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刺激戰(zhàn)場》遲遲不能充值?

1.
嗶哩嗶哩上有一些關于《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的文章,他們在講到游戲里遲遲沒有的“充值”時,往往會歸咎于“迫于總市場的壓力”、“嘗試不收費”……這些看起來有那么一些道理的原因,其實離正確答案都有著十萬八千里。我這個人又見不得別人把錯誤答案當做道理,就忍不住出來說兩句吧。
首先,這絕不是騰訊的良心發(fā)現,或者是迫于市場的壓力。
騰訊是一家商業(yè)公司,盈利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股東負責。在《刺激戰(zhàn)場》幾乎完全占據了國內吃雞手游市場的情況下,只要開啟充值,那就立馬會像《王者榮耀》那樣,真金白銀嘩啦啦的往里面進。
上面也說了,盈利是騰訊對自己的負責,那么為什么這錢都幾乎擺在他面前了,騰訊卻遲遲不動手?
原因很簡單:
這錢,它暫時還不能拿。
至于為什么不能拿,我們后面再說,先來講講有沒有可能是騰訊的良心發(fā)現。
這當然是沒可能的,至少在《刺激戰(zhàn)場》上沒可能。
任何一款游戲,或者其他產品,只要不是那種賺一波快錢的,都要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什么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呢?其實就是一個商業(yè)模式,《刺激戰(zhàn)場》的研發(fā)需要成本,維持服務器也需要成本,其他什么公關、維護都是需要成本的。騰訊花了大價錢買了《絕地求生》的運營權,又花了大價錢給光子來研發(fā),投入了巨額的資本來養(yǎng)蠱,怎么可能只是為了給中國玩家做慈善?
因為就算是良心發(fā)現,讓《刺激戰(zhàn)場》不收費,也不能促進中國游戲界一星半點的發(fā)展。
第二,“迫于總市場壓力”更是荒誕至極,現在吃雞手游市場的情況,《荒野行動》離“涼”只剩下一口氣了,只能拼命地出時裝來從死忠身上榨干最后的一點錢,《全軍出擊》也是完敗,盡管網絡上還有一些人在鼓吹《全軍出擊》,但無論是數據上,還是騰訊自身的選擇,天美工作室這次都敗得徹徹底底。
等于說《刺激戰(zhàn)場》現在已經非常穩(wěn)定了,有人說:
“出了充值系統,會流失一部分玩家的?!?/p>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光子不作死的話,《刺激戰(zhàn)場》推出的充值系統,也頂多是像《王者榮耀》那樣販******外觀,這些是對游戲本身沒有太大的影響,充錢或者不充錢都一樣玩游戲,怎么可能會造成玩家流失呢?
并且《王者榮耀》也證明了,這一盈利方式是可行的。
也就是說,如果可以的話,《刺激戰(zhàn)場》明天就會出充值系統。但問題就和我上面說的那樣:這錢,他是真不能拿。
從騰訊買下《絕地求生》那一天起,他們就開始努力拿到運營權,也就是通過審核,但因為某種原因,連馬化騰親自上陣去疏通關系都沒辦法,并且還遙遙無期。于是就陷入了一個僵局,只能一邊拼命的公關,看能不能有機會。

拿不到運營權,就不能出臺任何的充值系統,這是違法的。所以我們現在玩的《刺激戰(zhàn)場》并不是正式版,而只是一個內測版,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地方,都和正常的公測游戲差不多。
《刺激戰(zhàn)場》至今沒有推出充值系統的原因非常簡單:
那就是《絕地求生》還沒有拿到運營權。
2.
盡管原因非常簡單,也講得很清楚了,但這一篇文章光寫這一個問題,感覺還是不太夠的,那就再多談一些事情:為什么騰訊要在《絕地求生》還沒有拿到運營權的情況下,就急匆匆地出游戲,寧愿白白花著維護費?
這個問題也非常簡單,我們要了解一下,在國內游戲圈,唯一能和騰訊扳扳手腕的公司是誰?
網易。
網易在《陰陽師》衰落后,哪款游戲最賺錢?
《荒野行動》。
騰訊花大價錢買了版權,反而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狂攬財富,這個可能嗎?
不可能。
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推出自己的游戲來先搶占市場,就算不賺錢。
——也不能讓網易賺錢。
這是一方面的,另外也可以提前培養(yǎng)市場,也不是完全一分錢都賺不到,比如國內拿不到版號,沒辦法出臺充值系統,但國外就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外面還有那么大的市場,用正版+游戲品質把《荒野行動》的市場搶過來,也是非常正確的抉擇。
這也是為什么,一款中國廠商的游戲,在外服開始出充值系統賺錢了,但國內的充值系統還遙遙無期。
3.
再聊一下,為什么我說在這場吃雞手游的戰(zhàn)爭里,《刺激戰(zhàn)場》完勝《全軍出擊》。其實什么游戲體驗,什么版本更新都是虛的,唯一實打實的就是用戶量和騰訊的選擇。
兩款游戲的用戶量是不公開的,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判斷。
在百度指數里,我們可以看出來明顯的差距:
由于兩款游戲都是2月9號上線的,所以我選擇了2018年2月到6月的百度搜索數據(不管百度風評怎么樣,直到目前,它還是用戶量最多的搜索引擎),在這張統計圖里,綠線是《全軍出擊》的搜索量,藍線是《刺激戰(zhàn)場》的搜索量。
在2月9號剛剛上線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來《全軍出擊》遙遙領先《刺激戰(zhàn)場》:

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在前期的宣傳投入里,開發(fā)了《王者榮耀》的天美工作室,可投入的資金要遠遠大于光子工作室。
在前期巨額的宣傳投入后,僅僅過了六天,《全軍出擊》的搜索量就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并且從此開始,《全軍出擊》就一直處在低迷的狀態(tài),再無任何翻身的余地。另一邊的《刺激戰(zhàn)場》一直處在穩(wěn)定的波動,甚至還不斷超越最開始上線的高峰期,可見這是一個良性的運營過程:

當我們再把《荒野行動》加入這個表格:

乍一看上去表現良好,但這是過去一年《荒野行動》占據國內手游市場的遺留物,從《刺激戰(zhàn)場》上線那一天開始,《荒野行動》原本良性的波動就開始持續(xù)下跌,中途高昂了幾次,也只不過是《荒野行動》垂死掙扎(大版本更新)。從4月中旬開始,《荒野行動》基本就從原來的遙遙領先,到和《刺激戰(zhàn)場》基本持平。
等到了5月中旬,《荒野行動》已經落后于《刺激戰(zhàn)場》。
網易也知道《荒野行動》多半是涼了,于是就推出了下一款可能會代替《陰陽師》、《荒野行動》的《第五人格》。

當然光光是數據支撐,還是差一口氣的,因為還有第二個決定性的因素:
騰訊的選擇。
早在3月15日,騰訊就做出了他的選擇:《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登上全球舞臺,名字叫:《PUBG Mobile》(絕地求生移動版),沒了“刺激戰(zhàn)場”,只剩下“PUBG”了,馬化騰先生的選擇,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如果你問我,《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這一路過關斬將,終于走到了今天,前景就真的樂觀嗎?
我覺得并不。
因為《絕地求生》想要拿到運營權,真的是難如上青天。
(完)
PS:希望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能夠幫忙收藏點贊一下,順便來關注一下我的B站賬號:

這里是一個愛玩游戲,還會思考的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