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資本:中國最早一批美元VC
一家進入中國已28年的美元VC,剛剛推出了一支新基金。
2022年3月22日,斯道資本宣布已完成了第二支科技專項基金的設立,規(guī)模3.5億美金。新基金延續(xù)了斯道一貫以來的單一LP的結構——背靠富達集團,由集團自有資金出資。
作為此前已有科技基金的延續(xù),斯道二期科技基金將繼續(xù)在企業(yè)IT與硬科技、消費科技與供應鏈、金融科技三個領域聚焦,布局早期到成長期階段。至今,斯道資本在中國投出了阿里巴巴、亞信科技、小馬智行、嬴徹科技、Innovusion等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在國內資產管理總規(guī)模達到了20億美金。
在中國創(chuàng)投圈,科技投資已經成為一種主旋律,特別是在助力雙碳和ESG上,依靠科技提高效率尤為重要。這是一場攸關人類未來命運的漫長征途,VC/PE顯然不會缺席。
中國最早一批美元基金,管理超80億美金,投資300多家
斯道資本的故事要從富達集團說起。
1969年,海外資管巨頭富達集團將觸角伸向一級市場,正式成立了富達風險投資,以集團自有資金投資早期項目。此后海外VC/PE行業(yè)風起云涌,九十年代風險投資漸漸走入中國,富達風險投資就是最早一批來到國內市場的美元基金:1994年,富達亞洲風投(斯道資本前身)應運而生,主要投資于醫(yī)療與科技。
時間上足夠靠前,帶來了珍貴的前期鋪墊,這是屬于一代人的歷史性機遇。和第一波布局中國市場的外資VC一樣,富達亞洲風投的投資組合中也出現了第一批赴美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和醫(yī)療公司的身影,如阿里巴巴、亞信科技、藥明康德等。
與此同時,富達風險投資在歐洲、日本、印度等不同區(qū)域的投資在相似的架構之下齊頭并進,至2014年左右,除中國市場之外,富達風險投資在全球一級市場投資金額已經擴大到40億美金——對于一個單一出資人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體量,不輸于當時任何市場化的一線基金。
至此,富達風險投資開始醞釀更名,這既是為了整合集團在全球各個地區(qū)的投資平臺,更重要的是與母公司富達集團在大眾認知上做更清晰的劃分,使用獨立品牌面向市場。2015年起,富達旗下的自有資金投資平臺統(tǒng)一以“斯道資本”命名。
斯道資本資深管理合伙人兼全球風險投資負責人歐柏德(Daniel Auerbach)曾這樣介紹,“斯”與“此”同義,而 “道”既代表著道路,同時也意味著哲學、理念或是行為方式,“斯道”便可譯為“此道”??衫斫鉃橐惶转毺氐耐顿Y與處事理念。
在斯道資本合伙人蔡蓉看來,斯道一直頗具創(chuàng)業(yè)者精神,“富達最初做一級市場的探索,并不是跟很多CVC一樣去圍繞自己的主營業(yè)務做投資布局,反而是探索前沿科技和醫(yī)療,與本身的資管業(yè)務并無太大關系,用更開闊的視野來做VC?!辈倘卦?011年加入斯道資本,如今也是科技基金的掌舵人之一。
這是斯道資本在中國設立的第二個科技專項基金。2017-2018年,斯道資本接連推出了聚焦中國市場的醫(yī)療和科技兩支專項基金,斯道資本合伙人張矩正是在多基金策略之下加入,他深知綜合性基金和專項基金的不同,最重要是去尋找效率的最優(yōu)解,保證足夠的覆蓋,又能讓團隊之間、被投之間更加協同。
這也是斯道資本在中國的第九期基金,二十多年來,斯道一直保持單一LP的結構,即完全由集團出資?!斑@是一個不可言喻的優(yōu)勢?!辈倘睾蛷埦亟榻B到,這樣的出資結構讓前臺投資人員更加游刃有余。
首先,不受基金存續(xù)期限制,沒有到期退出的壓力,可以長期陪伴企業(yè)渡過資本市場的順境逆境。最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斯道資本作為阿里的首輪投資方之一,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后依舊在加注、接老股,直至阿里兩次上市。
其次,資金使用靈活。出資人是同一LP意味著可以跨基金、跨輪次投資同一個項目,視公司發(fā)展與認知、不設上限地追加投資,而不必考慮不同期基金的接盤問題。此外,“這次3.5億美元也只是一個紙面數字,實際可投資的金額也是不設限的。”
第三,省去了大量向外部LP募資、溝通的時間,把所有精力放在行研和與創(chuàng)業(yè)者的溝通上、放在更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地方。
