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搖滾一也許喜歡的人不多 但應該能深深吸引某些人1
這次二刷 ,我宣布了 這就是二次元新時代的搖滾圣經(jīng) ! 假如用我獨特的對動漫的點評方式,這是我值得用至尊原速觀看的 ,大部分動漫我都是二倍速 。至今使用原速觀看的屈指可數(shù) 第一集我就可以感受到聲優(yōu)的強大 ,小孤獨的聲優(yōu)青山吉能配的很喜歡 ,比如第一集的那個自卑配的就很自然 。除此之外 我搜了一下他配過的音聲 ,結(jié)果……不得不感慨一句 導演很會挑人 ,這個聲優(yōu)跟小孤獨設(shè)定很像 出道多年 但仍然沒有接到主役,終于熬出頭了呀 。伊地知虹夏的CV鈴代紗弓,我只認識他配過的白銀圭和克里斯汀娜 。涼的聲優(yōu)則是新人聲優(yōu) ,水野朔,但是出道巔峰。喜多郁代的CV長谷川育美算得上是重量級老前輩了 ,比如那個禍原死死美,《86不存在的戰(zhàn)區(qū)》蕾娜好像也是他 。好笑的是小孤獨的爸爸 后藤直樹的CV間島淳司,還真是個大牌 。廣井菊里的CV千本木彩花 ,也配過巨人里的妮法,天才王子里的芙拉妮雅,jojo的特里休烏納,史萊姆的朱菜 。伊地之里歌的Cv是內(nèi)田真禮,我真沒想到 ,誰聽得出來這個老阿姨是小鳥游六花 不得不說 這也是我的搖滾入門番 。本人是不怎么聽搖滾的 ,音樂也不怎么聽 。雖然本人實實在在的是個音癡 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夜晚 ,我看完孤獨搖滾,在網(wǎng)易云上聽了一整天 ,走出家門 ,星光璀璨,我大喊一聲 : 搖滾精神萬歲 ?。ㄩ_玩笑) 聊一聊總體的制作吧 動漫主要是由方文社改編 因此內(nèi)容不會有太大問題 ,制作組也很認真 在異世界多如牛毛 ,大多數(shù)都是一個套路 流量上去了卻越來越拉垮 的廁紙中 ,孤獨搖滾實在是一股清流 首先是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形式 日常向的動畫十分考驗制作組對劇情和分鏡的設(shè)計與統(tǒng)籌能力 ,要想讓一個故事 一個不好抓住觀眾注意力的故事,變得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放一些讓人興奮的元素 夸張搞笑的元素就很適合做興奮的元素。 動畫用夸張 無厘頭甚至是意義不明的方式表現(xiàn)了后藤獨在面對社交的時候產(chǎn)生幻想的時候的內(nèi)在與外在的變化 。通過上述方式動畫輕松和諧的氛圍 觀眾的注意力也會不斷的被拉回來 。 典型的貝斯笑話 ,買吉他買成了六弦貝斯 。找男朋友要避開3b,的就是貝斯手 貝斯手和貝斯手 。 取景真實背景 ,這就有一種虛幻與真實之間的臨界感 。在虛幻與真實間有一個很好的把控 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 比如有箱子的碰撞聲音 (第一集),涼和虹夏在喝飲料的時候都有吸管聲音 我曾聽到一些對孤獨搖滾的指控說自己并不能感同身受 。我看了之后很是悲哀 ,因為他沒有與自己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的共情能力 ,這樣的人既看不懂 三國演義 里的王侯將相,也看不懂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的貴族愛情 大部分萌豚番都是貼貼 ,但是孤獨搖滾卻反套路 ,不僅貼貼的畫面很少,而且還在有意刻造人物的疏遠 ,以及波奇的忽遠忽近 。從第一集波奇拿出了他的零花錢說拜托了 不要讓我打工 ,涼伸手拿零花錢說謝謝你 我會好好用的 。這里動漫和漫畫采取了不同的手法 ,漫畫采取了更夸張常見的輕松橋段 ,當涼已經(jīng)拿到儲蓄罐的時候 ,虹夏用紙扇打涼的腦袋 ,這是常見又輕松的 。動漫則更加真實 ,當涼伸手去拿的時候 虹夏拍他的手說不可以 ,這就是更加符合生活的 有距離感的做法。是朋友也止于朋友。(已經(jīng)甩莉可莉斯不知道幾條街了 ) 輕音少女與校園元素為主打 ,配合濃郁的青春氣息 ,側(cè)重于對校園生活的刻畫 。