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云3 基督教派別科普(上)

東正教/正教會(??????????????????)


??????????? ????自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和380年狄奧多西一世、格拉提安與瓦倫丁尼安二世共同頒布薩洛尼卡敕令以來,基督教就一直是羅馬帝國及后來的拜占庭帝國國教。在經(jīng)歷了兩次尼西亞會議、三次君士坦丁會議、迦克墩會議和以弗所會議共計七次大公會議后,確定了以三位一體(????????????????)、上帝之母(??????????????)、基督二性(????????????????????????)、教會四特征(至一、至圣、至公、使徒所傳,??????、????????、????????????????、??????????????????)等為核心神學理論。在圣事上,正教會并不像公教會那樣嚴格規(guī)定圣禮數(shù)目,但總體上還是與公教會一樣遵照著洗禮圣事(??????????????)、堅振圣事(??????????????????????)、圣體圣事(??????????????????)、懺悔圣事(????????????????????)、婚姻圣事(????????????????)、圣秩圣事(???????? ????????????)和傅油圣事(??????????????)七大圣禮。另外正教會內(nèi)部將禁欲行為視為美德,遵照帕科繆(?????????????????? ?????? ??????????)在埃及科普特群體中創(chuàng)立的集體禁欲生活設立隱修制度,為那些遠離俗世全身心侍奉上帝之人提供庇護和支持。
????????在龐大的帝國中進行宗教管理并非易事,因此依據(jù)查士丁尼《國法大全新律》.131(???????????????? ????????????????????????????.131)的設想與昆尼色克特會議認定,帝國設立以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為核心的五大牧首區(qū),牧首凌駕于其他地區(qū)主教之上,并將帝國之外諸如薩珊的聶斯托利教會/東方亞述教會(???????????? ???? ?????? ????????)打為異端。其中以統(tǒng)領東方基督教為名義的君士坦丁堡勉強和依靠著教宗至上/羅馬主教至上(?????????? ??????????????)名義的羅馬平起平坐,將其他三處壓在身下,阻礙了原本五大區(qū)相互制約平衡的設想。之后的伊斯蘭入侵又讓亞歷山大、安條克和耶路撒冷淪陷,五大牧首區(qū)名存實亡,而剩余兩區(qū)的緊張關系最后導致了東西教會大分裂。就和最初那樣同羅馬帝國一榮俱榮,東正教最后也隨著東羅馬的衰微一損俱損,好在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改信,靠依附著新生的基輔羅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帝國,東正教還留有自己在基督教世界的一席之地。

天主教/公教會(??????????????????????)


??? ????作為如今信眾排行第二的宗教(第一是伊斯蘭遜尼派),天主教在總體上沿用了東正教的神學理念和教義,在圣禮上嚴格規(guī)定為七大圣事,并且限定傅油圣事僅用給生命垂危者,不同于正教會認為的既可用于病人也可用于常人。在圣秩圣事上,公教會堅稱基督已將天堂之鑰交予首任教宗(????????)圣伯多祿(?????????? ??????????),教宗統(tǒng)領圣座(???????????? ??????????),圣座領導眾主教,而不是正教會所宣揚的五大牧首平等互利。在隱修制度上,正教會和公教會并無大異,但是得益于正教會獨特的周邊政治環(huán)境,成為修士的并不只有平民,貴族們有時會為了預防后繼者問題,而將不受歡迎的繼承人送入修道院。
????????正教會起初也是依附于羅馬帝國的宗教組織,接下使徒圣伯多祿的遺產(chǎn)在西部帝國管理教會。但是隨著5世紀危機的天災人禍,西帝國在信奉阿里烏斯派(????????????????)基督教的蠻族手中分崩離析,面對現(xiàn)狀教宗找到了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作為自己新的靠山,后者通過皈依天主教避免了日耳曼統(tǒng)治者和本地天主教徒間的宗教沖突,其他的蠻族王國諸如西哥特和倫巴第等也紛紛效仿。在此期間雖然查士丁尼再征服,讓正教會短暫經(jīng)歷了一段拜占庭教宗時期,但大瘟疫和伊斯蘭最終讓東帝國永遠失去了半島和基督教的控制權。在擺脫羅馬帝國的陰影后,教宗在世俗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在丕平(?????????? ?????? ??????????)進軍倫巴第后用羅馬涅換取法蘭克王位后。在此之后,正教會隨著東帝國的衰微而暗弱,而公教會依靠西歐的新興王國與黑暗時代的結(jié)束日漸興旺,最終兩派在1054年原本用于和解的會議上互逐教籍,東西教派大分裂。諷刺的是互逐教籍最初一段時日,兩邊關系并未因此發(fā)生重大變化,在1095年阿萊克修斯一世(?λ?ξιο? Κομνην??)向烏爾班二世(?????????????? ????)求援介入拜占庭—塞爾柱戰(zhàn)爭,依靠突厥人壓迫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理由,拉開了天主教武裝收復圣地的序幕。

科普特正教會(????????????????????????????)