目前,斯道資本全球資產管理總規(guī)模超過80億美元,投資團隊遍布中國、印度、日本、歐洲、美國,投資出手了300多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大中華區(qū),持續(xù)是他們的投資重點之一。
揭秘科技投資版圖,生態(tài)化布局是背后邏輯
伴隨著新基金的誕生,斯道資本的科技投資版圖也次第展開。
科技領域最新的一筆投資落在了自動駕駛。2022年2月28日,自動駕駛卡車技術與運營公司嬴徹科技(Inceptio Technology)宣布完成1.88億美元的B+輪股權融資,斯道資本跟投,其余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君聯資本、周大福、美團、蔚來資本、博華資本等。
“國內最值錢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公司”小馬智行(Pony.ai),也是一個典型案例。2022年3月7日,小馬智行宣布完成D輪融資的首次交割,整體估值高達85億美元——這個數字較上輪融資時的估值提升了65%,可謂增長飛速。而在小馬智行成為超級獨角獸之前,斯道資本已經連續(xù)3次押注,接連出現在了2018、2019、2020年的三輪投資方名單中。
斯道資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是其生態(tài)式布局的典型案例之一。斯道資本內部有一個主題:“一切都可以自動化”——在理想狀況下,所有可移動的東西都有可能實現自動化。在其看來,自動駕駛是一項極具變革性的技術,也是一個市場規(guī)模巨大的行業(yè),能夠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投資人能從中押注的機會非常多。
除了投資小馬智行、嬴徹科技,斯道資本還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xù)兩輪投資了易控智駕,并且四次押注激光雷達公司Innovusion。負責斯道自動駕駛領域投資的沈曉介紹,“Innovusion是典型的新一代傳感器。你想讓電腦做什么事情,第一步是讓電腦感知,人也一樣,感知是第一步,而對于自動駕駛公司來說,解決感知的問題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江湖依舊熱鬧非凡,不乏多筆億元級別的大額融資。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制定的時間線,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要實現限定區(qū)域和特定場景商業(yè)化應用;到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要實現規(guī)模化應用,戰(zhàn)略意義不言而喻。在投資人看來,這個賽道正處在大爆發(fā)的前夜。
對于斯道資本科技基金來說,消費科技也是重點賽道之一?!斑^去兩年圍繞新消費的投資機會,我們也在積極參與,因為我們相信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底層邏輯。但是我們一直對于流量和營銷驅動型的公司相對比較謹慎”經蔡蓉介紹,斯道更加關注除流量之外的差異化能力,以及進行生態(tài)化布局。
例如,圍繞健康食品領域,2021年7月,斯道資本投資了高端現制酸奶Blueglass,乳制品是蛋白的一種供給,他們把目光進一步延伸,圍繞著蛋白賽道,又投資了替代蛋白的植物肉分支,同時也在密切關注合成生物技術在各個垂直領域的應用,包括在食品科技賽道的機會。
投消費,并不意味著只投資看得到的消費品牌,技術對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賦能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蔡蓉在2020年9月接觸到了瑞云冷鏈,彼時這家公司剛剛成立3個月,正在募自己的種子輪融資。瑞云冷鏈創(chuàng)始人鄭瑞祥可謂行業(yè)“老炮兒”,是前宅急送CEO,京東集團副總裁、冷鏈負責人,算得上國內快遞行業(yè)早期奠基人,但即便如此,斯道資本依然冷靜地進行著企業(yè)和行業(yè)掃描。
三個月后,蔡蓉決定出手?!案偁幈容^激烈,還有不少產業(yè)投資人,不過我們還是在那個階段進去了?!倍肽旰螅沟蕾Y本又在新的一輪中進行了領投。
