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酒文化」古代都有哪些飲酒禮儀?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p>
——唐·杜甫《漫興》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不論圣賢將相還是文人雅客,喜愛喝酒的比比皆是。李白舉杯與明月暢飲,蘇軾把酒問青天,歐陽修千杯會知己……
酒作為一種飲品,與中國千年文化同行,至今早已成為一種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歷史。
受到“禮儀之邦”的影響,酒行為也納入了禮的軌道,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些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jié)。
古代飲酒的禮儀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拜】
這是酒禮的第一步,主要指做出敬拜的動作,用來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
【祭】
敬拜之后一般會將酒杯中的酒傾倒少許在地面上,此為“祭”。在古人的世界觀中,大地是他們“衣食父母”,以酒敬地,是感謝大地生養(yǎng)之德。
【啐】
傾倒之后方可淺嘗佳釀,品嘗之后別忘了贊美讓為你提供美酒的主人,心情愉悅,這就是第三步“啐”。
【卒爵】
最后舉杯一飲而盡,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干杯”,在古代,則被美譽為“卒爵”,至此,酒禮達成。
行酒和干杯也有一套禮儀。
我們現(xiàn)在喝酒經(jīng)常說,“先干為敬”。但在古時并非如此,敬酒時,卻是以“后干為敬”。
禮記曲禮說“侍飲于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
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jié)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敬人和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
敬酒以三杯為度,禮記《玉藻》中記載:君子飲酒,一杯表恭敬,二杯顯溫雅,三杯知進退。
當酒過三巡,則可不受禮節(jié)約束而可暢飲,但也要控制,以防醉酒后做出失禮的事情。
《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古時飲酒的禮節(jié),不僅主人飽含對賓客的歡迎,更是賓客對主人的尊敬。觥籌交錯間,酒禮成,情誼融洽,何其美哉!
【酒與娛樂】
賦詩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以酒為題材的數(shù)不勝數(shù)?!对娊?jīng)》中就有大量涉及酒的詩篇,記錄了周代的人們以酒祭天地、祭祖先的盛況,其中大多數(shù)涉及到的是貴族的飲酒之禮。
樂舞
在酒席中,樂舞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安排也極有講究的。不同階級所使用的樂器種類不一樣,樂器數(shù)量不一樣,樂器的排列方位也不一樣。而舞蹈的表演人數(shù)和種類,同樣也能表明賓客的身份,以及主人對賓客的敬重程度。
射禮
射禮的過程嚴格而復(fù)雜,其間的罰酒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還增進了主賓間的感情與射手間的友誼。
到東方絲路起點洛陽,就喝絲路起點醬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