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師 初中】渡荊門送別——唐 李白

渡荊門送別 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戰(zhàn)國時是楚國的戰(zhàn)略門戶。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從:往 楚國:楚地。這里指今湖北一帶
這句點明了詩人的旅途
他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屬地的境內(nèi)游覽。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大荒:遼遠無際的原野 這一句中詩人描繪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后詩人看見的壯闊景色,山隨著原野的出現(xiàn)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遠遠中奔流。
詩人用“隨”字將起伏的山林和平坦的原野連接一起;用“入”字將奔流的長江和遼遠的荒原連接起來,充滿了流動感和空間感仿佛一幅圖畫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月下飛天鏡: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變形成美麗的景象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境,空中的彩云結(jié)成綺麗的海市蜃樓。
這句描寫了長江的近景。
“月下飛天鏡”月亮俯視所見,“”云生結(jié)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憐:喜歡 故鄉(xiāng)水:自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李白從小生活在蜀地,故稱蜀地為故鄉(xiāng)。
結(jié)尾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是將故鄉(xiāng)擬人化,故鄉(xiāng)水戀戀不舍的一路送行詩人的小舟。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
詩歌意境高遠,風格雄健 全詩開篇點題,繼而寫沿途的所觀所感,包括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最后融入思念之情。詩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的逼真如畫,宛猶如一幅長江三峽,遠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囗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