而孤獨搖滾真的是全篇圍繞樂隊講 ,主陣地也是在陰暗的live house ,有一種成年人的痛苦/氣息。 制作組的總作畫監(jiān)督更是廚力暴表,本身就自稱是孤獨搖滾的忠實粉絲 ,在制作番劇時用了極大的精力 。其他作畫者也或多或少的是孤獨搖滾粉 。根據(jù)梅原翔太的說法, 他共擔任了500~600卡原畫 而普通TV一集原話畫師都畫不到100卡 。第五集live其實是全手繪的哦 ,第五集也使用了創(chuàng)新性的真實的琴弦視角 ,鼓視角,水瓶共振畫面 僅僅是以上這些,孤獨搖滾就已經(jīng)是一個很能打的動漫了 。但是,他沒有止步于此 。 其次是情節(jié) 昵稱為“ぼっちちゃん”的后藤ひとり是一名喜愛吉他的孤獨少女。每天都自己一個人在家寂寞的彈奏著,出于某次偶然的機會而加入了伊地知虹夏所率領(lǐng)的“結(jié)束バンド”。在眾人面前不習慣演奏的后藤,是否能夠成為出色的樂團成員呢? 像是所有青春劇一樣,孤獨搖滾也講述的是一個救贖與成長的故事 ,但不同的是它的劇情平淡又無波動 ,救贖但不徹底 。到最后我們可以說小孤獨成長了 但又不能說他完全成長 仍然沒有擺脫社恐 。反而就是這樣平淡又源遠流長的符合現(xiàn)實的情節(jié) ,反而能真正勾連起青春的感受 。在勇氣中進步 ,有他人幫助, 但更依靠自己 。不同于輕音少女的爆發(fā)與完全的賣萌, 情節(jié)可以分為前六集是講的團體互動,以及波奇的個人生活 。6~9級是虹夏與波奇的互動 ,二者互相幫助 。第十到12級是文化季 ,喜多與波奇的互動。可惜的是涼這個角色并沒有認真塑造 ,或者說是戲份太少了 。也許可以發(fā)現(xiàn)另外三人的互動都有互相幫助和成長的聯(lián)系 ,而涼這個角色塑造的太完美了 ,很難“被”拯救 。這也許也是戲分少的原因 第六集是波奇醬挑戰(zhàn)孤僻的一次成長。波奇在“酒鬼”廣井菊里的幫助下,第一次在室外面對紛紛攘攘的路人進行即興演出。她內(nèi)心是害怕,緊張,為了逃避陽光”的叩問,她下意識地緊閑雙眼,很不得躲進陰暗的“成熟芒果”箱中。不習慣直面陽光的人,不會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芳文的世界,終究是充滿善意的,這個世界還是有好人啊!有兩個路人看見波奇醬如此緊張,于是就像光之巨人獲得大家力量的呼喚一樣,“加油啊!彈吉他的大姐姐!”波奇的內(nèi)心宛如陷入潮濕的泥譚,她在泥潭中掙扎著,同死寂的空氣呼吸著,她也想踏出泥潭,可是她無能為為啊!此時路伸手,奮力一拔,波奇的半個身子終于遇見了這光鮮的室外。當她靜開眼睛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這么多人!確實!此刻,之前偏居一隅的她居然成了舞臺的主角。 第八集我直接封神 。幾乎用了第七集一整集來鋪墊 。 你懂那種感覺嗎 。為了開演唱會 認真練習了很久很久 ,在街頭演唱上結(jié)交了兩個粉絲 。結(jié)果當天暴雨幾乎沒有幾個人來 。大部分來的幾個人都在臺下刷手機 。大部分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情 : “你聽過那個什么結(jié)束樂隊嗎 ” “沒聽過 ,不感興趣。 但還是得要看 真是無聊 。” 兩個粉絲千里迢迢的趕來 。結(jié)果,結(jié)果演出的時候演的稀巴爛 。別的不說 ,讓唯一期待你的,千里迢迢趕來的,真誠的,善良的人們失望了 。那種壓抑 絕望,真的不想體驗第二遍了 。 “期待你帥氣的演出, 把臺風都吹散 ” 這是怎樣善良的人啊 !我真是罪該萬死 請讓我用吉他切腹自盡 ! 而且,而且在開場前講的唯一一個笑話 ,臺下幾乎他媽的一個人都沒回應 。我他媽尷尬死了 。想鉆進芒果紙箱 ! 音不準,換氣位置錯,切分差點沒跟上,長谷川育美這首歌是如何排練才能故意唱到這種程度的??絕望的 我他媽的 ,忍著切腹自盡的痛苦 在這尷尬的氣氛之中 ,暫停了18次 才看完了這五分鐘的演出 [圖片 812.jpg] [圖片 813.jpg] ( 臺下的人全在看手機 ) [圖片 814.jpg] [圖片 815.jpg] [圖片 816.jpg] (唯一的兩個粉絲表情慢慢從期待變成失望 ) (小孤獨獨自用了一段長達30秒的極限炫技,挽救全場,重振士氣,我他媽聽到這個前奏差點從椅子上滑下來。