在創(chuàng)業(yè)者眼中,背靠富達集團的斯道資本除了是財務投資方,還能在企業(yè)生命全周期有所助力,例如在全球不同市場的商業(yè)、人才的互動,以及未來同二級市場的接軌。
100萬億超級賽道,雙碳投資,需要耐心的資本
進入2022年,科技賽道的火爆依舊有目共睹,一筆筆大額融資橫空出世。張矩入行已有13年,一直在科技領域深耕,他觀察到中國科技投資出現了幾個重要變化:
首先,投資越來越往早期走。這是因為科技型公司的成長節(jié)奏在變化,技術發(fā)育期和成熟期越來越早的到來,中國科技型公司已經整體從技術上升期步入了技術應用周期,不同類型的基金都在加緊布局早期科技領域;
其次,互聯網大平臺上形成的技術開始往產業(yè)走,從數據技術角度看我們已經做到了彎道超車,基礎已經夯實,也產生了足夠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
第三,所謂投資的熱點,正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技術發(fā)展成為最大熱點,這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機會窗口。
最后,科技助力精益化生產的需求,與雙碳直接掛鉤——這在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以及“碳達峰”和“碳中和”雙承諾發(fā)布以后迅速成為投資界的熱門話題。
那么,企業(yè)服務是如何助力雙碳的?“要知道,70%的碳排放是和生產直接相關的,企業(yè)服務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而提高效率是減少碳使用最根本的問題?!?/p>
早在2018年,斯道資本在做行業(yè)梳理時就注意到了一家做流程制造業(yè)精益生產管理的公司——優(yōu)也科技。所謂流程制造業(yè),是指化工、鋼鐵、發(fā)電這種沒有獨立半成品、生產過程中從頭到尾一條線不能斷的工業(yè),“非常典型的一家公司”,張矩說道。
在雙碳口號遠未出現之時,優(yōu)也科技就在幫助鋼鐵、化工等公司提高效率,斯道資本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本著強烈確信度才會出手投資的原則,他們持續(xù)跟蹤了優(yōu)也科技三年,直到2021年11月才最終出手,決定投資的最主要的原因也與產業(yè)精細化運營不可分割。
去年以來,碳中和熱潮席卷創(chuàng)投圈。多只碳中和專項基金紛紛誕生,越來越多VC/PE機構開始將ESG、碳管理列為投資決策的必選項,這是以往前所未有的景象。資料顯示,“綠色”、“碳中和”相關基金目前已超過2000億規(guī)模。
這也一直是斯道資本的重要方向。張矩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雙碳投資熱度空前原因有三:意義重大、高確定性、投資回報率顯著。碳排放的本質不是污染問題,其根源是化石能源的大規(guī)模使用,而能源技術的進步是解決成本問題的唯一方法。
科技至關重要。這一過程首先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并且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我們必須意識到,整體能源結構的轉換過程是一個資本凈投入的過程,資金需求總量在100萬億元的規(guī)模。”
他最后提醒,耐心是根本,雙碳投資需要耐心的資本,大家可以一窩蜂的涌入,但是千萬不要某一天一窩蜂的退出;降低能耗,增加能效相關的投資是第一步,長線看,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為主線)以及儲能技術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斑@些都需要我們全力支持,當然風險很大,不然,要我們干嘛?”
進入中國近30年來,斯道資本一直在持續(xù)擴大團隊,蔡蓉干勁十足,這正是母公司富達集團持續(xù)看好中國市場的有力證明,面對科技投資市場的風起云涌,他們笑言:“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非常有戰(zhàn)斗力的團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