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騰你死不足惜,AMD StoreMI:后來者就是王

AMD ZEN+架構上市差不多整一年了,這一年時間AMD在CPU市場展現(xiàn)出了撼動牙膏廠的霸氣。這下眼看要出7nm的正宗ZEN2代了,而在ZEN+架構上AMD終于踏破壟斷,提供了名曰AMD StoreMI的磁盤加速技術,AMD承諾只要是AM4(X470/B450)主板就能使用該技術,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給傳統(tǒng)讀寫很慢的機械硬盤加速。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款磁盤神力技術。

咱們在聊StoreMI之前,咱們先來看看本次的測試平臺,CPU使用R5 2400G,采用的是14nm的制造工藝,擁有4核心8線程,主頻頻率3.6GHz,最高可達3.9GHz。而i5-8400采用的也是14nm工藝,擁有6核6線程,主頻2.8GHz,最高睿頻4.0GHz。從這些參數(shù)我們可以看出,i5-8400的主頻和睿頻要比Ryzen 5 2400G高上一些,而R5 2400G比i5-8400少了兩個核心,不過多了兩個線程,兩者互有優(yōu)劣,整體差異不大。

CPU選的是R5 2400G所以主板選的是這一年B450芯片組血拼中笑傲江湖的微星B450M MORTAR迫擊炮,該款力作采用M-ATX板型,孔位上可以看出是標準寬度的,PCB采用黑灰色,散熱片的部分是鈦灰搭配。

B450迫擊炮在CPU的供電部分做的很用心,可以看到只有在靠近IO埠那一側有散熱片,不過這散熱片還不算陽春,散熱面積還蠻大,上方有 MORTAR 字樣。下方是有些許鰭片造型散熱,不只是好看。AMD的CPU在B450主板上都能實現(xiàn)超頻,所以B450迫擊炮還提供了單8pin輔助供電。

B450迫擊炮提供了純黑的四條DIMM內存插槽,支持雙通道DDR4內存,頻率最高支持到@3600MHz,四條插槽全插滿或間隔雙插即雙通道模式,最高能支持到64GB內存。自帶DDR4 BOOST技術,在游戲時主板會按游戲需要自動微調內存時序和延遲,獲得更理想的游戲流暢感。此外在24pin主供電插口旁邊設置了一組四盞的EZ Debug LED偵錯燈,開機自檢時不同燈亮起代表自檢位置。

擴充卡槽有2個PCI-E x16、2個PCI-E x1。第一根PCI-E x16有強化金屬護甲。2個M.2插槽。Audio Boost 音效技術,音效采隔離區(qū)域設計,B450M Mortar 是使用 Realtek ALC892 音效芯片搭配日本 CHEMI-CON 音效電容,PCB設計上左右聲道是分離,可確保雙信道有同樣且純凈的音質,另外音效輸出接頭的部分也有內鍍金膜處哩,可以防止氧化失真的可能性。

背后IO端口,BIOS FLASHBACK+ 按鈕、PS/2鍵盤鼠標接口、2個USB2.0、DP、HDMI、4個USB3.1 Gen1、RJ45、1個USB3.1 Gen 2 Type A、1個USB3.1 Gen 2 Type C、S/PDIF、5個內鍍金音源輸出入。
顯卡的選擇:推出了GeForce GTX 1660顯卡,同樣是采用圖靈架構,價位十分親民,有望成為GTX1060之后下一個甜品級主流顯卡。經(jīng)過實測GTX1660相比GTX1060領先近20%!而我們推薦的微星GTX 1660萬圖師則是甜品中的上品。

GTX1660采用的同樣是RTX20的Turing架構12nm工藝,不過顯存換成了6GB的GDDR5;與此前發(fā)布的GTX1660Ti同樣砍掉了Tensor Cores(張量核心)和RT Cores(光追核心),也因此其繼續(xù)沿用了GTX這一命名方式,而不是RTX。

時尚銀黑配色、至簡外觀設計,萬圖師獨特的簡約氣質,為燈紅酒綠的喧囂世界帶來了一抹不一樣的寧靜,從而讓游戲玩家及MOD玩家能夠展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個性化風采。


效能出色的雙風扇散熱設計,能幫助顯卡保持低溫度高性能,加上扎實可靠的用料,足以保障顯卡長期穩(wěn)定運行。萬圖師的設計簡約,但是供電和散熱考量一點不省料,采用了單獨的8PIN供電,它的流處理器數(shù)量也縮減到了1408個,紋理單元數(shù)量縮減至48/88個,而主頻則在GTX1660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拉升,為1530-1830MHz,而得益于新架構和更優(yōu)秀的制程工藝,其能在性能超越GTX1060的基礎上有比后者更低的TDP,相當不錯!