太帥了 ?。∥衣忿D(zhuǎn)粉了 !) 覺得他不夠燃 那是你的問題 ,波奇的救場就等于阿根廷梅西本次世界杯的第一個進球 ,游戲中逆風輔助極限換打野 ,考試時寫卷子 遇到自己會的題 。 動畫這一段堪稱先抑后揚的教科書。因暴雨而冷清寥落的看臺,因緊張而功虧一簣的演出,壓抑、羞恥和不甘在蹩腳的樂聲中匯聚成洪流,將窒息的氣氛推至頂峰。一陣隱忍的沉默過后,爆發(fā)的吉他轟鳴恰似對無情現(xiàn)實的怒吼,強烈地宣示著生命應有的光芒。私以為“搖滾”的魅力正在于此。 分享結(jié)束バンド的單曲《あのバンド -Anime Ver.- (那個樂隊 動畫版)》: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2037054120&uct2=iWNhRiPFNdfZqbS%2Fi165qw%3D%3D&dlt=0846&app_version=8.10.21&sc=wm&tn= (來自@網(wǎng)易云音樂)(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小孤獨開場 ,在同伴演的稀巴爛后,用長達30秒的吉他炫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接著第八集用那種高潮過后的愉悅感馬上進入了家平淡的慶功宴 。在20分鐘左右進行了第二次虹波會談 。在這里虹夏發(fā)現(xiàn)了小波奇就是吉他英雄,小波奇說自己還不配英雄 ,虹夏笑著說出了他的經(jīng)歷 ,他的姐姐辭掉了樂隊的工作特地為他創(chuàng)辦了live house 。她的夢想就是組建當紅樂隊 ,有時候她也會想著,自己的夢想是不是太不切實際了 但是今天大家也一度喪失自信 ,可是即使處境再艱難 也總是替我們打破僵局的人 ,是你呀 小孤獨 。今天的小孤獨 ,對我來說真的就像英雄一樣 ” 在這種平淡又溫暖的交心下 小波奇終于找到了他玩音樂的目的 “想以吉他手的身份把讓大家珍惜的結(jié)束樂隊變成最棒的樂隊,啊……還有等變成人氣樂隊,紅起來之我想自行退學 ” “聽起來很沉重呢” “不過小波奇在,夢想一定能實現(xiàn) ” 一一“因為這是,Bocchi the Rock呀!” 對呀,孤獨搖滾這個故事就是孤獨的搖滾 ,就是波奇的rock ,就是波奇的搖滾呀! 波奇醬,你才是生活的主角呀 ! 我淚眼模糊,不知怎么就想起一句話 ,正處在青春里的人啊 ,除了青春,一無所有 。
(話說一想到主角團在下北澤這個地獄難度的地方發(fā)展 ,就……) 第十集,喜多的人物進步 ,從偽裝現(xiàn)充到承認自己的錯誤,努力練習,第十集中 本來小波奇把文化記的報名單丟到了垃圾桶里 ,但喜多卻報名上去了 ,并且謊稱報名單竟然掉到了垃圾桶里 還好我發(fā)現(xiàn)了 。 “其實我知道文化祭的報名班是被你丟掉的 ,但我卻擅自交出去了 ,非常抱歉對你撒這種謊 ” 我一開始沒怎么理解 后來想通了 在花式欺凌大國日本,惡意幫人報名來看人出糗的戲碼作為欺凌劇情確實已經(jīng)成定番了。一方面作者也將這種有些嚴肅的事情輕松化處理 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喜多的性格 第12集爭議較大,本該是爆發(fā)點的神回 但是喜多的個人solo不夠酷,小孤獨的滑管也不夠燃(滑音管吉他(Slide Guitar)是一種特殊的吉他演奏技法,它使用一個金屬或玻璃制成的“管”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手指按弦。演奏者將這個管放在琴弦上并沿著琴弦滑動,從而產(chǎn)生連續(xù)、流暢且具有特殊音色和表現(xiàn)力的音樂效果。) 這么做的好處是不會和第八話產(chǎn)生雷同感,壞處也顯而易見:本來預訂成為爆點的橋段在觀眾的眼里僅僅是開胃菜 ,當大家期待第三首曲子殺死比賽時整場live卻隨著波奇的一跳戛然而止,造成了相當大的落差感。 