????????科普特正教會的歷史遠長與羅馬帝國接納基督教的歷史,該派被認為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圣馬可(??ā????????)在公元42年亞歷山大里亞傳教時創(chuàng)立,同時創(chuàng)立的還有最早的教理學校亞歷山大里亞教理學院(???????????????????????? ???????????? ???? ????????????????????)。亞歷山大里亞教理學院不僅僅教授神學,還有科學、數(shù)學與人文方面的知識,培育出許多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在迦克墩會議前,科普特正教會一直在埃及地區(qū)蓬勃發(fā)展,科普特這個詞最早就是特指信奉基督教的埃及人,3世紀時期埃及基督徒間開啟興起修道院運動,帕科繆就是的翹楚人物,后來著名的阿里烏斯派也是從亞歷山大的教理辯論中為人所知。在4世紀時科普特派向南傳播成為阿克蘇姆的帝國國教,并在后來分化為兩大自治教會,埃塞俄比亞正統(tǒng)臺瓦西多教會(?????????????????? ???????????????? ???????????????? ????????????)和厄立特里亞正統(tǒng)臺瓦西多教會(???????????????? ???????????????? ???????????????? ????????????)。后來迦克墩會議認定基督二性,基督一性論被認定為異端,以科普特正教會為首的東方正統(tǒng)教會(???????????????? ???????????????? ??????????????????)拒絕承認會議結(jié)果,堅稱基督一性為正統(tǒng)教義。在埃及被伊斯蘭攻陷后,戰(zhàn)爭的破壞讓本地科普特人苦不堪言,連亞歷山大牧首都被迫從亞歷山大里亞遷往開羅,戰(zhàn)后科普特信徒還被迫繳納高額吉茲亞稅(???????),但在十二世紀末埃及伊斯蘭化之前(得益于什葉伊斯瑪儀派無能的傳教能力),科普特派一直在埃及宗教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是第一處官方基督教機構和第一批合法基督教組織,最早將基督教傳入此地的是十二使徒中的圣巴塞洛繆(??????????????????????????)與圣達陡(??????????????????),二人同時還是亞美尼亞主保圣人。在梯里達底三世“偉大者”(??????"Trdat")統(tǒng)治時期,在經(jīng)歷了對額我略“啟迪者”(?????? ??????????)十三年的監(jiān)禁酷刑后,結(jié)束了對基督教的迫害轉(zhuǎn)而將其立為國教,建立亞美尼亞最早的基督教教堂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 ???? ?????)。后來隨著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合法化,亞美尼亞教會參與到羅馬基督教體系中,隸屬于凱撒里亞(Καισ?ρεια)主教,吸收了拜占庭教會禮法和安條克敘利亞禮法,產(chǎn)生自己的亞美尼亞禮法。5世紀前亞美尼亞沒有自己的書面語言,使徒教會的教士們通過學習希臘語與敘利亞語讓《圣經(jīng)》本地化,405年神學家梅斯羅普·馬什托茨(?????? ??????)發(fā)明亞美尼亞字母并將《圣經(jīng)》翻譯為亞美尼亞語。對于大公會議,使徒教會一直積極的參與教義討論,但是在迦克墩會議上,使徒教會的核心教條受到了挑戰(zhàn)。迦克墩會議后,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作為東方正統(tǒng)教會的一員,繼續(xù)堅持基督一性理論。圣禮方面,使徒教會與正教會公教會有著許多共同點,像是使用的主教冠樣貌出奇相似,但是使徒教會并會不使完整圣像,而是用一種繪有十字架或圣像的圣紗布做替代。

海島基督教/凱爾特基督教(Críostaíocht)


