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音樂·自學樂理】140-音程的轉位

音程的轉位與原位。
轉位指改變音的高低順序。
舉例如下:

上圖的音程是C低E高,要滿足轉位的條件,只需要變成E低C高。
下圖不管是八度以內還是超過八度的E-C都可以稱為C-E的轉位:

而原來的C-E就被稱為原位。
原位轉位是相互的,如果把右邊某個E-C看作原位,那么C-E就是它的轉位:

轉位可以寫出很多種,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寫原位的轉位,一般約定俗成將原位的其中一個音不動,且轉位后控制在要在八度以內。
舉例如下:

這里原位是C-E,第1種轉位是C不動,把E降低八度,變得比C低,并且轉位后的E-C也是八度以內;
第2種是E不動,把C提高八度,變得比E高,且轉位后E-C也是一個八度以內。
藝考生做轉位的題時,沒有特殊情況說明下,就可以寫這兩者中的一種。
轉位的意義
①通過轉位可以判斷原位的音程名字
【大?小,純?純,增?減,倍減?倍增;原位轉位度數之和為9】
比如一個大三度問轉位之后變成了什么音程,根據規(guī)則①大對小,并且原位轉位度數之和為9,原位是三度,轉位后就是9-3=6度,大三度轉位后就是小六度:

比如降D-F是大三度,轉位后變成F-降D是小六度。
同樣,如果把小六度當做原位,那么它的轉位就是大三度:

再比如一個增四度,問轉位之后是什么音程?
根據規(guī)則增對減,且原位轉位度數之和為9,因此增四度,轉位后為減五度:

比如E-#A是增四度,轉位后變成#A-E是減五度。
注1:對于距離較大的音程,就可以通過逆向思維加轉位規(guī)則來思考。
注2:規(guī)則①對于增七度,倍增七度,純八度,增八度,倍增八度,這5個音程來說不能直接套用。

因為這5個音程的音數都≥6,而實際距離為純8度的音數就是6,因此這5個音程把高的那個音降低8度之后,要么與原本低的音持平,要么仍比原來低的那個音高。因此得把原本高的音再降低一次八度,才能形成轉位。
例如:下面是純八度C-C,如果把高的C降低八度,并不能形成轉位:

因為并沒有讓原本高的C變的比原本低的C更低,而是變成了同等高度;
沒有達到轉位所說的高低順序改變的要求,意味著還得把原本高的C再繼續(xù)降低一個八度,才叫真正的轉位,如下圖:

此時這個轉位仍然叫純八度。
可見純八度的轉位仍然是純八度,所以不能套用規(guī)則①,認為純八度的轉位是純一度。
再比如F-#F是增八度,把#F降低一個八度以后,仍然是#F更高,F更低,沒有形成轉位,如下圖:

因此還要把#F再降低一個八度,變成減八度才能形成轉位,如下圖:

可見增八度的轉位是減八度。
同理,倍減七度的轉位是倍減九度,如下圖:

增七度的轉位是減九度,倍增八度的轉位仍是倍增八度

②原位音程與轉位音程的各類性質不會改變
【自然音程、變化音程】;【協(xié)和音程、不協(xié)和音】
例如:大三度是自然音程,同時也是諧和音程里的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轉位后變成小六度,也是自然音程,并且也必然是協(xié)和音程里的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
再比如:倍增四度是變化音程,也是不協(xié)和音程,轉位后變成倍減五度,也必然是變化音程和不協(xié)和音程。
③度數大于8的音程,先縮小到八度以內再執(zhí)行①
比如下面,原位是大十三度,縮小到一個八度以內就變成大六度,再執(zhí)行規(guī)則①,大六度轉位后就是小三度,如下圖:

即大十三度,轉位后變成小三度
課后練習:判斷下面音程的名字,并在打箭頭的地方寫出它們各自的轉位以及轉位以后的名字。

答案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