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美食:寧遠血鴨的前世今生
【轉(zhuǎn)載】發(fā)布時間:2021年1月25日
作者:姜國平
強國號:湖南學習平臺
寧遠血鴨是流傳于湖南永州寧遠的地方美食,是最受當?shù)匕傩諝g迎的美食之一。
寧遠血鴨系由蓮花血鴨演變而來,明初傳入寧遠。蓮花血鴨起源于南宋末年。相傳,當時元軍攻克臨安,文天祥丞相集師抗擊元軍,各路豪杰聚會江西蓮花,準備開帥旗飲血酒,因當時缺雞,遂以鴨血代之。一廚子煮鴨子時由于慌亂將沒喝完的血酒當成醬油倒了進去,炒出的鴨肉味道鮮美,文丞相贊不絕口。從此,血鴨美名遠揚,逐漸傳播。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發(fā)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移民——江西填湖廣。血鴨伴隨著江西移民的遷入傳入寧遠,并很快征服了寧遠本地居民的味蕾,風靡寧遠,經(jīng)過幾百年的傳承發(fā)展,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寧遠血鴨”。

明朝末期,辣椒從南美傳入中國,逐漸擴散。起初它并不太受歡迎,但是當它傳入湖南后,立即大放異彩。由于湖南地處亞熱帶,濕潤多雨,適合辣椒生長,并且辣椒具有驅(qū)寒祛濕的功效,湖南人一吃就放不下了,辣椒成了湖南人不可或缺的佐料。血鴨與辣椒“相見恨晚”,成為黃金搭檔。
寧遠人愛吃血鴨,家家戶戶都會烹制血鴨。《乾隆寧遠縣志·物產(chǎn)·畜牧之屬》有鴨的記載,說明當時當?shù)仞B(yǎng)鴨已經(jīng)蔚然成風。《寧遠縣畜牧水產(chǎn)志》載:“1956年……實際出籠鴨達52.9萬只。”一些地方因為臨近水源,適宜大規(guī)模養(yǎng)鴨,百姓長期養(yǎng)鴨,遠近聞名,地名也與“鴨”掛上了鉤,如太平鎮(zhèn)鴨婆凼村。

寧遠麻鴨屬小種鴨,體重1.5公斤左右,殺鴨時把鴨血注入碗內(nèi),用筷子不斷攪動,幾分鐘后便有絮狀物釋出,將絮狀物挑出,鴨血就不會凝固了。鴨子洗剝干凈后,剁成麻將大小的肉塊,向熱鍋內(nèi)倒入適量豬油,翻炒鴨肉,將水分炒干;然后倒入冷水,淹沒鴨肉,蓋上鍋蓋,等鴨肉煮得七成熟時,放入辣椒、生姜、大蒜等佐料,再蓋上鍋蓋煮幾分鐘,然后放入鹽,將鴨血澆進鍋內(nèi),快速翻炒,隨即熄火出鍋。血鴨呈醬紫色,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對于寧遠人來說,血鴨是食材中的宰相,不僅可以單獨烹飪,還可以與諸多蔬菜一起烹飪,如黃豆、扁豆、豌豆、蠶豆、苦瓜、豆角、花生米等等。
吃血鴨時也有講究,尤其在物質(zhì)匱乏時代。一開席,主人就會手執(zhí)筷子鄭重“分食”:內(nèi)臟、鴨胸等夾給老人,鴨腿夾給小孩;鴨掌夾給年輕人,寓意多抓錢;鴨翅夾給讀書人,寓意展翅高飛。若是有重要的長輩或鐘愛的晚輩沒來赴宴,就將內(nèi)臟、鴨腿等打包讓人帶回去讓長輩或晚輩吃。寧遠血鴨可與眾多蔬菜烹飪,但是不與茄子一起烹飪,而永州血鴨、蓮花血鴨常與茄子一起烹飪,這是寧遠血鴨與永州血鴨、蓮花血鴨最主要的區(qū)別之一。寧遠血鴨與蓮花血鴨相比,還有一個差別,蓮花血鴨往往切成一寸以內(nèi)的小塊,寧遠血鴨卻基本上切成麻將大小的大塊。喜歡大塊吃肉,大杯喝酒,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寧遠人豪放的性格。
至今,在寧遠,仍有“無鴨不成席”的說法,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必定有血鴨。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經(jīng)濟寬裕了的百姓不再滿足于在家里吃血鴨,開始下館子。鉆研血鴨制作技藝的酒店和廚師與日俱增。傳承了數(shù)百年的寧遠血鴨制作技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并開始受到外界的關注。2017年,在永州市首屆旅游文化美食節(jié)中,寧遠血鴨榮獲“十大金牌源味名菜”的稱號。

來源:寧遠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作者單位:寧遠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責任編輯:劉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