????????一般情況下,海島基督教被認為是一支愛爾蘭本土化的天主教教派,19世紀時許多人會給海島基督教強加上“凱爾特教會”(Celtic Church)的稱呼,將其與羅馬的公教會割離,但歷史學家和信徒更愿意稱呼他們?yōu)椤肮铝⑴苫浇獭保↖nsular Christianity)。凱爾特基督教總體上沿用了天主教的系統(tǒng)和教義,但很多地方比起天主教更為寬容,像是反對教會威權和教宗至上理念、更為接納女性、親近自然、融入凱爾特多神教內(nèi)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海島基督教并不像后來的抗議宗,他們反威權但不反教宗與教會本身,相反他們和歐陸的其他地方一樣尊重羅馬(簡單來說就是反對教宗在世俗上的權威,但尊重教宗在屬靈上的地位)。在神職人員上,凱爾特基督教尤為強調(diào)修道主義,使用嚴格的圣高隆邦規(guī)章(Rule of Saint Columbanus)而不是圣本尼迪克特(???????????? ???????????? ??????????????????)規(guī)章來管理修士,本地教區(qū)領袖并不是主教而是修道院主持,甚至有人認為在愛爾蘭修道院已經(jīng)取代了教堂的作用。海島基督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十分“守舊”,許多地方會沿用《舊約》的說法,像是復活節(jié)日期計算和大量使用希伯來語,在蘇格蘭的海島基督教還出了類似豬肉禁忌的情況,以至于在中世紀早期海島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屢屢被指控猶太化。
????????海島基督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世紀到2世紀時的英格蘭基督徒,在經(jīng)過5世紀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后,本地基督徒被迫前往康沃爾、威爾士和布列塔尼。在之后的一百年里英格蘭的基督教勢力日漸甚微,但威爾士卻迎來了“圣徒時代”(Age of Saints)在這里流亡者的帶領下基督教化,布列塔尼緊隨其后,但康沃爾因為記載缺乏具體改信時間模糊,而圣帕特里克(Pádraig)和圣斐尼(Fionán)接下了帕拉迪烏斯主教未盡的事業(yè)前往愛爾蘭。圣帕特里克在愛爾蘭的活動可以算得上與死神賽跑,他曾在十六歲時被蓋爾人俘獲,六年的奴隸生涯里他皈依基督教并決心為此地帶去救贖,在逃回英格蘭并在歐陸學有所成后,他返回愛爾蘭踐行自己的諾言,在這里他和本地德魯伊相互競爭,一邊四處游歷一邊為貴族們傳教,據(jù)說圣帕特里克一生為數(shù)千人受洗過。在愛爾蘭基督教化后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游離于混亂的歐陸之外,本地基督教藝術得以蓬勃發(fā)展,并反哺在蘇格蘭的傳教事業(yè)。

克爾斯蒂亞尼/波斯尼亞教會(Црква босанска)

????????波斯尼亞教會,或者說克爾斯蒂亞尼(krstjani,波斯尼亞語中為基督徒)的了解人們知之甚少,已知的特點有使用斯拉夫語進行禮拜、教會不參與除葬禮以外的世俗事務、有著相當數(shù)量的流浪教士戈斯蒂(gosti)等。教會由有一位叫德捷(djed,意為祖父)的主教領導,并擁有一個十二人議會斯特羅尼奇(strojnici)。波斯尼亞教會最出名的著作是1404年的《哈瓦的手稿》(Хваловрукопис),全篇由波斯尼亞西里爾字母和格拉哥里字母寫成,是重要的格拉哥里語研究資料,手稿中的神學象征與正統(tǒng)教會有著很大區(qū)別。在一些早期研究中,波斯尼亞教會被認為是本地波格米勒派(Богомилство),要么是某種諾斯替宗教或摩尼教,但后續(xù)的研究中并沒有在教會原始手稿中發(fā)現(xiàn)諾斯替學派二元論痕跡。
????????波斯尼亞教會的誕生充滿戲劇性。自9世紀基督教傳入巴爾干后,伊利里亞就一直處于很尷尬的地位,作為正教會和公教會交界處,北方克羅地亞與達爾馬提亞受羅馬管轄,而南部塞爾維亞地區(qū)是君士坦丁堡的地盤,夾在兩者間的波斯尼亞名義上由公教會管理,但由于本地教會組織薄弱外加地理環(huán)境惡劣,天主教勢力無法在此地進一步發(fā)展。之后因為東西教會分裂,波斯尼亞徹底成為空白區(qū)而不是設想中的兩派結(jié)匯地,這就給了那些相對離經(jīng)叛道的教派崛起機會。在1252年,依諾增爵四世(?????????????????????? ????)將波斯尼亞教區(qū)劃給匈牙利激起了波斯尼亞基督徒的憤怒,因為1225年的波斯尼亞十字軍,曾讓本地人飽受匈牙利入侵者之苦,所以波斯尼亞人拒絕服從匈牙利人的任命并直接宣布斷絕與羅馬的聯(lián)系,組建起屬于自治教會,這就是波斯尼亞教會的正式誕生。波斯尼亞教會從中世紀后期與羅馬和解后便開始衰落,最終在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銷聲匿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