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

制作不易,如果您覺得不錯,請您點個贊和關(guān)注讓更多的人能夠看見,up主在此謝謝各位讀者老爺了
正文
經(jīng)過將近20年的摸索,奧匈終于大致摸清了近代巡洋艦的技術(shù)特點,打造出了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Kaiser Franz Joseph I)級防護巡洋艦。
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英文:S.M.S. Kaiserin Elisabeth???)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茜茜公主)的名字命名,全稱“凱瑟林·伊麗莎白號”(Kaiserin Elisabeth,伊麗莎白皇后)防護巡洋艦,是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級(Kaiser Franz Joseph I)的2號艦。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得里亞海的普拉港建成下水。1892年11月24日服役。

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英文:S.M.S. Kaiserin Elisabeth?),是19世紀80年代末期奧匈帝國建造的一艘裝甲巡洋艦。該艦于1888年7月開工建造,于1890年9月25日下水,于1892年11月24日交付服役,于1914年在中國青島海域鑿沉??。
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是19世紀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妻子的名字命名(伊麗莎白皇后就是人們熟知的茜茜公主),全稱“凱瑟林·伊麗莎白皇后號”裝甲巡洋艦。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得里亞海的普拉港建成下水,當時算是十分先進的戰(zhàn)艦。一戰(zhàn)爆發(fā)后,它主要協(xié)助德國駐軍鞏固青島的海上防務。1914年為防止軍備資敵,阻塞青島港口主航道,“伊麗莎白皇后號”打開海底閥門,自沉。
排水量:4030噸
動力裝置:燃煤鍋爐
航速:20節(jié)
武器裝備:8門150毫米艦炮、2門70毫米副炮、14門47毫米速射炮及1門47毫米禮炮
艦員編制:424人?
1892年后,“伊麗莎白皇后號”主要任務是保護奧匈帝國在世界各國的商業(yè)利益及從事外事活動等。 1900年加入進西方列強的東征行列中。
1913年8月19日,“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再次遠航來到中國,作為奧匈帝國在遠東海軍力量的象征長期駐扎在天津大沽口外海??。
1914年的日德之戰(zhàn),使得青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唯一亞洲戰(zhàn)場???。
1914年8月23日中午時分,日本政府對德國宣戰(zhàn),青島保衛(wèi)戰(zhàn)打響。奧匈帝國作為德國的盟友,派“伊麗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支援德軍陸上炮臺的火力,將艦上4門150毫米艦炮和2門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別安裝于德軍中央堡壘后側(cè)的仲家洼西側(cè)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橋北)及大鮑島山(今觀象山),部分官兵也隨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戰(zhàn)。
該艦依然利用所剩的火炮對抗日軍,在戰(zhàn)爭期間始終活躍在膠州灣水域,與德軍炮艦一道不斷北上配合德軍陸上炮臺向日軍陣地發(fā)炮轟擊,遲滯日軍推進??。
1914年11月1日,最后一枚炮彈從奧地利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上發(fā)射了出去。為了防止軍備資敵,為了阻塞航道,1914年11月2日凌晨3時,巡洋艦的海底閥門被緩緩打開,這艘龐然大物自沉于青島港口的主航道水域?(位于于團島和黃島之間的主航道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