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基因原理 - 黑臉種(Blackfaced)


虎皮鸚鵡基因基礎原理合集將闡述完整的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種類及示例?;⑵W鵡基因基礎原理將為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的介紹做鋪墊,方便后文閱讀。本合集共整理了38種虎皮鸚鵡變異基因,文末將附上對專業(yè)詞匯的解釋。

本期要介紹的是黑臉種(Blackfaced)虎皮鸚鵡。

黑臉種的發(fā)源地目前尚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是來自荷蘭的某個角落。
來自荷蘭的范?迪克先生(Mr. Van Dijk)是一名來自荷蘭的虎皮鸚鵡繁殖戶,發(fā)現有兩只藍色的虎皮鸚鵡公鳥臉上和腹部上的黑色條紋始終保留著,跟花鳥市場中的其他鸚鵡有很明顯的差別。他決定把這兩只鳥買回去做繁育使用,看這種特征是否能夠遺傳。

第一年的時候范?迪克先生這兩只公鳥被選中和一些普通的澳洲灰色母鳥配對,誕生了一些普通的灰色或天空藍雛鳥。
第二年范?迪克先生將雛鳥中的母鳥和最初的兩只公鳥進行回交,其中只有一對為黑臉公配子一代(F1)灰色母鳥,生下幾只黑臉種雛鳥。

到第二個繁殖季節(jié)來臨的時候基本已經可以確定黑臉種基因座落在常染色體上,對野生型呈現隱性遺傳。范?迪克先生的配對實驗證實了這種猜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黑臉種基因和任何其他已知的突變基因相關。
范?迪克先生觀察到了一種身體顏色深很多的,攜帶黑臉種基因的虎皮鸚鵡。一只藍色系的黑臉種虎皮鸚鵡的”藍色”,比一只普通的鈷藍色虎皮鸚鵡顏色要深的多。一只沒有暗色基因的灰色系黑臉種虎皮鸚鵡的顏色,要比一只普通灰色系虎皮鸚鵡的顏色要深很多。在綠色系虎皮鸚鵡中同樣如此。但是,所有綠色系黑臉種虎皮鸚鵡都死了,僅留下了幾張照片。當時范?迪克先生有一只肉桂翅種黑臉虎皮,有著棕色的斑紋,腹部也有同樣的條紋狀花紋。

范?迪克先生說1992年最開始買的兩只公鳥肯定有一個相同的隱性派特祖先,因為它們的后代里面都發(fā)現了幾只隱性派特雛鳥。在之后的五年內有數只頭部花紋缺少一小個斑塊(派特基因的特征)的雛鳥出生,說明它們攜帶隱性派特基因。根據范?迪克先生的說法,培育黑臉種沒有那么簡單。

這個新的變異品種的基因被賦予了符號bf,正是它的英文名字”Blackfaced”的縮寫。該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寫為bf+。
配對方式:
黑臉種 ?? 黑臉種 = 100% 黑臉種
黑臉種 ?? 野生型/黑臉種 = 50% 野生型/黑臉種 和 50% 黑臉種
黑臉種 ?? 野生型 = 100% 野生型/黑臉種
野生型/黑臉種 ?? 野生型/黑臉種 = 25% 野生型,50% 野生型/黑臉種,25% 黑臉種
野生型/黑臉種 ?? 野生型 = 50%野生型,50% 野生型/黑臉種
但第四種和第五種配對方式并不推薦,因為我們無法判斷誰攜帶黑臉種基因。

基因預測:
范?迪克先生說過了,繁育黑臉種并不容易。他擁有12只黑臉種虎皮鸚鵡和一些攜帶黑臉種基因的鳥,以及一些不確定是否攜帶黑臉種基因的虎皮。想要建立一個血系需要時間去培育,最終才能慢慢地在繁育戶手中大范圍普及。但這樣做有一個風險,一旦有致命的傳染性疾病出現并感染鳥舍中的鳥,有一定的概率會直接將這個新品種從這個世界上直接抹去。

長期來看,一旦新品種的數量穩(wěn)定,是否能夠嘗試將虎皮鸚鵡臉部和身體的顏色都變成黑色?
有一定的概率,未來我們將能得到一只全黑的虎皮鸚鵡。
來自MUTAVI突變基因研究與咨詢集團的小貼士:
黑臉種基因或許是MC1R位點上的突變基因,人們尚未完全理解它在禽類中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使色素分布產生了變化,達到了類似黑變病的效果。

資料來源: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
H.W.J. v.d. Linden (Judge), The Blackface: A New Mutation in the Budgerigar, MUTAVI
Didier Mervilde, The blackface Budgerigar A New M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