說個題外話 ,本來我的副標題是“搖滾精神永遠年輕 ”,但是想了想 還是改成了“也許喜歡的人不多 ,但應該能深深吸引某些人 ”。本身這句話就有強烈的小圈子感 ,將其他人排在外面 ,但我還是用了這句話 。 誠然孤獨搖滾有很多問題 ,網(wǎng)上隨便一搜就可以找到批評的回應 ,我想將其稱之為神回的自信也沒有了 。(中國的漫畫只能靠偶爾出幾位大佬撐撐場面 )但它本身執(zhí)著于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細節(jié)的人物刻畫 ,應當是給予稱贊的 。想到這里 ,其實他不是什么其他人眼中的神作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認為他至少也應當是與神作僅一步之遙 。 普通的搖滾確實是這樣的, 會以一個少女們成長結(jié)局的最完美的演出收尾 。但孤獨搖滾沒有這么做 ,他留給了我們遺憾 。學園季的表演很成功, 但似乎又沒有那么成功 ,波奇的那一躍很酷 但又有一點點蠢 ,到最后波奇有沒有進步 ,我不敢說 ,他貌似進步了 ,但直到最后還是個社恐 。 孤獨搖滾選擇了更個性的方法 ,這很冒險 ,但他成功了 。它沒有人物明顯的,那種躍進式的成長 。但卻讓我們體驗到了角色的不甘與焦慮,讓我們與角色共同邁過心中的坎 。 搖滾, 個性, 孤獨在某種含義上詞義相同 這很小眾 但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它以波奇的一躍,用一種強拽的方式回到日常。畢竟并不是所有的人的人生都是停止在巔峰時刻 ,演出結(jié)束 樂隊人士該開party 開party, 觀眾們該回家 各找各媽 各找各媽 。最后還是回歸了普通的生活 日常番本不就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好的作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能成功地把觀眾帶入作品的動畫環(huán)境,有一種情感穿越次元的奇妙體驗。本作無一例如,波奇的心理活動大部分是她自卑自己社恐產(chǎn)生的幻想,如不能為團隊盡一份力而不能演奏好吉他的自哀,又或是她遭受到“陽光少女”的精神沖擊,從而悲嘆自己的自嘲。這一活動在當事人的心理是比較憂郁或感傷的,但在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和制作組的慘淡經(jīng)營下,波奇醬成為了廚力展現(xiàn)的載體,制作組把他們的靈感,創(chuàng)意賦予在她身上,為大家創(chuàng)造出了“快樂源泉”。 此外可以看到第12集的很多分鏡都和第一集相同, 相似 ,這也許可以叫做那啥學過的回返往復的效果 ,首尾呼應,意猶末盡 不完美的演出才是真正的演出 。
然后從哲學上進行分析 我借用了網(wǎng)友我是斐兒的回答 《孤獨搖滾Q》從故事方面來說實際上是比較平庸的,也就是說,大眾化流水線化。近幾年的日本動漫Q很多都是如此,畢竟好故事我個人覺得在過去幾乎已經(jīng)說完了,都已經(jīng)形成了“母題”模板傳遞下去了。現(xiàn)代動漫工業(yè)化生產(chǎn)也不得不依靠模板,否則也搞不成每年上百部番劇。芳文社Q出品的動漫更是這種“模板”的重災區(qū)?!豆陋殦u滾》所講述的“團結(jié)樂隊”發(fā)展的故事,其實也是遵循“模板”而來的。然而《孤獨搖滾》卻是2022年10月新番的大熱門,在推特、p站、Bilibili、萌戰(zhàn)貼吧Q等網(wǎng)站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可以說,《孤獨搖滾》是繼《點兔》之后,芳文社開創(chuàng)的又一狂歡熱潮,有人甚至要將其與曾經(jīng)熱評如潮的《輕音少女Q》相提并論。這一切并不來源于故事,而是來源于《孤獨搖滾》的人物塑造?!豆陋殦u滾》講的就是以女主角后藤一里Q(后藤獨,綽號波奇醬,以下統(tǒng)稱波奇醬)以及她的隊友虹夏Q、喜多、涼,以及其他相關(guān)人等的故事,以她們的形象塑造為重點。