要說微星GeForce GTX 1660 VENTUS XS C 6G OC是高性價比游戲顯卡從接口便能初見端倪了,它只提供了DVI、DP、HDMI各一個接口,不過也是純數(shù)字輸出的。


首先AMD StoreMI只需要到AMD官網(wǎng),在驅動程序頁面找到AM4架構B450芯片組下即可找到AMD StoreMI驅動,將所需驅動都下載到本地,先將主板的其他驅動都裝上后,最后安裝StoreMI,期間可能會要求重啟多次,按要求做就行了。



AMD StoreMI的軟件安裝界面也挺個性的,而且安裝過程也很流暢。AMD StoreMI安裝到最后會自動加載對Java軟件的安裝,Java是一門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而AMD好像使用Java的方面還挺多,難道AMD StoreMI是基于Java編寫的

AMD StoreMI在裝好之后會要求重啟一次,從AMD提供的StoreMI技術解釋可以看出,它說白了就是將X470上搭載的HDD、SSD和部分內存(最高占用2GB的DDR4內存)組成一個虛擬的存儲系統(tǒng),對原本讀寫較慢的HDD進行加速,讓機械硬盤在讀寫文件時也快的飛起。按我的理解就是AMD的傲騰!而實際上,它又和傲騰所采用的搭配方式有所不同。Intel的Optane內存需要至少買一塊16GB的傲騰內存,同時還需要主板上至少有兩個M.2接口,而AMD StoreMI則完全不需要買什么,而且是免費的。



AMD的StoreMI解釋中建議是將新的Windows安裝在HDD上而不是SSD。這將避免任何額外的步驟。而我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先將OS裝在了SSD上,并且裝好了AMD RAID/NVMe驅動,最后才雙擊AMD StoreMI桌面圖標開啟它,第一次用它會提示要做一種什么樣的StoreMI,一共能做三種不同模式的StoreMI,我選擇了創(chuàng)建非引導StoreMI。一路下一步后,會提示點確定重啟完成StoreMI的組建。



重啟完成后,在左下角視窗圖標上點右鍵選磁盤管理,你會在界面中看到一個神奇的現(xiàn)象,之前獨立的Disk2消失了,而在我的SSD Disk1后面出現(xiàn)了一個1TB的未分配空間!將其進行快速分區(qū)格式化,獲得一個邏輯分區(qū)E:,而C: D:是我的256GB AN M.2的SSD的兩個分區(qū)。

而在CrystalDiskInfo的顯示中它并未能正確的識別StoreMI技術,但是識別出E:是一個已經(jīng)通電16000小時的希捷HDD就沒問題了。

真相來了!請大家擦亮眼看看TxBench的實測,E:和D:的實測,E:就是那個希捷1TB HDD,它的名稱已經(jīng)被軟件識別成AMD T00 StoreMI 927.43GB了,其連續(xù)讀寫達到駭人的1434.775MB/s和1120.397MB/s;而D:本身就是AN 256GB M.2固態(tài),結果它的連續(xù)讀寫1452.760MB/s和1084.933MB/s,不但SSD和HDD速度接近,同時SSD還不能全勝!

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也很直觀地展示了E:和D:的性能確實基本保持了一致。

還是AS SSD Benchmark更加現(xiàn)實,當然在連續(xù)讀寫和4K-64Thrd上還是不分伯仲,而在4K上則顯露了HDD的本質。不過在總分上E:得了1563分


最后來個實際的COPY測試來結束吧!選了一個4.9GB大小的LOL文件夾,一次D:TO E:,再來一次E:TO D:。看看實際上拷貝的速度,其結果我搶時間截圖,因為實在太快,D:TO E:達到1.5GB/s;E:TO D:則達到1.35GB/s。這是SSD to HDD,再從HDD to SSD的拷貝速度,如果不是截圖為證,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總算是完成了此篇AMD StoreMI的測試文章,我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A飯在實測了AMD StoreMI之后有多么的揚眉吐氣!一個Optane讓Intel扯淡兩年了,而AMD這次StoreMI讓Intel還敢直視嗎!這響亮的一記大耳帖子打的漂亮!Intel如果看到我的這次實測還吹Optane嗎?


這次的2400G+B450迫擊炮+GTX1660的平臺雖然不是我的,我當時甚至并不贊成同事去做這次小白,可能是我離開AMD陣營太久;可能是AMD這些年大話說的有點多,傷了我的心;又或者是去年的翻車讓我難以釋懷??傊?,我當時建議他還是用i5-8500配B360的平臺。不過是同事的堅定讓我有了這次對AMD,對ZEN+架構深層的理解,讓我得出一個總結“知恥而后勇”。說說使用感受吧,這塊ZEN+架構的R5 2400G,它和2200G是首批上市的二代ZEN中的一員,雖然生產(chǎn)工藝為14nm而非ZEN+宣傳的12nm,但是它加入了Radeon Vega 11 Processor Graphics,核顯性能大增,據(jù)說能和GTX750一較高下,這已經(jīng)是很厲害了。B450迫擊炮CPU供電能力提高不少。主板整體的配色和散熱布置也做的挺給力的。曾經(jīng)嘗試了默認電壓上4GHz主頻,過測試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