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 趙匡胤的出生地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深度洛陽游的第七十篇。
趙匡胤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趙弘殷出身于官宦世家。趙弘殷年輕時十分驍勇,擅長騎馬射箭,投靠鎮(zhèn)州節(jié)度使趙王王镕,擔任部下將領,并在此地與杜氏(即后來的昭憲太后)結婚。率領五百名騎兵,在黃河沿岸增援后唐莊宗李存勖,立有戰(zhàn)功。后唐莊宗喜愛他勇猛善戰(zhàn),將他留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掌管禁軍,擔任護圣都指揮使。不久后晉取代后唐,護圣都指揮使趙弘殷辭官而去。護圣都指揮使趙弘殷帶著一條扁擔兩個籮筐挑著全部家當和妻子杜氏離開軍營,逃難來到現(xiàn)在的洛陽東關八孔窯附近,此時的趙匡胤母親杜氏馬上臨產(chǎn),不得不找地方避一避,于是就發(fā)現(xiàn)附近的八孔窯。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當時異香經(jīng)久不散,夜半有紅光沖天,遠遠望去,好像火燒一般,人們大為驚嘆,便把那條街命名為"火燒街"。趙家就認定八孔窯是塊風水寶地,決定定居于此,不久弟弟趙匡義也出生了。第二個兒子出生后,趙弘殷夫婦經(jīng)常用扁擔挑著裝有兒子的兩個籮筐在洛陽的大街小巷討生活。在火燒街北頭,現(xiàn)在的洛陽白馬寺附近的扁擔趙村的村名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宋朝建有宋太祖廟,廟旁大路邊,立有一碑,書“夾馬營”三字,此碑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如今,為了紀念這位皇帝,也為了祈求平安吉祥,宋代的先民們采取了舞雙龍的形式?!半p龍”一條為青龍,代表趙匡胤;一條為火(紅)龍,代表趙匡義,洛陽還有個規(guī)定,只有東關的獅子是白胡子,其他地方的獅子只能是黑胡子。白胡子獅子在重大節(jié)日才上街演出,白胡子獅子上街時,其他獅子不許出現(xiàn)。每年的傳統(tǒng)社火表演日,東關雙龍和獅子起駕時,必到宋太祖廟門前的位置,也就是現(xiàn)在的瀍河回族區(qū)夾馬營路86號門前祭拜,先燃放一長掛鞭炮,舞完最精彩的套路,才開始朝城內(nèi)進發(fā)。表演時排鼓,齊擊、鞭炮齊鳴,有梢子棍百余條,以火彈開路。“雙龍”時而左右穿梭,似蛟龍鬧海;時而盤旋游動,似蒼龍遨游太空。龍口不斷噴出火焰,場面十分壯觀。夾馬營也成了洛陽地鐵一號線的一個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