近幾年日漫開始慢慢淡化故事性,而開始重視塑造五花八門的人物形象。有人認為這是日漫開始走下坡路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孤獨搖滾》無疑是成功的,說明人物塑造地好,照樣可以火?!豆陋殦u滾》是喜劇。而喜劇中的人,早早就成為喜劇研究者重視的對象。在亞里士多德《詩學》中,便指出,“喜劇傾向于表現(xiàn)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劇則傾向于表現(xiàn)比今天的人好的人”,在此基礎(chǔ)上,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指出,“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摹仿,然而‘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鞘挛锏哪撤N錯誤和丑陋,不致引起痛苦和傷害”,這便是“喜劇客體的否定特征理論“,其核心就是“壞”、“差”、“丑”、滑稽,但“不引起痛苦和傷害”,讓觀眾能夠笑出來是其底線?!豆陋殦u滾》中的許多人物形象,便體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的理念。以波奇醬為例。如果去掉二次元美少女濾鏡,我們會發(fā)現(xiàn),波奇醬正是那種“比今天的人差的人”,至少是比今天的大多數(shù)人差的人,她不僅內(nèi)向自閉,說話有輕微結(jié)巴,腦子里有不正常的想法,而且貌似有癲癇的癥狀,遇到一點刺激就癱倒在地上發(fā)癲。而“團結(jié)樂隊”的其他人,其實也有“壞”、“差”、“丑”、滑稽的一面。例如虹夏有壓榨人的潛質(zhì),波奇醬被她強制打工;涼是個屑人,經(jīng)常找波奇醬借錢而不還;喜多做事沖動,擅自替波奇醬做了決定。她們的某些行為可能會造成悲劇,但總體來說,她們(包括波奇醬自己)對波奇醬的傷害是最低的、可控的、有限的,是一定會造成皆大歡喜或者說平安無事的結(jié)果的。所以我們看到,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波奇醬會因為孤獨病癥,而遭遇不幸;但在芳文世界Q中,她卻收獲了朋友,如魚得水,盡管她經(jīng)常會做成種種奇怪的表演和滑稽的行為。英國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霍布斯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發(fā)現(xiàn)旁人的或自己過去的弱點,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種優(yōu)越時所感到的那種突然榮耀感”。他認為審美主體優(yōu)越于對象,會獲得強大喜劇感。我國著名喜劇表演藝術(shù)家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情”,這個悲情,我認為就是通過人物的缺陷等不完美的方面讓觀眾產(chǎn)生巨大的優(yōu)越感,從而產(chǎn)生笑料,和霍布斯的觀點差不多??v觀《孤獨搖滾》,大家笑得最多的時候往往是劇中角色“吃癟”“發(fā)病”的時候——比如波奇醬發(fā)癲,山田涼吃草,廣景妹子朝觀眾吐酒水,等等,當然也是我們優(yōu)越感爆棚的時候。然而實際上在喜劇中,角色帶給觀眾的“優(yōu)越感”總是有限的,因為喜劇必須“不引起痛苦和傷害”,所以角色必須得到某種平衡,也要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優(yōu)越,這才不至于走向悲劇。所謂“上帝關(guān)上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比如波奇醬,號稱“吉他英雄”,推特有大量粉絲;她中學的時候一天練習吉他六個多小時;她的朋友雖有小缺點,然而也推動著波奇醬一步步走向成功;波奇醬所處的芳文世界,也是非常溫柔的世界,沒有什么爾虞我詐的事情發(fā)生。