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之謎:人類成為地球霸主原因竟是大腦
很多人驚嘆人腦的復雜,并把人類成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歸因于人腦的復雜。他們認為正是因為人腦具有腦容量大、結構復雜等特點,才使得人類擁有語言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遠超過其他動物的能力
與地球上其他動物的大腦腦容量相比,人類的腦容量確實算得上是很大的,但并不是最大的。比如,在現(xiàn)有的物種中,大象的大腦就比人類的大腦要大。顯然,大象并沒有人類這么聰明,說明腦容量大并不是人類聰明的充分條件,只能算是必要條件。
那是不是因為人類的大腦結構更復雜呢?衡量大腦皮層的復雜程度一般看大腦褶皺是不是更多,表面積是否更大。不幸的是,在褶皺的數(shù)目上,我們也不是最多的,鯨魚和海豚的大腦褶皺比人類更多。
或許人類大腦細胞的形狀和化學成分與其他動物有差異?從總體上來說,我們大腦細胞的結構以及化學物質與老鼠并不存在本質區(qū)別。
這么多方面的原因都無法解釋人腦的優(yōu)勢,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人類擁有巨大的優(yōu)勢?答案就是聯(lián)合皮層。人類確實擁有最大的聯(lián)合皮層,它并非完全是感覺性或運動性的,它的大部分填滿了我們腦的前半部分,正是這種特殊的設計賦予了人類認知的優(yōu)勢。
人腦的前半部分主要為額葉,而聯(lián)合皮層就主要分布在這里。這里的區(qū)域很大部分與感覺并不相關,而是擁有更為高級的推理、空間、情感、性格、道德等等抽象能力。正是這些抽象能力才使得人類脫穎而出,成為了地球霸主。
其實人類大腦的進化,并不是瞬間成為現(xiàn)在這般模樣的人類,祖先大腦的出現(xiàn),算得上是一個奇跡,人類的大腦雖然只有身體的3%左右,但是它卻控制了整個身體,它在科學界內(nèi)還被稱為“吞噬機器”,對于其他生物而言已經(jīng)領先了一步,這就意味著當我們要獲取更多的能量的時候,必定要消耗原來的雙倍能量,讓人類陷入了一個抉擇。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和人類直立行走有直接關系,人類直立行走確實能夠節(jié)省能量,能帶來更優(yōu)質的營養(yǎng),但是人類并沒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尋找食物上,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繁衍進化,這就強化了人類的大腦感知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隨后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出現(xiàn)了情緒和情感意識。
那么,人類在地球上的主宰地位就能一直保留下去了么?科學家認為不一定,人們很有可能低估了這猴子那個生物,而人類如果將來時鮮星際移民或是從地球上消失,它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統(tǒng)治者。
這類物種就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章魚。章魚擁有極為發(fā)達的眼睛,這是它與人類唯一一個相似的地方,除此之外,章魚是目前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與人類差異最大的物種。科學家之所以如此看得起這類生物,認為它會成為地球的下一任統(tǒng)治者,主要是因為章魚擁有于總不同的&“思維能力”以及&“偽裝能力”。
章魚是不是比人類更加聰明?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小龍蝦放在一個玻璃瓶子里,然后在堵上木塞,餅將這個瓶子放到了章魚的面前,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章魚通過利用靈敏的觸手,通過不同的角度旋轉將木塞拔掉后,成功地飽餐了一頓。
而新西蘭國家水族館一只名為&“Inky”的章魚從半開的水族缸里爬了出來,走過房間并鉆入一個排水口,穿過50米長的水管之后,回到了外海中。章魚的這一行為也再次向人們證明了,它的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之一。
與此同時,章魚還是天生的&“偽裝大師”,章魚除了能改變體色和皮膚紋理來欺騙掠食者外,還能模仿其它生物的樣子,據(jù)調查,就有這樣一種你太章魚,它們能改變形狀、運動和行為方式,模仿至少15個不同物種。
而且章魚的大腦還和人類的大腦非常相似,章魚的有與脊椎動物類似的折疊的腦葉,而且章魚還擁有兩個記憶系統(tǒng),一個分布在大腦,而另一個則記憶系統(tǒng)則直接與吸盤相連,而最可怕的是,章魚全身上下?lián)碛谐^5億個神經(jīng)元,相當于章魚的大腦布滿了全身