISO的提高,尼康Z7會出現(xiàn)一些藍色或紅色的光斑,看起來有點奇怪,這讓我們想起了曾經的尼康紅。

結論:
從這些圖片的比較當中,想必你心中有對這些產品的評價!但Max要強調,這只是其中一種比較的模式,不同的燈光、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解編碼器等,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最后老樣子,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