我們笑波奇醬的發(fā)癲,然而我們可能永遠也達不到波奇醬的高度,這便是喜劇的平衡。喜劇研究者很早并一直在研究喜劇的矛盾沖突。我認為《孤獨搖滾》的一個主要矛盾,是喜劇人物,尤其是波奇醬的自我認識以及脫離實際的追求,與其真實的自我之間不一致的矛盾,表現(xiàn)方式就是所謂的意識流手法Q,通過表現(xiàn)波奇醬的內(nèi)心掙扎來獲得喜劇效果。在《孤獨搖滾》中,大量波奇醬的意識流影像,大概有三種:一是憧憬自己將來名利雙收;一是想象自己被迫害;一是腦子里不明影像。在《孤獨搖滾》播出之后,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其存在演出過剩的問題。然而我認為演出過??赡苤傅氖且庾R流影像的表現(xiàn),其作用大概是引導人們?nèi)リP(guān)注孤獨者內(nèi)心的世界。而且在喜劇演出中,是需要一定的演出過剩的。《孤獨搖滾》的喜劇矛盾沖突還表現(xiàn)在一方面,那就是使用波奇醬這個陰角來推動整個故事的發(fā)展,這在日漫的發(fā)展歷史中是比較少的。性格和行為、以及身處環(huán)境之間的巨大反差,是構(gòu)成喜劇的重大要素。日漫中常常通過巨大的反差來實現(xiàn)喜劇效果。比如《MM一族》全員神經(jīng)病卻活在一個看似正常的學校,《銀魂》中沒落的武士階級卻身處現(xiàn)代日本的光怪陸離之中,《孤獨搖滾》也有巨大的反差。但是,《孤獨搖滾》有特殊之處。因為日漫的主角們一般都是陽光燦爛的角色,比如高坂穗乃果Q、保登心愛、錦木千束等等,就算陰角,其實也并非孤獨癥,往往本質(zhì)也算陽角。然而《孤獨搖滾》卻是波奇醬這個陰沉幾乎到極點的陰角去做陽角的事情,而且故事也是她推動——追回喜多是她,在音樂會上救場的是她,寫歌詞的是她。原來喜歡躲在柜子里不見人、性格懦弱的波奇醬為“團結(jié)樂隊”做了大量的事情,由此產(chǎn)生了不少笑料和滑稽。就算是在芳文社的喜劇作品中,往往也是陽角推動,所以《孤獨搖滾》給人一種新鮮感,所以能夠迅速火起來。另外,《孤獨搖滾》雖然還是講故事,但是在結(jié)構(gòu)上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征,也就是從正片中可以單獨提取一個小片段出來,我們也可以叫做一個元素。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元素本身就是喜劇性和悲劇性的疊加態(tài)——比如就拿波奇醬倒在地上發(fā)癲的鏡頭來說,你既可以對此開懷大笑,細想之下又感到濃濃悲哀,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于是,我們可以通過對《孤獨搖滾》中的元素進行選擇、解構(gòu)、拼接、再創(chuàng)作,甚至一下子將其變成悲劇而脫離之前的狀態(tài),這就是《孤獨搖滾》的二創(chuàng)?!豆陋殦u滾》的二創(chuàng)在b站等平臺非?;鸨纭断捕嗟膹突罟?jié)Q》、《奪命吉他》等等,也彰顯了《孤獨搖滾》的火爆。 現(xiàn)今,論者每謂喜劇,許多人都在論述其悲劇性。陳佩斯“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情”也往往被曲解成“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劇”。然而悲情和悲劇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喜劇和悲劇也必須不同,不能混為一談。笑容是優(yōu)越者Q的體現(xiàn),笑容同時也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這,大概就是孤獨搖滾帶給我們的啟示
