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每天早晨,鬧鈴響了一遍又一遍,就是看不見弟弟那胖胖的身影,取之而來的則是阿姨一聲又一聲:“再不起床,飯都來不及吃啦”!要不然就是“快張嘴咽下去,別玩手機了”。雖然在阿姨的催促下,弟弟上學幾乎沒有遲到過,但對于這種每天磨磨蹭蹭卡著點到學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狀態(tài),我總會擔心,他的自理能力什么時候才能有改善?
而像我弟弟這種依賴旁人,極度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也絕不在少數,今天,檸檬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家長到底該怎么做,才能真真切切讓孩子有一個質的改變?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產生依賴性的兩個關鍵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知道有退路,即使自己沒有安排,家長也會幫自己安排好一切,不會出現問題,那么孩子自然不會多花心思去規(guī)劃,比如快遲到了,那家長多半會開始壓縮吃飯的時間,直接采取喂飯的方式,然后用騎車取代步行的方式,以確保孩子可以不遲到。另一方面,家長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完成,可能家長本來和孩子約好了要自己穿衣疊被,但是孩子磨磨蹭蹭,或者是把衣服穿的亂七八糟的時候,家長還是覺得還是自己來吧,起碼放心些,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最后事情還是家長去完成的。所以家長在疑惑孩子無法完成的時候,直接選擇了代替孩子完成的方法,那么孩子永遠沒有機會做,自然不會做。
其次,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鍛煉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
第一,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很多時候,孩子沒有機會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事情,所以壓根沒有想過該如何安排,那么家長可以給孩子機會去嘗試。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早晨需要做的事情的清單,告訴孩子,這些事情需要在去上學前完成,缺一不可,需要孩子自己安排。通過這樣的過程,孩子才會明白事情的難易程度,并且家長需要在過程中適當給予孩子褒獎:“今天衣服穿的這么快?”或者:“被子折的比昨天整齊哦”,這樣孩子也會有小小的成就感,也會樂意去嘗試將事情做好。
???第二,家長需要循序漸進地增強孩子對事情的掌控感。很多孩子并不是不會做,是覺得自己掌控不住這件事,就像寫作業(yè),第一天便要求寫十張試卷,孩子肯定是難以接受的,并且不會將真正水平體現出來,說不定還會對完成試卷產生負面情緒,覺得很難,第二天再讓孩子看到試卷,孩子就不想再嘗試了,會覺得自己完成不了。這個時候循序漸進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嘗試從穿衣服開始,再到安排自己的零碎時間,再加大難度,讓孩子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及休息時間,之后再讓孩子嘗試自主安排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這樣孩子會認為完成這些事情并不是很難,不斷的強化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主安排不僅可以讓孩子鍛煉生活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能力。家長的放手需要時間讓孩子適應。當然,這里的放手不是撒手,孩子很多事情也只是第一次嘗試,家長需要不斷進行方向上的指導,才能及時制止孩子朝著錯誤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