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相伴,寄心于遠”的古箏女孩汪韻樂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首《登高》首演將汪韻樂古詩詞音樂會的演出推向了高潮。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古詩詞與古箏音樂交融后,將帶給我們怎么樣的感受?這場古詩詞音樂會將做出了完美的詮釋。


上半場由汪韻樂帶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一起演奏《早發(fā)白帝城》開場,李白行船路過白帝城時,忽然收到了赦免的消息,這首表達李白遇赦后的心情,驚喜交加,歡欣雀躍。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中沒有直接抒情,我們卻能感受到詩人的喜悅與釋然。

當大家還沉浸在小小孩們帶來的精彩表演時,汪韻樂又給我們直接帶入了一幅揉詩情、畫意、律動于一體的畫面當中,融情于物,化物為情,意趣盎然地表達出一種擁抱生活熱愛自然,憧憬自由的情味。其中也加入了古典舞,以及小朋友的古詩文朗誦。讓在場的聽眾直接體會蘊含其中的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采菊東籬下》這首樂曲也是汪韻樂原創(chuàng)古箏詩詞彈唱的第一次嘗試,一般我們正常都會理解這首詩是描摹詩人歸隱田園后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和美景。但當汪韻樂反復吟唱,她越發(fā)好奇這詩中質樸和韻味從何而來,特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歸隱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令她神往。

后來樂樂反復查閱資料,小小年紀的樂樂對于這首曲子有了新的想法,在袁莎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做了更細致的處理,用音樂表達陶淵明五進五出官場,最后留下“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詩中的韻味只有像陶淵明那種淡泊名利,不愿隨俗浮沉,寄心于遠、心境“至閑至靜”的強大內心的人才有的體會。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訴衷情》這首曲子,這首樂曲是?樂樂和搭檔楊佳一同學共同創(chuàng)作,也是今天帶來的首演曲子之一。?這首曲子也是基于《登高》這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者的啟發(fā),當時樂樂第一次欣賞到創(chuàng)作者的這首作品的時候,內心完全被震撼到了,也是基于這樣的機緣巧合,不斷加深了樂樂對詩詞的理解。最大的感觸就是用音樂來詮釋詩詞,再而更好的體會文人的心境,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在音樂會中,樂樂也選了一首名叫《出水蓮》的曲子,樂樂也希望借這首曲子來表達這種君子品格能夠給平凡生活中的人們一點力量。

借《定風波》中蘇軾在被貶黃州之后的這一段失意的歷程。最后回到詩詞上可以看出,蘇軾真正做到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更能體會他強大堅定的內心。



最后樂樂選擇了一首相對平靜的曲子,也同樣是對大家的祝福。希望大家能活在每時每刻,不會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有很多內卷,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所帶來的壓力,焦慮中生活,希望大家在這樣的生活中還可以體會到片刻的美好,享受當下。

讓大家體會到千錘百煉過后的強大內心,同時又希望大家學會慢下來,學會知足常樂。?希望大家能夠在“春有百花秋有月”這樣寧靜美好的生活中能夠收獲自己的幸福。

大合影

傅丹老師蒞臨現(xiàn)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