最后是人物 就主角團四人來說,我認為最有魅力的是涼,但是最喜歡的是小孤獨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小孤獨是全劇的主角 ,唯一有著心理活動描寫的角色 。怎么說呢 竟然跟一里有一點點共鳴 ??粗某砷L 我會很開心 。不過其實四個人 每個人性格迥異 ,都很喜歡。有一種逝去的青春 。當然,我這么說 有一種青春還未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感覺 ,當我發(fā)出這種嘆息的時候 我本人尚在青春年華 ,也許我只不過是想用一種憂傷的情緒跟自己開開玩笑 ,公開憐惜一下自己, 卻暗自高興 。 事實上 想要在短短12集里塑造出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很困難的 ,制作組能做到這種程度 我認為很好 。非常好。即使你說他的情節(jié)是一個老套的故事 我也很感動 小孤獨年紀輕輕坐擁3w粉絲 一手吉他出神入化 只是有點小社恐 而你除了社恐什么都沒有 話說作者曾在臉書上面發(fā)布,一句話是大家還這么喜歡小孤獨 是因為它很可愛 。 我覺得頗有道理 。假如小孤獨是個180斤滿臉雀斑的胖子 ,那我喜歡上,可能,ennnn要一點點勇氣 對波奇最好的評價或許就是他的歌詞 [出來れば世界を僕は塗り変えたい, 如果可以的話 我想將這個世界改變] [ローリング ローリング, 輾轉(zhuǎn)東西 翻來覆去, 初めから持ってないのに胸が痛んだ, 明明我本就一無所有 內(nèi)心卻隱隱作痛, 僕らはきっとこの先も, 我們想必在這今后也會, 心絡まって ローリング ローリング, 被這思緒纏繞 繼續(xù)輾轉(zhuǎn)東西 翻來覆去, 凍てつく地面を転がるように走り出した, 就如滾動于這凍結(jié)地面之上一般 奔向前方]
致命迷藥山田涼,時而酷帥時而可靠,還有一些冷淡感的形象,有一種不著邊際的自信 ,以及眼角的淚痣,天然萌的眼神和波瀾不驚的聲線。當被稱之為怪人的時候會很開心 。 他的衣服也很有細節(jié) 。是歐洲的那種禁欲系服裝 ,典型的除了頭臉手之外什么都不漏 ,而且服飾也多是日本蓬松長褲加皮鞋。 作者可能還給他加了一點點天分 。因為涼平常成績并不好 但是每到考試前臨陣磨槍 成績總是還不錯 “因為學的知識越多 就會忘記貝斯的彈法 ”涼如是說 正如虹夏所說涼說的話9層都是隨隨氣氛的 。從劇情一開始的高冷的印象 到劇情末尾的時候喜多偶像塌房 ,我們可以看到梁的形象由一個高冷樂隊人逐漸展現(xiàn)出它的本質(zhì) 一一隨心所欲的樂子人 關(guān)于涼的角色 ,只能從這個真正的邊緣人的行為中猜測出來 ,因為作者并沒有認真刻畫他 ,他真正的出現(xiàn)只有第四集的涼波會談 。以樂隊過來人的經(jīng)歷給予建議 讓他寫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歌詞,他原本就是音樂隊的歌詞逐漸隨波逐流 模仿當紅音樂 ,于是涼離開了樂隊。他在這一集中說了兩句話 ,失去個性等于死亡(或者翻譯為拋棄個性與死亡等價 ) _可能喜歡的人不多 但應該能深深吸引某些人吧 。 看似高冷的他實則這是個大腦容量極小 ,稍微晃動就可以發(fā)出卡拉卡拉的聲音的少女 涼前輩彈的貝斯,正如他本身一樣 。貝斯的聲音很難聽出來 ,還會與吉他弄反 ,生活中的貝斯手還擔任拿快遞的任務 ,但貝斯又不可缺分 ,被譽為團隊的心臟 我看了很多對涼這個人物的解說 但覺得沒有說到關(guān)鍵的點子 。涼全程脫離主線 ,第二集幾乎沒有參加討論 ,第三集拍照的時候 ,第四集探討作詞 并且希望盡力把波奇拉回原軌時先問問你對這個作品滿意嗎 ?然后敘述了一段自己的經(jīng)歷 。實則這是很溫柔的惆悵。我們很難說他的話究竟是真實的又或是氣氛到了的順勢而為 。這樣子隔著一層霧氣的角色
就像人們說的,覺得涼酷酷的。可是有沒有想過,涼為什么給人感覺酷酷的?因為她從來只會做自己,她不是刻意去迎合別人去???,而是堅持自我,不愿意隨波逐流。對于涼來說,不是去思考如果去模仿流行成為流行,而是讓自我成為流行。如果失去自我,那樣的“紅”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說小波奇是紐帶樂隊最勵志的角色,涼則是紐帶樂隊里最具有“搖滾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